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光学教学笔记之空留明月辉 精选

已有 8801 次阅读 2019-8-31 10:13 |个人分类:大众物理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四个光学实验分别是:反射和折射(几何光学),双缝干涉(波动性),光电效应(粒子性),氢原子光谱(光源)。而激光只是工具,全息不过应用。

折射定律似乎是光学研究的第一个定量结论。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都是很容易就可以观察到的结果。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以前曾经认为这两者成正比,后来才认识到,是二者的正弦成正比。当然这也不是特别奇怪:衡量一个角的大小,可以用它对应的弧长,但也可以考虑用它对应的弦长。后者就得到了折射定律,$n_1 \sin i_1= n_2 \sin i_2$。

神奇的是,根据这么一个简单的公式,费马居然能够提出最短时间原则(或者光程最短),而牛顿和惠更斯竟然能够提出微粒说和波动说来解释光的性质。科学巨人们总是能从简单的表象下看到深刻的内涵,而我们普通人只能满足于做做事后诸葛亮。

利用费马原理,很容易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以及很大部分的几何光学。我们先从折射和反射定律开始。A点发射的光在两个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到达B点和C点。光的行程为什么是经过O点而不是X点呢?费马原理说,因为AOBAOC的光程最短。

可以用几何方法来证明(反射情况很简单,折射情况有些难),也可以用标准的微分法来证明(随便找本书都有的,也都很直接),我们这里稍微变个形式,只用到直角三角形的简单性质。

 

     

 

如果两个直角边的长度相差很大,$x\ll 1$,斜边的长度就是$\sqrt{1+x^2}\approx 1+x^2/2\approx 1$。另外,直角边的长度等于其对角的正弦值乘以斜边的长度。

假设OX的长度$x$很小,AOAX的长度差就是$\sim x\sin i' _1$。所以,AOB和AXB的长度差是$\sim x(\sin i_1 - \sin i'_1)$。为了让AOB的长度达到最小值,也就是这个长度差达到最小值,必须有$\sin i_1 - \sin i'_1=0$,这就是反射定律。如果等式不成立,只需$x$选择适当的符号,就可以让X位置比O更有利。

再看折射定律。OBXB的长度差是$\sim x\sin i_2$。所以,AOCAXC的光程差是$\sim n_1 x\sin i_1 - n_2 x\sin i_2$。同样可以得到最佳位置必须满足的条件是$n_1 \sin i_1 - n_2 \sin i_2 =0$,而这正是折射定律。

 

 

这个太简单了。下面考虑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不是平面的情况。最简单的情况是旋转对称面,具有一个对称轴(光轴),而光源就位于这个光轴上(如上图所示)。在离这个轴足够近的地方(傍轴近似),分界面总是可以用球面来近似的,不管它是抛物面、双曲面还是椭球面。

先考虑折射,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光学课本上都是这么考虑的。

从$Q$点(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出发的光线,经过半径为$r$的球面分界面,汇聚在$Q'$(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这就是“成像”。我们来推导一下“成像公式”。

入射角$i=u+\phi$,折射角$r=\phi - u'$,根据折射定律,可以得到$n \sin(u + \phi) = n' \sin (\phi- u')$。在$\phi$很小的情况下,$\sin u \sim \tan u \sim h/s$$\sin u' \sim \tan u' \sim h/s'$$\sin \phi =h/r$。所以,$n (h/s+h/r)=n' (h/r - h/s')$,即$\frac{n}{s}+\frac{n'}{s'}=\frac{n'-n}{r}$。这就是标准教科书里得到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你也许觉得这里采用的近似太多了。我们换种方法,证明QAQ'的光程等于QMQ'的光程,而且不依赖于$d$$h$。因为$h^2=r^2-(r-d)^2=2rd+d^2\approx 2rd$,所以QMQA的长度差就是,$d+h^2/2(s+d)\approx d(1+r/s)$。同样的,MQ'AQ'的长度差是$h^2/2(s'+d) -d\approx d(r/s' -1)$。为了让QAQ'的光程等于QMQ',必须满足$nd(1+r/s)=n'd(r/s' -1)$,即$n(1+r/s)=n'(r/s' -1)$,我们又得到了$\frac{n}{s}+\frac{n'}{s'}=\frac{n'-n}{r}$

把Q点拉到左边的无穷远位置,入射光就是平行光,此时的像距称为像方焦距$f'$。如果把Q'拉到右边的无穷远位置,出射光就是平行光,此时的物距成为物方焦距$f$。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更简单的成像公式

