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weiya03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weiya0303

博文

葛维亚回忆录《风雨搏击》2/8

已有 3662 次阅读 2022-4-9 09:11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葛维亚回忆录《风雨搏击》2/8 

自序

           我出身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一个在国共逐鹿中原的较量中走过来的人,我又与共和国同行,我的回忆录见证了共和国的风风雨雨,从积弱走向富强的峥嵘年代。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我的回忆录  中获得客观而又真实的诸多信息。

 人生苦短,转眼百年。苦乐人生舞台的折子戏成千上万,而在茫茫宇宙中留下的轨迹只有一条,前人不知,后人不晓。为了轮廓再现这一轨迹,欣然动笔,力求真实的勾绘自我人生连环画,再现风雨搏击的一生。

 这是一本个人历史档案,粗略记载了我一生的生活变迁、工作经历和个人感受,以编年形式写出,记事写实,追忆往昔岁月,再现当年感知。

本书2001年1月由科兴出版社第1版发行,因销售需要,于2001年10月再版,内容及编排上作了些改动。2018年11月发行第3版,此次内容改动很大,又增补了两百多张彩色照片,使此书更加殷实与完整。

 仅以此书献给那些曾经养育我,培养我、支持我,帮助我的学校、单位,职场以及亲朋好友,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的过去和今天!

            2018年6月29日

天真无邪的少年时期

       1946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民主联军 (人民解放军前身) 进入齐齐哈尔市,一部分住在我读书的先农小学,着装朴素,纪律严明。我听到战士为我们所唱的第一首歌是:“天山阴山喜玛拉雅山……”。一个姓邱的解放军旅长一家住在我家,为人谦和,彬彬有礼,秋毫不犯。他妻子经常吟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与国民党中央大员及中央军相比,我对共产党和民主联军印象更好。特别当听到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饮冰卧雪艰苦奋战十四年,抗联英雄张瑞麟、于天放面对日寇严刑拷打威武不屈的感人故事,心情非常激动,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1946年7月,我由高小一年级跳班提前一年考入齐市联合中学 (不久改为齐市一中),分配在13班学习。这是当时齐市唯一一所中学,学校校长霍世章、副校长聂长林、政治教师李雨、音乐教师李尼、霍希杨(后改为希杨)与陈放全是延安老干部。霍、聂二位1949年调北京中央部委任职; 李雨后任齐市市委宣传部长; 李尼、希杨1949年调北京在中国音协任职,希杨又为“社会主义好”一歌的词作者; 陈放1948年调辽宁瓦房店任中国最大的滚珠轴承厂厂长。一年级班主任汪大均,二年级班主任为王静宜(女,解放初期入党)、李志航(解放初期入党),三年级班主任为程薪。汪后任齐市教育局局长,程后任齐市副市长(民主人士)。任课教师中,数学教师程薪、物理教师李记奎、化学教师赵xx(为中学教导主任)、几何教师裴景仁、地理教师王北辰、历史教师于xx、政治教师李雨、李志航、音乐教师霍希杨、曲xx、体育教师王文凯、关xx。裴后任齐市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王北辰1956年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后在北大地理系任教,成为我国历史地理专业的著名教授。其中几何、地理两课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条理性强,倍受同学欢迎。

刚进联中学校时,政治和文娱气氛极浓。一年级以政治教育为主,学习共产党的主张和国共、抗战、自卫战争、社会主义等问题。讲一些反剥削、反压迫、打土豪、分田地,推翻三座大山的道理。时常还请省市领导作专题报告,谈一些八路军艰苦抗战,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躲在大后方花天酒地,“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还有“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金子、票子、女子),纸醉金迷,不顾人民死活的事例,打动了学生的心。学校文娱活动紧紧围绕政治教育展开,教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是灯塔”、“五月的鲜花”、“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高粱叶子青又青”、“八路军进行曲”、“万里长城万里长”、“枪口对外”、“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满天大雪我也得上高山”、“黄河大和唱”等,群情激愤,热血沸腾。学校另组专门文娱演出队,组织一批有文娱才能的学生,由李尼、希杨负责排练各种节目,上街演出。谁能想到,,这个演出队为新中国文艺界培养了不少顶尖人才。最著名的有:上海电影厂乐队指挥李秉申、长春电影厂乐队指挥黄宗鉴、北京电影厂乐队全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王明、北京电影厂著名演员葛存壮(影星葛优之父)。文娱演出队创作两首词曲不同的校歌,第一首校歌歌词写道:“火红的太阳照耀着嫩江,我们年青的一群高声歌唱,歌唱今朝的新生,也歌唱未来的前程,团结紧张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我们来担承,…”;第二首校歌歌词写道:“晨光照耀着嫩江的波涛,发出了一片鲜红,看吧,我们的一中,耸立江畔,象征着解放的新生,…”。我一生中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唱起这两首校歌,就立刻回到那天真无邪和如火如荼的年代。上初中不久, 还观看了文工团演出的大型话剧“甲申三百年祭”和歌剧“兄妹开荒”、“血泪仇”、“白毛女”等,受到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

