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yingyong201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yingyong2014

博文

科普著作《涌现秩序——技术与文明的演化》作者自序

已有 3323 次阅读 2022-8-24 13:02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涌现秩序——技术与文明的演化》自序


2021年,“元宇宙”火了。

这既不会是信息时代里第一个流行起来的新概念,也绝不会是信息时代最后一个流行的概念。在“元宇宙”之前,有过“区块链”的爆火,有过“互联网”的泡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许多尝试窥探人类未来的奋进者都在争相传诵着同一种声音——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特殊的时代。这是由信息时代蜕变而成的一个与数字化密切相关的全新时代,不妨将之称为“数字化时代”。尽管没有人知晓这个未知时代的具体形象,但从当前世界上大多数科技巨头所描绘的愿景来看,数字身份、数字经济、去中心化、人机交互、虚拟与现实、全息影像等关键词成为其主要特征,这也是人们目前对于“元宇宙”未来形态的粗略认知。

有人将元宇宙看作互联网的全新升级版。传统互联网是一种将人与人连接在一起的虚拟平台,但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并不具备物理形象与唯一身份。元宇宙则打破了这种物理空间限制,在虚拟空间中为每个人赋予了数字形象与唯一身份,使得人与人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从事现实世界里的几乎一切活动。并且与现实世界所不同的是,元宇宙中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想象参与到创建这个虚拟世界的活动中,只要这个人在虚拟世界中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这意味着元宇宙的形态是现实物理世界与想象力的结合。人们可以在元宇宙中工作、学习、社交、旅游、恋爱……这个世界不仅有着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数字货币,而且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加持,人们在元宇宙中的视听感受与真实世界是一致的,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其它感官(触觉、嗅觉、味觉)也可能会在元宇宙中趋于真实。

正是因为元宇宙开启了如此一种全新的模式,使得许多人对其趋之若鹜,害怕像当年错过20世纪互联网兴起的机遇一样,再次落后于时代的浪潮。但也有人表达了对元宇宙的担忧,他们认为元宇宙作为一个虚拟的网游世界,是一种变相的“精神鸦片”,人们一旦沉溺其中,很可能就会逃避现实世界,从而引发内卷,加速人类社会的崩塌。他们认为,人类应该更加注重探索真实宇宙的星辰大海。那么人类社会向着与虚拟社会更加深入融合的方向演进是否真的可能加速其崩塌呢?

如果把新石器时代算作文明的开始,那么人类的文明才走过一万年,相比于地球已经度过的数十亿年岁月来看,不过沧海一粟。但是如果从整个人类的文明史来看,人类社会真正快速的发展始自18世纪的工业革命,在那之后,人类社会开启了加速的模式——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相比于古猿社会或早期的原始社会,现代文明的特征是人与人之间衍生出大量的虚拟关系(如伦理关系、法律关系、制度约定、道德规范等),这些关系其实并不是物理实在,它们只是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达成的各种“共识”(或者“妥协”)。虚拟世界的出现则进一步为某些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的共识提供了新的场景,比如互联网。从这个意义来说,元宇宙与互联网一样,不过是人类在现实世界难以实现的共识所亟需场景的自然延伸,其目的是摆脱物理世界中现实条件的约束。

那么人与人之间如何实现共识?共识又如何在人类社会中广泛的扩展开来呢?这是本书探究人类社会演进的基本出发点。

讲述人类历史演进的著作已经卷帙浩繁,不同的作者在解读历史文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都会受到个人情感、文化、环境或者经历的影响,从而形成特定的历史观。不同于其他人的历史视角,笔者将尝试从“人类共识形成及扩展”的视角来讲述人类历史的演进规律——在我看来,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与人相互追逐“共识”并将之扩展到更大群体的“经济史”。当然,与其他的作者一样,我也会受到自己情感的影响,所以便把这些碎片化的、不完整的“情感”拼接成《心灵驿站》,在这里我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对于“人类共识形成”的探索催生了一门独特的学问——新古典经济学。这门学问探究大量自利的人类个体如何在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对物资的分配达成人人满意的共识,并且这个共识无法再做改进以使得人人都满意,经济学家将这种共识称为“一般均衡”。研究一般均衡的数学工具源自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自利的人类个体在博弈中对物资分配达成“约定”。这种约定既可能是不稳定的“妥协”(像是囚徒困境里的纳什均衡),也可能是稳定的“共识”(即一般均衡)。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发现是确立了达成一个人人都满意的共识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而在一个自利的社会中,这样的条件是极其苛刻的,我在本书的第五章对这些条件做了总结。

