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知天命”过后谈“文革”(2)

已有 4196 次阅读 2010-4-10 23:50 |个人分类:散文.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文革”

       我是“文革”开始的前一年(1965年9月)上小学的,一年级怎么过来的,我已无清晰印象。对“文革”之初的印象,我最记得清楚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课堂上讲课,有一天她在黑板上写了“打倒三家村”,又写了“邓拓”、“吴晗”、“廖沫沙”,她领着我们读了许多遍,以至于在我记忆中“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都成口诀了,永远都忘不了。

        接下来的印象就是时兴戴毛主席像章的时候,当时谁要是能搞到一个毛主席像章戴在胸前,那是会引来许多人羡慕的——早期的毛主席像章也要“开后门”才能弄得到,后来就越来越多了,不稀奇了。还有就是做毛主席的语录牌,也是挂在胸前的;与此同时,家家户户的大门头顶墙壁上都要用红漆喷上中间带毛主席画像的用以标志“三忠于”的三颗红心。当时用于这方面的各色漆(主要是红漆)不知用了多少。这也是跳“忠字舞”最流行,以及“破四旧”最折腾人的时候。我家里凡是铜制品的旧物都被我父亲及祖母全部上交了,我父亲几十年里所藏之旧书也全部是在这个时候被烧掉的。小学乃至到初中的时候,我一直都读不到“文革”前出版的小说,连《铁道游击队》、《战斗的青春》这样的小说也是属于所谓“禁书”;当时能读到只是《高玉宝》、《三探红鱼洞》、《沸腾的群山》之类的“革命小说”。直到“文革”之末(大概是上高二时),我才读到浩然的《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这两部书是我“文革”期间读到的自认为最精彩的小说;后来,又偷读了《战斗的青春》(当时还是属于“禁书”)。所以,萧长春、高大全、许凤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高中的时候,倒是能读到《红楼梦》,可惜读不太懂,尝试几次都没有耐心读完它。

       1967年的一天,我的在河北邯郸工作、几年都不回家的小叔突然回家了,他说是因为邯郸武斗太凶,枪弹乱飞,怕死逃回来的。这是我对“文革”武斗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后来我下乡做知青的时候,我们知青点河对面是一个劳改农场(在宜兴芙蓉),有一天一位劳改犯过河到我们劳动的地方来讨水喝,他坐了一会儿,我听他讲起他是因为在苏州参加武斗打死了人被捕的,被判了12年徒刑;他还讲起了苏州武斗的一些情况,他说他们曾经用过机关枪(我相信是一般的枪),说明当时苏州的武斗也很激烈。

       大概也是1967年,我二哥上高二的时候,他们进行了所谓的“长征”,就是红卫兵或其他中学生学着当年红军长征的样子,徒步走到北京或其他“革命圣地”。我记得我二哥是一直走到了湖南毛主席的老家韶山的。他们在“长征”路上,沿途都有接待站接待,吃喝都不花钱或只打个欠条(后来有没有还,不知道了)。大串联大概也是从这个时候或稍后(1968年)开始的,我记得好象是我上四年级的时候(1969年)毛主席才发出“复课闹革命”的号召,大串联才正式停止。

       1969年“九大”开过后,林彪做了“林副主席”并且被党章规定为是毛主席的接班人,林彪红极一时。在此前后,我们上学每节课开始时,都要先齐声高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每天早晨第一节课开始时,不仅要齐声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还要高唱《东方红》。我家斜对门的一个农村干部家,他们每次开饭前也要全家齐声高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还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他们又不上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父亲解释说,他们是“革命觉悟高”。(未完待续) 

附:

1] 标题:
发表评论人:王铮 [2010-4-11 12:46:31]     删除  回复
勘误
大串联是1966年的事,1966年12月18日发文停止革命大串联。此后又徒步串联,1967年搞“一月风暴”,各地夺权,此后宣布“全国性组织都是反革命组织”,串联就几乎都停止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6-310766.html

上一篇:什么样的人属于隐士?
下一篇:“知天命”过后谈“文革”(3)

12 王铮 张志东 陈儒军 张檀琴 李阿根 吴飞鹏 吕喆 李志俊 侯成亚 鲍海飞 丛远新 hangzhou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