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良性报应必待敬
周可真 2022-12-10 03:45
报应是什么?报应其实是相互作用中的反作用形式。有作用,就必有反作用,这是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承认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凡运动都是由相互作用所构成,就不能不相信报应的普遍必然的存在。所以,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敬。待人以敬,是造成人际良性相互作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原因。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11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君子儒与小人儒
热度 3 周可真 2022-12-4 21:56
见义不为,无勇也。 何以无勇? 心中缺仁而无以见义也。 心有爱亲、爱民、爱物之仁,斯知所思所想、所言所说、所作所为之宜与不宜,所谓知善知恶是良知也。 故仁者勇之源,仁者必有勇。是以为母则刚,仁者无敌也。 今之懦弱者滔滔天下皆是,乃因于仁道澌灭,梏于耳目,溺于人欲,沉于名利,竞逐成功,以 ...
个人分类: 儒家.儒学|1414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良知来源于正信的传统信仰
热度 5 周可真 2022-10-29 17:08
如果没有正信的信仰而只信钱或权的话, 就没有良知可坚守, 也无邪恶可抵抗, 因为他们心中压根儿就没有良知了, 并且因此在他们眼里 压根儿就没有什么邪恶与善良的分别了。 良知是来源于正信的信仰, 也是传统的信仰, 这种信仰相信: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179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堂堂做个人
周可真 2022-10-29 17:04
堂堂做个人 这个世界是每一个人的世界,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不能让少数某些人独霸和主宰,否则其他人就无法独立生存,只能成为少数人的工具或奴仆了。 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生,沒有两生三生可活!如果此生做了奴仆,就是永生永世的奴仆,不再有机会做自己的主人了。 珍惜生 ...
个人分类: 儒家.儒学|13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书是认知交往的一种形式——顾炎武对读书本质的理解
周可真 2022-4-23 16:35
顾炎武说: “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与人书一》,《亭林文集》卷四 ...
个人分类: 顾炎武专论|26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当今中国哲学应当如何作为?
热度 2 周可真 2021-12-20 13:08
𡿨提要:应当把传统心性之学同现代科学哲学结合起来去研究科学心理学和科学知识论> 今天上午在微信群里看到一则评论:“极左不除,国无宁日!”由此引起了我的沉思。 从心理角度来说,极左与极右都是人心应物所产生的偏激情绪,非人心之常态。 人心之常态是情绪稳定。人的理性是寓于稳定情绪之中, ...
2959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2
一个社会向善或向恶,取决于该社会的人为努力方向
热度 2 周可真 2021-9-5 02:16
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在善恶之间,他可以自由选择,既可选择行善,也可选作恶,到底选择什么,这取决于他所处社会的价值导向,这种价值导向表现为社会舆论引导。 如果社会舆论经常宣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生活事例,这样就可以帮助人们在心理上建立起关于行善则得善报、作恶则得恶报的暂时联系,从而树立善有善报、 ...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3046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尊重学生的玩性,提倡“寓玩于教”的快乐教学
热度 3 周可真 2021-5-15 13:35
刚看到一篇反思大学教育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 中国‘上大学’,可能是人生中一段最轻松愉快的时光了。大家可以游戏,看电视,逃课,武侠小说,这是很多大学男生的全部生活。 ” 凭我在大学三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这段话所讲述的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情况,即使没有这么严重,也相距不很遥远。 & ...
个人分类: 教育|2934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9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