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z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czeng

博文

如何跨界? 精选

已有 5096 次阅读 2022-11-28 06:3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前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化。或许本来没有什么学科,所谓学科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地划分而成。因而就有了学科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例如,物理学、化学和材料学,三个学科本来只是学科逐步发展的过程或不同阶段。材料学是物理学和化学工程化的结果。早期许多科学大家们在多个学科或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就说明这一点。

    跨界发展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一些理工科非艺术类专业背景的人士跨界从事艺术创作和传播,取得不俗的影响力。

    最近,新材料及其面临的难题也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特别是多学科交叉发展迅速。比如,材料、化学和生物医学交叉研究受到特别青睐。上海交大(九院)的医工结合成为典型。

    跨界是要勇气的。许多研究者跃跃欲试,在新的领域开始尝试研究。在最初的时期,你可能需要面对不断的失败或挫折,实验不顺利,无法申请到项目、无法发表论文。需要有承受打击的长时间心理准备。有朋友曾想跨界生物材料领域,经常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但始终没有迈入到这一领域。也有朋友从地质领域跨界生物材料矿化研究。

    跨界是有门槛的。有些理科生考文课研究生,毕业后转向文科发展;而文科生向理工科发展的少之又少。个人和团队成员相关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软、硬条件必不可少。而其中,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一点。

    跨界需专业性指导。身边有专业人士指点是成功的基础。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写格律诗,那么加入专业诗社;如果喜欢摄影,那么加入摄影协会。寻找专业老师和同行的指导至关重要。

    跨界不必急于求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由于缺乏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他们所面临的学科知识及环境都是全新的。对他们来说,似乎所有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新发现,或有试图挑战传统理论基础的冲动,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有人因多种因素,急于抛出自己的所谓“新”见解。这时往往到处碰壁。能否将你的“发现”沉淀五年、十年,回头再看。

    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组建专业团队,搭建平台,寻找可能的专业合作者或许是跨界的正途。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4283-1365556.html

上一篇:美的境界(1)-空灵
下一篇:如何写论文前言?

20 尤明庆 檀成龙 武夷山 李学宽 史晓雷 王涛 梁洪泽 何应林 苏德辰 晏成和 周忠浩 贾玉玺 彭振华 农绍庄 李毅伟 郑强 朱晓刚 郑永军 王从彦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