自人类文明启蒙以来,实现满意的物资分配成为人类内心深处的执念,东西方文明皆是如此。这一执念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被推进到一个高峰,这段时期被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期间,东西方文明各自诞生出儒家思想、佛教思想、以色列一神教和希腊哲学理性主义,这些思想和宗派的开创者如孔子、佛陀、耶稣等不约而同地为人人满意的社会制定了一条“道德金律”——按孔子的话来讲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这个人人满意的社会也被孔子称之为“大同世界”,孔子为实现这样的社会而奔走于各大诸侯国,耗尽一生心血终不可得。按照孔子的设想,要想实现他所倡导的大同世界,需要社会中的每位成员都奉行“天下为公”的准则,但这与人性的自利相冲突。相比之下,先秦法家秉持“人性趋利”的思想,主张以吏制刑法统御天下。孔子之后,中国的历史最终走上了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所推行的法家之路。

在自利的社会中要想达成人人都满意的共识需要极其苛刻的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为实现大同世界所做的努力,在他所处的时代只能以悲剧收场。

那么这些苛刻的条件能否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被逼近乃至实现呢?

随着近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兴起以及技术的进步,不断逼近实现集体共识的社会条件的确成为了可能。市场经济模式为自利的人类群体达成资源分配的共识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行性,而技术的进步则为完善这个制度场景提供了支持。并且,随着对市场经济模式与技术进步研究的深入,我越发认识到所谓的技术进步其实是人类社会所展现的“群体智能”,这个智能的目的是希望促成一种制度结构,在其中达成人人满意的共识将成为可能。这个观点将在本书第十二章和十三章中详细讨论。

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向往达成资源分配共识的愿望催生了集体意识,它以技术的表现形式改变着人类的制度结构,使得制度结构向着更加有利于实现人类共识的方向演进,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群体智能”变得更加的强大。换句话说,看似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技术进步,不过只是人类社会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技术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这使得人类很难抗拒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诱惑——或者说,这正是人类社会自我意识的聪明之处。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物理条件的限制,有些集体共识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突破物理条件的限制,在虚拟空间中推进这些共识的实现不失为一种可能的手段。从这个视角来看,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深度融合有助于逼近实现集体共识的社会条件,从而深度完善市场经济模式。也或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提升本就是人类社会自我意识即将突破某种“临界点”的征兆。正如同我在本书第十四章将会讨论的“全球脑”,这些技术的涌现与汇聚,其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进化为一颗“大脑”。而且,就像过去技术进步所表现出的诱惑力那样,人类其实将很难拒绝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深度融合。确实,面对技术的进步,人类更像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因为那些不接受技术进步的制度形式都在社会演进的过程中逐渐没落了。但如果技术真的是人类社会的集体意识,它会将我们带往大同世界吗?

或许是的。

也或许,我们只能寄望于当人类还未学会仰望星空的时候,人类社会初生的意识早已向往宇宙深处瑰丽的星辰大海。

 

作者2022年1月于缙云山麓

封面.jpg

自2006年起,笔者开始了经济学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经济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学术期刊上。这本书以通俗的方式介绍了笔者过去十五年来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共分为三个篇章“经济篇”、“社会篇”和“文明篇”,供感兴趣的读者朋友阅读。


图2.jpg


天猫预售链接: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12k0.12153887.0.0.6496687d6HjR1I&id=681362160388


图1.jpg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53715-1352455.html

上一篇:“零温库珀电子对”的相对论方程(中文介绍)
下一篇:我的独立作者文章

4 尤明庆 姬扬 史晓雷 葛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