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肠道菌群和急慢性心衰

已有 1435 次阅读 2021-2-1 06:13 |个人分类:疾病知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肠道菌群和急慢性心衰

 

肠道菌群紊乱产生的内毒素(脂多糖)的同时也多导致肠漏,增加了肠壁对内毒素和细菌的通透性。内毒素进入血液后导致系统性炎症,长期患有炎症性疾病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高于没有慢性炎症的人群,这个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肠道菌群和心脏之间的联系。急性心衰时肝静脉内毒素浓度高于左心室,支持内毒素从肠道菌群通过肠壁进入血液的假说。

    最近的研究发现细菌和细菌的代谢产物就会进入血循环,可以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反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受损的心肌也会影响肠子的血液循环,导致肠粘膜受损,增加肠道细菌和内毒素进入血液。

 

急性心衰病人心脏和肠道菌群的关系

    临床研究报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使用抗生素有良好的正面效果,特别是短期,不是长期的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直接抗炎效果可能是产生这种作用的重要原因。

口服万古霉素的肠道吸收量很低,因此可以排除万古霉素对心肌的直接影响。Lam等人的研究揭示给心机缺血和心肌梗死模型的老鼠口服广谱抗生素万古霉素在减少肠道的细菌总数和改变菌群成分的同时,发现服药2天后心肌梗死的面积缩小,出现心肌保护现象。但是,3天以后这种万古霉素对心肌的保护现象消失。目前还仍然不清楚冠心病和细菌病原之间的是否有关系。一般认为细菌导致的慢性感染和由此导致的免疫反应是缓慢发展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提条件。这个机制可能在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再灌注不起作用。然而,直接抗炎药物在这个人为的设置不能被排除。

在一项STAMINA的研究,作者对325名急性心肌梗塞或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给以一周安慰剂或两种典型不同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抗生素治疗,或者是amoxicillin 500毫克,每日两次)和奥美拉唑(20毫克,每日两次),或者是甲硝唑(500毫克,每日一次)和甲硝唑(400毫克,每日两次)以及奥美拉唑(20毫克,每日两次)。然后做一年随访,观察死亡率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再次入院。在一年内有17人死亡,71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再次入院。在12周和在1年的随访中两个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都低(P = 0.02)。他们发现在两种抗菌治疗方法之间没有区别。

    ROXIS研究,双盲、随机、前瞻性、多中心、平行分组、对照观察罗红霉素对202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或非Q波心肌梗死效果。病人或者口服大环内酯罗红霉素(150毫克每天两次),或者口服安慰剂(每天两次),30天。观察第31天心肌缺血死亡、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罗红霉素治疗组的结果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其严重再次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为5.4%, 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2%, 心肌缺血死亡的发生率为2.2%。而罗红霉素治疗组其严重再次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为1.1%, 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0%, 心肌缺血死亡的发生率为0%

    与上述两种研究设计相对照,在WIZARD试验, 7747位至少6周前有心肌梗死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奇霉素治疗组(600毫克/天,第一周治疗3天,然后在2–12600毫克/周;n = 3879)。之后做14个月(中位数)随访,死亡率、非致命再次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管再说或因心绞痛再次住院,两组没有明显区别。[RRR: 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5 to 17%),P = 0.23]。对此实验结果的解释是以前至少6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位数2.6年),对这些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缺少早期心脏事件。排除了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的短期抗生素治疗。

Peschel Thomas 等人发现急性心衰病人的肝静脉内毒素含量增加,说明肠道菌群产生的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进入血液增加。他们比较了17位急性心脏衰竭、21位慢性心脏衰竭和9为健康受试者肘前静脉内血液内毒素、可溶性CD14、TNFα和IL6的浓度。在急性心脏衰竭病人的血液浓度明显上升。急性心衰病人稳定后,肝静脉内毒素明显高于左心室(0.62±0.05 EU/ml vs 0.46±0.04 EU/ml; P<0.05)。但是两者的sCD14, TNFα 和IL6没有区别。在第29±6天,内毒素明显降低。他们的结果提示急性心衰期肠道细菌或内毒素进入血液,这个发现为制定心衰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急性心衰导致静脉血液淤积,肠粘膜通透性增加,细菌和内毒素通过增加,进入肝静脉。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内毒素血症,可以用强化利尿治疗方法把内毒素降到正常水平。新的治疗应该考虑抗肠道菌群,菌群移位,内毒素细菌内毒素在免疫细胞的结合点。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13094-1269955.html

上一篇:肠道菌群对心房钠尿肽的影响
下一篇:慢性心衰病人心脏和肠道菌群的关系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