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读《管子》2:《形势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钟茂初 2023-9-20 13:55
读《管子》2:《形势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4. 不要因为不同宗不同姓,就不听取外人的意见;不要因为不同乡,就不采纳外乡人的建议;不要因为不同国,而不听从别国人的主张。听取意见建议,就要像天地对待万物那样,没有什么偏私偏爱。 5. 谋虑远大的人,可以与他共商大事;见识高超的人,可以与他探讨治国之道。 ...
9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管子》1:《牧民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钟茂初 2023-9-15 08:39
读《管子》1:《牧民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一、《牧民篇》 1. 不遵循天时,生产和财富就不能实现;不遵循土地耕作规律,粮食就不会充足;田地荒芜不被开发利用,意味着民众生活无着;君主挥霍无度,则民众无力满足之;不禁止奢侈品生产,则民众消费超出其能力。总之,不堵塞索取无度和奢侈这两个根源,社会稳定 ...
9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90: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3
钟茂初 2023-9-10 07:02
读《庄子》90: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3 如何借鉴《庄子》的思维方法和哲理应用于生态文明认识之中?要理解《庄子》的现实价值,可借鉴的只是庄子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其具体认识。例如,《庄子》中的“自然”,其含义是“自然而然”,并非是当今语言环境中所指称的“大自然”,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庄子的“‘自然 ...
58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89: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2
钟茂初 2023-9-5 06:14
读《庄子》89: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2 如何借鉴《庄子》的思维方法和哲理应用于生态文明认识之中?要理解《庄子》的现实价值,可借鉴的只是庄子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其具体认识。例如,《庄子》中的“自然”,其含义是“自然而然”,并非是当今语言环境中所指称的“大自然”,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庄子的“‘自然 ...
12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88: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1
钟茂初 2023-8-30 06:07
读《庄子》88:生态文明如何借鉴《庄子》思想之1 如何借鉴《庄子》的思维方法和哲理应用于生态文明认识之中?要理解《庄子》的现实价值,可借鉴的只是庄子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其具体认识。例如,《庄子》中的“自然”,其含义是“自然而然”,并非是当今语言环境中所指称的“大自然”,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庄子的“‘自然 ...
7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87:如何读懂《庄子》之2
钟茂初 2023-8-25 10:02
读《庄子》87:如何读懂《庄子》2 读懂《庄子》,还要了解庄子的语文表达方式。 其一,《庄子》偏爱形象表达。《庄子》与《道德经》相比,从表达方式来看,老子更为注重字义词义的准确性,而庄子则更为注重用字用词的形象性。例如,“ 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 ...
9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86:如何读懂《庄子》之1
钟茂初 2023-8-20 10:34
读《庄子》86:如何读懂《庄子》之1 读懂《庄子》,首先要知晓庄子的哲理论述方式。 其一,采用寓言、典故等,以格之致知的方式,阐述其思想方法和哲学观点。例如,《养生主》有“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 ...
9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85:《杂篇》选释之13
钟茂初 2023-8-15 05:46
读《庄子》85:《杂篇》选释之13 “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 ”的意涵是 :惠施虽然学 ...
142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84:《杂篇》选释之12
钟茂初 2023-8-10 13:18
读《庄子》84:《杂篇》选释之12 “ 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奇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 ...
11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庄子》83:《杂篇》选释之11
钟茂初 2023-8-5 06:20
读《庄子》83:《杂篇》选释之10 “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 ...
1004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