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来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博文

霾来如山倒,治霾如抽丝 精选

已有 4626 次阅读 2015-3-29 11:0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霾来如山倒,治霾如抽丝

姜文来

 

30年治好太长,两三年治好很难,中科院院士、国家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2014年曾如此表态。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秦大河说“10年内仍难治好雾霾。”秦大河认为,我国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国家费了很大劲才将煤炭在能源消耗的占比从70%降到现在的66%,本世纪中叶将降到55%左右。煤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煤的问题短时间解决不了,雾霾也难以治好。(328日《中国青年报》)

我国雾霾严重,呼吸安全成为重要的安全,举国关注,广大人民热切地期盼蓝天天天有,“APEC蓝”常态化,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空气毕竟是生存的必需品,在优质空气无法大规模商品化的今天,新鲜空气成为“奢侈品”,毕竟是环境之殇,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从内心发出治霾的呼唤,希望早日将霾治好,我们必须体认这种迫切心情。尽管如此,治霾不是表决心,治霾口号喊的再响,雾霾也不会自动消失,治霾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治霾,要从系统的角度去治霾,只有这样的治霾,才具有长效机制,才能彻底地根治雾霾。

秦大河是著名的科学家,他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发言不会信口开河,靠的科学证据。“10年内仍难治好雾霾”论断是基于雾霾主要来源于能源结构占绝对份额的煤炭的事实,科学论断珍贵之处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秦大河的判断是基于煤炭是主能源的事实实基础上,我个人认为依据充分,是站住脚的。没有能源结构的大的转变,煤炭消耗量不彻底下降,形成雾霾的“源”就存在,霾有“根”,怎么不会肆虐人间?我们不能指责秦大河院士的论断过于悲观,他是从事气象科学研究成果卓著的学者,如果让他说几年内治理好雾霾,尽管这大饼很漂亮,给人以希望,但那是昧着良心说违心的话,任何一个有良心的正直的科学家都不会这么做,秦大河院士当然也做不到!

近年来,雾霾频繁发生,如山倒一样压来,让人喘不过气来。雾霾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不足而引发的,经济发展需要能源动力,而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的,经济结构又是以高能源、高消耗的占主体地位,调整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即便有科学的办法,没有时间的配合是难以成功的。大家或许认为“洗煤”就可以治理雾霾,实际上它只是治理烧煤过程中减轻雾霾一个技术,但没有从“根”上消除雾霾。雾霾的形成是长期经济发展累积的结果,要想彻底治理雾霾,就需要“对症下药”,从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长效治霾机制下手,这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效是困难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地进行,才会出现累积治理效应,治霾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对“APEC”蓝印象深刻,那是天帮忙、人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减少雾霾源,多少工厂停工,多少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河北一个烧花圈的人都受到严肃处理,北京市民为了保“APEC”放了长假。短时间内采取这样的严厉治霾措施可以,如果长时间就会造成重大的民生问题,那是无法承受之重。“APEC”蓝证明只要人努力蓝天是可以再现的,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种模式在全国推广是难以为继的,我们目前还没有这么大的承受能力。

全局性治霾不能靠运动,要靠长效机制,处理好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想短时间内治好雾霾愿望是好的,但我们治霾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积极科学治霾,争取早日蓝天重现,靠你我共同努力。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92-878120.html

上一篇:地方政府应成为环境保护“守护神”
下一篇:保护和尊重大熊猫“隐私”

6 黄永义 陈昌春 洪建辉 zjzhaokeqin shenlu n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