ZM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Cheng

博文

对话顶尖期刊TiPS主编Susanne C. Brink博士 精选

已有 8435 次阅读 2019-11-5 12:48 |个人分类:杂志|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十月一日,国内庆国庆,我们在意大利威尼斯主办召开“第六届国际园艺研究大会”,持续推进《园艺研究》期刊和“国际园艺研究大会”的国际化。从第五届开始,我们的会议有一个期刊介绍和主编峰会,让期刊主编和我们的作者面对面对话。今年我们请了Trends in Plant ScienceTiPS)的主编Susanne Brink博士,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IA)的副主编、华中农大郭文武教授(也是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联合主编)(JIA由中国农科院主办,万建民教授主编)和aBiotech(中国农科院新刊)的主编,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赵云德教授(也是Plant Physiologymanaging editor)。郭老师和赵老师正好来开会。

在会议期间,我和Brink博士交流了很多有关期刊和出版的话题。现在和大家分享。

TiPS是大植物学领域里的一个以发表综述性论文为宗旨的期刊,由Trends出版社出版,和Cell出版社一样是Elsvier集团下的一个子公司。它的文章风格和其他很多刊不一样。最特别的是文章内镶嵌着一两个“科普豆腐块”,把该文章中最关键的概念做一个科普,让对这个领域不太熟悉的人有个了解。第二是对文章引用的文献做分类。最核心的是“双星”标注, 重点的是“一星”标注,普通的不加星标注。想再了解一点的看双星标注文章,再想了解一点的继续看一星标注的文章,而想详细了解的看全部引用的文章。另一个特点是TiPS有个podcast—即学者访谈视频,把学者的经历和学术研究的内容相结合,有点像我说“创刊的幕后故事”。这些视频讲学者和研究的幕后故事。我觉得很多年轻学者,应该常去看看这些。

专家业余办刊还是职业办刊。谈到办刊,最让我“跌破眼镜”或者说非常惊讶的是,TiPS就她一个人!没有一个“属于”她的助手。Brink博士自己曾经做过10多年的研究,然后被Trends招聘为职业主编。她是第二任,前面的一任做了几年。所以对她来说,TiPS不是她创刊的,但是她带大的。我和她开玩笑,你领养了一个小孩,然后把ta养大,培养成人。她非常同意我的比喻。TiPS以约稿为主,也会接受一些作者的提议,她做完homework后认为可以,再发邀请投稿然后审稿。顺便说一下,我几年前提了一个proposal,被邀请写全文,但一直拖到现在!真是遗憾,但还没有放弃。她竟然还记得在她的database里。开会时又向她提了另一个,她也觉得不错,我还要正式通过邮件沟通。

我真不可想象一个人全面负责TiPS的稿件处理,当然不是说她一个人要负责全程。投审稿,排版和后期的出版都是由出版商提供的。想象一下,国内的刊大都还是单打独斗的,小作坊式的个体户!如何才能集成到目前大的国际出版商的程度和效率,是国内期刊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让国内的期刊更高效的运行是另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效率高,成本才能低,才有商业竞争力。Nature的刊和子刊都是职业编辑办刊,而大都数学会、大学和研究所的刊大都是专家业余办刊。但似乎现在一些“野鸡刊”倒像是“职业”办刊,当然和NatureTrends的不一样。这也是中国期刊界需要思考的办刊模式。

关于影响因子这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她也觉得“无奈”,觉得全世界学术界都在直接或间接使用,或非常严格和参照使用。她也觉得IF要按区来分。而且说“5分是个坎,10分是另一个坎”。TiPS在她领导下,这些年基本都是保持在10分以上,她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告诉她,我们明年有可能会迈过第一个“坎”。无论你骂不骂,学者这么认为,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强压是压不住的。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用这个指标。

关于OA出版和传统出版以及欧洲正在推行的X计划(Plan X)。她认为应该有多种选择,不能强制某一种模式。我是极力推荐OA模式的,因为我觉得现在出版商的盈利比例太高了,20-37%的利润,并阻碍科学传播。她似乎并不反对传统的订阅模式。她也不认为有这么高的利润为她服务的出版商说话。我问她如何看待加州大学系统和Elsvier的“较量和对峙”,她说她也无解。对于很多“野鸡刊”或“掠夺性”期刊,她和我一样,觉得必须要有“调控--regulation”,也就是质量控制体系,其实,SCIScopus是个不错的指标。这种全球性的“无序”的期刊业态会是学术界的一大问题。所以我还是觉得中国有个“SCI”基本标准和IF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的。没有的话,会全乱的。

参加大型国际会议与小型国际会议。Brink博士和我一样,也经常参加多种国际会议,我是自己主动参会。她会收到很多邀请,常常纠结去哪个和不去哪个。这次收到我们《园艺研究》的邀请,非常惊讶。我问为什么。她说,她常常收到的邀请都是一些大型会议的邀请,像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大会,国际拟南芥大会,等,收到我们这么专业的“小会”的邀请还是第一次!她每年自己也会关注各种国际会议,选择参加适合的和不同的会议,以联络读者和作者,但却“忽略了”“国际园艺研究大会”。有些让她惊讶。这证明我们的会议宣传还很不够,特别是国际宣传!一是我们的会议和我们的期刊一样还很年轻,二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最适合的平台。看来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她能来,也说明了我们会议的吸引力和质量。

聊到会议,我问她参加各种会议的感受,特别是参加“大会”和“小会”的差别。他说她更享受相对小的会议,可以和作者有更自由的交流,可以“发现”和找到作者和审稿人。大会的“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很难找到人。所以她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参加大会主要是“看大势”:这个大领域整体在发生什么。而真正要交流,要讨论,要建立合作,对我们主编来说是约稿,还是要开“有深度”的会议。她甚至认为未来的“大会”会“消失”,我觉得还是有点太“危言耸听”,但也许她参加的会议很多,有她自己的感觉。所以她对这次能来参加我们的“国际园艺研究大会”这样的小会感到非常高兴。她很高心,我当然也非常高兴。一是我们的参会者对TiPS有了更多的了解,她也了解了我们这样的非常专业的会议“竟然水平这么高”!

主编和作者、申稿人的互动和交流。我和Brink博士都感到,作为主编需要“深入到群众中去”, 当然我们的群众就是作者、就是审稿人、就是我们的读者。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反应、感受和需求对我们办刊人,特别对主编非常重要。一是学者会和我们交流学术领域的前沿,在发生什么变化,向什么方向发展。这对一个学科的领头期刊的主编至关重要。第二,和期刊的作者和审稿人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应,能让我们更好地为作者、审稿人和读者服务,这才是办刊的“初心”, 才是我们办刊人的“使命”。我们不能忘了这个“初心”,更要“牢记使命”。参会,和期刊的服务对象对话也让我感到工作的价值和为学术社区服务的成就感。不是摆架子,不是“显权威”。既有原则、坚持高标准又“亲民”的期刊才能做长久,才能吸引到优秀稿件,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有人气和口碑。才能真正做强做大做富。期刊是学术界交流的平台,不仅是论文的仓库和堆积场。

程宗明 2019105 威尼斯初稿,109  KnoxvilleTN

Note:最近一直忙于实验室和期刊项目申请,写好了,却忘了发,还好,这篇博文没有太强的时效性。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40979-1204921.html

上一篇:中国期刊大检阅,大比武,大好前景
下一篇:第一份助理教授工作1:第一次登上美国大学讲台

13 杨金波 高建国 吴斌 李士成 汤茂林 刘士勇 信忠保 黄永义 刘立 任胜利 曾荣昌 杨顺楷 郝兆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