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Cheng

博文

“编辑的气质决定了期刊的气质”--和《自然.植物》编辑谈如何遴选论文 精选

已有 6904 次阅读 2019-12-26 14:04 |个人分类:杂志|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这是一篇迟到的博文。

12月初在美国著名的位于纽约长岛的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CSHL)召开的植物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和工程(Plant Genomes, Systems Biology and Engineering)会议,为新创办的生物设计研究期刊约稿。

在会议期间,遇到了同来约稿/跟踪学术前沿的Nature子刊Nature PlantNP)的编辑雷蕾博士(纽约办公室),和她聊起国际一流期刊的内涵和约稿、审稿和接受稿件的“标准”。

NP2015年创刊的,2016年就被SCIE收录,2017年有第一个IF。我记得201611月去科睿唯安的前身汤深路透总部推介Horticulture Research HR)时,我就问选刊部的副总裁Jim Testa,为什么NP能够创刊一年就被收录进SCIE,而HR快三年了还不行。他说“NPNature子刊”。我说,HR也是Nature出版的,为什么不“一视同仁”。哈哈,其实我也是“强词夺理”,HR不是Nature亲生的儿子!但还是夺了一些理,HR 2017年也被SCIE收录,并有了第一个影响因子。所以我一直很想和NP的编辑聊聊NP的“奥秘”。这次算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如何选稿。NP的拒稿率在90%以上,80%的稿件在编辑的手上被拒掉。20%的送外审,审稿过程中被拒掉50%多。哪些幸运的少于10%左右的稿件才能被NP的编辑“待见”并选中?我让雷蕾编辑给我几个选择论文的关键词(keywords),NP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她毫不犹豫地说“创新性”、“新颖性”、“重要性”和“趣味性”。

NP青睐的第一类论文当然是开拓性的,从01的研究成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创性成果论文。以前对这类自然现象没有办法认知,现在给打开一扇门,可以窥见一些秘密。这些开拓性研究给这个学科带来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毫无疑问,这些论文的后续研究给这些原创研究论文带来很多引用。这是“从无到有”的论文。

NP编辑“追逐”的第二类论文是对传统研究有“颠覆认识”的论文。一个研究很多年一直停留在某个认知阶段,没有什么突破,但结论似乎又不能“让人心服口服”,可能是一些大牛们的已建立的观点不敢有人挑战,或者缺乏新的理念和技术而成为不可能。而这类论文以新的思维、新的技术和新的实验方法而改变了一个传统领域,给这个领域带来新的活力,“激活”了一个传统领域。这属于“从有到无”把已“有”的研究成果推翻,从“无”再开始。

对于技术性的论文,同样追求的是原创性和颠覆性。以基因编译的论文为例,几年前,基因编译处于技术研发阶段,此类论文必须具有“重大改进”和“有新用途”。而现在很多基因编译的文章只是修修补补了,就像一把刀,换了个刀柄,握得更舒服些,或者是刀稍微锋利了一些,但还只是一把“切肉和切菜”的刀。 我说,如果能“发明一把刀,可以削如泥”,那就是重大技术改进,她很同意。

“重要性”是指做的研究的实用价值。如作物的产量、品质、抗病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等重要性状的突破性研究等。

除了这些对科学有很大贡献的论文外,Nature Nature子刊一直对具有广泛“趣味性”的论文感兴趣。比如说今年92号发表的一篇论文发现圆叶的植物更加更受卷叶昆虫(weevil)“喜欢”,而“裂叶”则不受卷叶昆虫“待见”, 因为这类昆虫要将整片叶子卷起来作为幼虫的食物和栖所。一个简单的实验就是把“圆叶”剪成“裂叶”,weevil昆虫则不能将整个叶片卷起来。这类文章不一定是“最有用”的,但是非常“有趣的”。

随着研究和世间的推移,“新颖性”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时效性”。几年前还是“前沿”的文章,或是“从前”没有发表过的科学和技术类的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就不在是前沿了。因此,接受稿件的标准也在变化,遴选稿件的标准也在变化。我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怎么拒了我们的稿子?你们园艺研究不是刚刚还刊载了类似的论文?”我说,我们感兴趣的是第一,是“敢吃螃蟹”的论文,不是“me too类”的文章。

最后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编辑的气质决定了期刊的气质”, “编辑的兴趣决定了期刊的兴趣”。

程宗明20191226日亚特兰大。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40979-1211566.html

上一篇:领军期刊《园艺研究》开始“爬陡坡”了
下一篇:我的一甲子生日:来自学子们的特别庆贺

10 杨正瓴 王俊杰 郭维 汤茂林 吴斌 周浙昆 栗茂腾 何学锋 高建国 帅凌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