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LetPub论文编辑的企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tPubSCI

博文

毕业五年,国自然申请五战五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投稿作品展】

已有 2423 次阅读 2021-9-6 13:2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很荣幸,被邀请分享自己的经历。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人来说,国自然申请成为了青椒必备第一关。

其实,我很惭愧,感觉没有什么资格说这个课题,因为在我的观念中,这应该是成功者的台词。而我只有上会四次的“经验”,没有一次成功的结果。如果以成败论英雄,个人觉得我是没有什么资格讲的。

但是,如果以成长线来说,我倒觉得自己还真有一点独特的生命体验,算是一笔财富,分享给大家,就当抛砖引玉吧。

2016年博士毕业,第一年申请,我所在的学校不是什么大平台,甚至我自己去之前,对这个学校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听说过,没什么印象。

和一般人一样,我从博士论文出发,逐字逐句地雕琢自己的语句,像对待一件艺术品一样去构建它,并且,像对待自己的情人那样,一点一点温柔地磨掉语句中不通顺、不恭敬、甚至不被理解的部分。

最终,当我拿到最终作品时,连当年的导师指着我的本子和我师姐的本子说,你看看,还不如你学妹。我很高兴,以为胜券在握。结果是师姐上了,我落败了。

我很沮丧,完全不能理解自己的落败。脑洞变得很大,相信各种黑幕之类的说法,直到我看到了老板的本子,才发现自己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我和老板的思路如出一辙,老板有平台有思路有人脉和一切我没有的全部,而我只有我自己。那一刹那我明白了,继续往下走,我会无路可走。

第二年,人工智能一下子如雨后春笋一般,洒向了学术界的方方面面。受尽苦楚的我,一下子似乎抓到了命运的钥匙,于是再次出发,从这个方向重新启航,开始了一个新本子的雕琢。

正如老板所说,你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做不出来。果然,我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太浅薄了,况且紧急粘合的东西是很难写出深度的。

但是,我还是尽力将自己和时髦词汇紧密相连,希望用时代的浪潮为自己的理论续命。结果,上会未通过好似一个巴掌打在我脸上,让我突然明白弄潮儿还真不好当。

第三年,难以抑制的失望,使我再次找了导师。导师没有安慰我,淡淡地说,你的东西不够新。如果你的东西足够新,青年基金那都不是事。

从这个观点出发,反复琢磨本子的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合成新领域。这个新领域把我原本的基础,和前方的浪潮紧密结合了起来,而我似乎又踩上了命运的节拍。

可惜,新的东西不被人接收的程度和被接收的可能性一样高。我的评审人中,有人因为新给了我好评,也有因为新给我打了差评。上会未通过就像一个魔咒,再次困扰了我。

第四年,有人说,方向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老板的仇家太多。为了躲避仇家,我特意从一个区域换到另一个区域。希望路线的选择能够完成我未完成的梦想。可惜,事与愿违,以为换个马甲我就不认得你,在狭小的学术空间犹如天方夜谭。

第五年,再次找了导师。导师只是说,你上会只能证明你做到了六十分,如果你能做到一百分,谁又能毙了你呢?从这个思路出发,我决定尝试一条新的路线。

从一个自己可以移植,但是老板未曾涉足的领域出发。付出了无数的日日夜夜,终于又一次盼来了上会未通过的结果。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不再沮丧,因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基金,如果悲观的人能够看出,这是学校的硬性指标,这是你鸭梨的来源,也是你登高的命门。

而在我个人经验来看,这是每年工作的总结,是成长的心路历程,也是一种智慧结晶。我曾经为它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也曾经为它彷徨和忧伤。现在看来,它为我理清思路,扬帆起航创造了最好的机会

况且,那些大人物什么时候能抽出时间,来看看我们小人物的心声呢?基金投递就是一次最好的机会,真正的专家、同行和大牛们都在用心地看你的作品,俯视你的观点,为你打分,被你气疯,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年会形式呢?

所以,国基金虽然摧毁了我很多次,但也同时催熟了我的思想。所以,如果还有下一次提交国基金的机会,我一定不会放弃提交,不会放弃和专家沟通的机遇。因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谢谢大家!

国际期刊和出版社推荐LetPub编辑服务

QQ图片20190611152856.png

SCI论文润色、SCI论文修改、SCI论文专业翻译服务、英文论文修改

SCI论文英语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

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32242-1303071.html

上一篇:四年磨一剑,终有梅香来——我的国自然申请经验【投稿作品展】
下一篇:医学部小喽啰第二年得中国青的一些小细节分享【投稿作品展】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