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到底是别人“自以为是”还是你自己“盲目崇欧”?
热度 2 周可真 2012-12-12 11:27
中国作家莫言荣获最近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此事引起世界注目,舆情以庆贺为主,但国内外也有质疑之声。 顷见《 中青报:用“诺贝尔伦理”贬低莫言是自以为是 》的消息,《 中国青年报 》所发的这篇文章强调,“ 对于莫言,争议没什么不可以,但最高判断标准还是文学价 ...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3616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人”是“鸭”“鸡”交往的产物
周可真 2012-9-26 21:55
拙文:《 闲言琐语:是“ 鸭声” 好听,还是“ 鸡声” 好听? 2012-09-26 》: “ 对于人,是‘鸭声’好听,还是‘鸡声’好听 ?” 这个“人”是 “ 鸭 ”“ 鸡 ” 交往的产物。
个人分类: 人文之思|28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何谓“理性”和“理性之人”?
热度 3 周可真 2012-9-18 04:03
理性者,智也,仁也,义也。三者兼得,是谓理性之人。 智者,知物之所以然之故,哲学科学之知是也。 仁者,知行之所当然之理,伦理人文之知是也。 义者,知事之所宜然之时,经验技艺之知是也。 知其所以然,则心不惑。知其所当然,则行 ...
个人分类: 学者.学术|4251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3
伦理学的特点:借助于“心和”来达到“人和”
热度 1 周可真 2012-8-10 06:50
伦理学致力于求善,而伦理之善是“成人之美” 的善,且行善者不但以“成人之美”为目标,更以实现“成人之美”来达到“成己之美”的境界,亦即是寓“成己之美”于“成人之美”之中,这乃是人己合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实际生活世界中表现为“人和”,即人际和谐而无冲突,在精神生活世界中则表 ...
个人分类: 伦理学|351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近取譬”与“神农尝百草”
热度 1 周可真 2012-4-24 20:37
孔子之所以采用“近取譬”作为“仁之方” ,是因为他对人与人的关系有“性相近”的体认。所谓“相近”,就是有同有异 。正是基于对人与人之间在本性上既非全同又非全异的关系的认识,所以孔子认为“仁”者待人之法(“仁之方”)可以也只能是“近取譬”(即以己喩人,将心 ...
个人分类: 传统文化|413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同情的理解”:“近取譬”的“仁之方”在诠释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热度 1 周可真 2012-4-21 15:43
有学者认为,现代中国的诠释方法是“同情的了解” 。不过,依笔者理解,最早出于著名史学家 陈寅恪( 1890 - 1969 )之口的所谓“同情之理解”,应该是来源于孔子所谓“近取譬”的“仁之方” 。就其在陈先生那里被当作一种史学诠释方法来说,它应该是 ...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539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4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