$\frac{f}{s}+\frac{f'}{s'}=1$

我们平常用的透镜至少有两个分界面,所谓的“薄透镜近似”就是忽略这两个界面之间的距离,再加上傍轴近似,就可以得到常见的透镜成像公式了

$\frac{1}{s}+\frac{1}{s'}=\frac{1}{f}$

这个公式,我在高中时就学过,可是现在的中学课本里都不提它了。


 

位于光轴上的点,可以通过透镜公式得到它的成像点。不在光轴上的点呢?很简单,选择两条适当的光线,就可以确定其像点:一条光线平行于光轴,它被透镜折射后就会经过像方焦点;另一条光线经过物方焦点,它被透镜折射后就会平行于光轴。折射后两条光线的交点就是像点了。用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像距,还可以得到像的放大率,当然,必须满足傍轴近似和薄透镜的条件。

 

对于望远镜来说,物体离镜头很远,傍轴近似条件很容易满足。然而,对于显微镜来说,因为物体离镜头很近,通常不满足傍轴近似条件,就不能够成清晰的像。对于单球面折射,有一个特殊的位置,能够让该处发出的所有光线都成像于一个点上。显微镜就要利用这对特殊的位置。

这两个点到球心的距离分别是$s_0=\frac{n'}{n}r$和$s'_0=\frac{n}{n'}r$。显然,$s_0\cdot s'_0=r^2$,正好满足共轭条件:这两个点其实就是球的一对特殊的共轭点。因为要讨论所有方向的光线,前面的近似方法就不适用了。但是几何证明也不难,只要注意到三角形CQM相似于CMQ',就可以了。与显微镜成像有关的还有一个著名的阿贝正弦定理,也需要用几何方法证明,这里就不讨论了。



 

刚才讨论的是球形分界面的折射情况。反射其实更简单,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且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位于同一种介质里。可以得到,球面反射镜在傍轴近似下的焦点是$r/2$。对于凸面反射镜来说,平行入射的光就像是来自于镜面后的焦点处的点光源所发出的光;而对于凹面反射镜来说,焦点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就变成了平行光。手电筒和耳鼻喉镜都用的是这种原理,凸面镜也经常用在汽车或者街角上,用来扩大视野。

 

上面这些陈述利用了球面的特性,得到的结果并不都是严格成立的。还有几种特殊的情况也能够严格成立,都跟圆锥曲线有关,很容易用等光程的观点来理解。简单说一下。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把它们绕着对称轴旋转,就得到响应的椭球镜、抛物面镜和双曲面镜。

椭圆上的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所以,如果在一个焦点上放置点光源,它的像就会成在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上。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某个特定直线(准线)的距离,所有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都汇聚在焦点上。双曲线上的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差是常数,情况稍微复杂一点,需要画个图。

 

F1F2是两个焦点,MF1MF2的长度差$\bar{MF_1}-\bar{MF_2}$是常数,所以蓝色曲线是双曲线的一支,也是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线。蓝色直线经过F2垂直于光轴。如果$n_1\bar{MF_1}+n_2\bar{MB}$也是常数,所有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就会聚焦到F1。因为

$n_1\bar{MF_1}+n_2\bar{MB}=n_1\bar{MF_1}-n_1\bar{MF_2}+n_1\bar{MF_2}+n_2\bar{MB}$

这就要求$n_1\bar{MF_2}+n_2\bar{MB}$是常数。令角F1F2M$\theta$,则MF2的长度$ r \propto \frac{1}{1+e\cos \theta}$,而MB的长度$\propto r \cos \theta$。只要选择合适的偏心率$e$(依赖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就可以消去变量$\theta$,使得它们的和为常数。

所以,只要选用合适的双曲透镜(一个面是平面,另一个面是旋转双曲面),就可以把平行光全部汇聚到焦点上。

 

好了,休息休息吧。这里用到的都是简单的中学数学知识,讲述的也是以前的中学物理内容。看起来像是新东西,其实只不过换个包装而已。世界上哪里有那么多新东西?大多是些旧道理而已。各位大二的同学们,现在会不会有些乐昌公主的感念: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转载]破镜诗与饯别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889134.html


折射定律的两种证明方法(详细)(费马原理证明 几何法证明)

http://www.doc88.com/p-975196703776.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19915-1195967.html

上一篇:为什么有人怀疑美国人登月?
下一篇:跑步月记201908

21 郑永军 武夷山 尤明庆 马德义 吴斌 黄永义 彭真明 王安良 李东风 刘立 吕秀齐 刘钢 徐磊 杨正瓴 谢力 樊哲勇 王德华 刘炜 王林平 李学宽 岳东晓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