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扎加藏布 2009-08-18 09:00
邓涛 2014-2-10 20:49
西藏 双湖 车布里 扎加藏布是西藏最大的内流河,发源于唐古拉山岗盖拉西南的现代冰川末端,源头海拔5400米,全长480公里,流域的平均海拔也在5000米以上。这是一条东西向的河流,但不是大江东去,而是向西流入色林错。扎加藏布的河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由于流过荒原地区,植被稀少,所以泥沙含量很高,河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8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动物天堂 2009-08-16 19:10
邓涛 2014-2-10 20:49
西藏 双湖 多玛 羌塘自然保护区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近年来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最明显的是我们随处都能看见动物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成群结队的藏羚羊,而最多的则是藏原羚,当然还有满地的旱獭。鹰隼总是在俯视眈眈,有效地控制着草原的鼠兔数量。最警觉的是藏狐,一见人就远远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644 次阅读|没有评论
班戈千错 2009-08-13 23:37
邓涛 2014-2-10 20:46
西藏 班戈 伦坡拉 西藏最大的两个湖泊,纳木错和色林错,一个位于班戈北界,一个位于班戈南界,而星罗棋布的中小型湖泊在班戈就更多了。在任何目力所及的地方,总能看到碧波荡漾的水域。班戈的湖泊与藏北的情况一致,主要都是内流湖,也就都是咸水湖。班戈县就得名于境内的班戈错,那湖岸上堆积的厚厚的白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34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天然牧场 2009-08-10 11:01
邓涛 2014-2-10 20:45
西藏 班戈 门当 位于藏北高原的班戈山势平缓,草原开阔。这里人烟稀少,能够遇见的就是一片片怡然自得地吃着青草的洁白的羊群,就像是绿色地毯上飘动的云彩,间杂着点点乌黑的牦牛。这里的雨水充足,许多地方形成葱翠的湿地。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分别发育着紫花针茅草原、固沙草和白草草原、羽状针茅和藏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46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色林翡翠 2009-08-06 18:58
邓涛 2014-2-10 20:44
西藏 班戈 色林错 当一抹深蓝出现在草原的天际,所有的人都惊呼起来,那如梦如幻的色林错到了。色林错是西藏的第二大湖,湖名的藏语意思是“威光映复的魔鬼湖”。魔鬼是没有,但那翡翠宝石般的色彩真像是由一只无形的魔手调制。高原的气候寒冷,要不然会忍不住跳到湖中去将一身染上蔚蓝。当我们离开时,每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3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念青积雪 2009-07-25 21:38
邓涛 2014-2-10 20:43
西藏 当雄 羊八井 从拉萨向北的青藏公路就是一条雪山草原的风景线,从河谷的农家田野很快就变成了冰清玉洁的世界。与上次来时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青藏铁路已经开通,与公路一道,像两条长龙蜿蜒在雪山之下。念青唐古拉山最高处海拔7117米,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雷电交加,神秘莫测,被藏族人民形容为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36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日食瑰影 2009-07-23 00:22
邓涛 2014-2-10 20:42
西藏 班戈 克沙 日全食带在中国境内将最后从藏南滑出,我们此刻所在的藏北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但人人都已经翘首期待了。早晨的云彩就厚重地聚集起来,在千湖之域的班戈投下瑰丽的影像。但转瞬间黑暗重新来临,天空中显现出诡异的变幻。我们清楚地看见了日食的过程,在海拔5000米的高度上更贴近地感受了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24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太子山下 2009-06-30 08:33
邓涛 2014-2-10 20:36
甘肃 和政 太子山 季节的美丽在乡野蔓延,这是我最喜欢的绿色时光。太子山顶的白色岩石熠熠生辉,在滞留的水汽滋润下,茂密的森林形成苍翠的裙边,山前也到处一片郁郁葱葱。油菜花黄早已染过江南,而在高原地带却正开得灿烂。茂密的草丛中不是传来野雉的鸣叫,我们的步伐常常将它们惊起。太阳炽热地照射下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40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岩间野鸽 2009-06-26 22:56
邓涛 2014-2-10 20:36
甘肃 广河 司家坪 岩鸽的羽毛带有铜绿色的金属光泽,尾上有宽阔的白色横带,与灰色的尾基和浅色的背部成明显对比。岩鸽栖息在有岩石和峭壁的地方,常结群于山谷或飞至平原觅食,也到住宅附近活动。鸣声与家鸽相似,起飞和着陆时发出高调的咕咕颤音。植食性,特别喜食玉米、高粱、小麦等。在岩缝中、建筑物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3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