1947年掀起“家乡保卫战”参军高潮,我所在的初中一年级, 共十五个班,参军后只剩下三个班。我也极积报名参军,因年龄不满十五岁未被批准。被批准参军的人,骑大马戴红花,人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上街相送,场面之热烈令人感动。其中有一首歌中写道:“锣鼓喧天鞭炮响,青年参军上战场,父送子,妻送郎,威风凛凛排两旁,…”,每个人的心已经和解放战争紧密相连。

当时物资供应极为困难,学校上课既无教科书又无讲义,全凭课堂记笔记,加上学生自己找来的伪满国高(即中学)课本作参考,学习效果很差。我和同学曹学勇在旧书摊上买来范氏大代数与欧几米德几何学, 如获至宝,经常阅读讨论。当时全部使用蘸水钢笔,很少有人买得起自来水笔,直到1948年夏季,母亲用80元(相当于二两黄金的价钱)为我买了一只金星钢笔。初二下学期, 走上以文化学习为主的轨道,但有时也要配合解放战争“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以及吉林、四平等战役的胜利,学习时事政治,停课上街宣传,协助街道慰问军烈属,赶制支前慰问品等。

1949年初, 我家迁往胜利一街7号一套一室一厨的住房。我结识一位同届不同班的同学王更强,他家住在离我家不远的齐市工人文化宫和龙沙公园附近,此后来往密切,成为好友。在一中也结识一些要好的同学,除曹学勇、王更强外,还有李延秋、郭平(原铁道部长郭维城之子)、奚其明、王树声、程建新(班主任程薪之子)、徐炳渡、关xx(体育教师关xx之子)。1948年12月6日由奚其明、王树声介绍,我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候补期3个月。

1949年2月寒假, 我随父亲回黑龙江克东老家。先乘火车至北安,在父亲朋友处过夜。第二天再乘火车至通北,六叔再用马拉雪爬犁接我们,行程30多华里到达目的地。老家地处丘陵,偏僻荒凉,一片北大荒景象。白雪复盖的荒原上, 野兔、野鸡、獐子随处可见,几十里外老林里,金秋季节可采摘榛子、木耳、猴头菌等。老家有六爷、六奶、二伯父母、三伯父、五伯父母、老叔(六叔)及堂兄弟葛维刚、葛维志、葛维x(老叔之子),堂妹葛润秋。此外住在本屯和南屯的还有五姨和老姨两家。每逢春节,从一个月前开始做黄米黏豆沙包、饺子、馒头、包子,放在外面几个半人高的大瓦缸内冻起来,供春节期间食用。过年菜中的小鸡饨蘑菇、酸菜川粉条、猴头菌炖猪肉,实为东北佳肴,过口难忘。这次老家之行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1949年暑期本应是结束初中学业的时候,因学年由秋季改为春季,还需多读半年才能毕业。1948与1949是中国历史上翻天地覆的两年。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辽沈战役中长春、锦州、黑山、塔山、葫芦岛等攻守战全歼国民党东北部队,其中包括新一军、新六军两个王牌军。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声中,全国“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蒋家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49年初,又接连取得平津、淮海两大战役的胜利,把蒋介石赶到台湾。“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响彻大江南北,校内一片欢腾,亲身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毛主席的英明以及解放军的神勇。  

1949年9月,召开全国政协会议,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商建国大事,制定了共同纲领与国旗、国歌和国徽,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郭沫若、陈叔通、黄炎培等四人。整个政协会议期间,学校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异常兴奋,真正感到自己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对前途充满无限希望,并以自己能做党的助手一青年团员而自豪。有一次政治老师回答同学们提出的“何时可建成社会主义”问题时说:“大概需要二十年吧”,听过后觉得太长,恨不得马上到来。

初中开始在齐齐哈尔市放映苏联电影,其中的“夏伯阳”、“幸福生活”、“列宁在十月”影响很大,对苏联无限向往,认定“苏联的今天的就是我们的今明天”。此时苏联小说“日日夜夜”、“我的同年”、“卓娅与舒拉的故事”和苏联歌曲“小路”、“喀秋莎”、“古班河上”、“共青团员之歌”广为流传,抓住了年轻人的心。解放后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最早发行了第一部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吧”,情节感人,揭示了党政策的宽容与伟大。1949年底我初中毕业,正值全市学生在工人文化宫文艺汇演,节目有合唱、二重唱、小话剧、小歌剧、诗朗诵、笛子二胡演奏。二十天的演出使我陶醉。

1950年3月,考入黑龙江省高中 (后改为齐市实验中学)。这是齐市解放以来第一所高中。校址座落在龙沙公园西南距原国耻纪念碑不远的郊区,共有两排四五栋红色砖瓦平房,日寇投降前为关东军驻地。学生来源于全省,其中来自齐市、绥化、白城、泰来等地较多,几乎全部住宿。高中共三个班,我在二班学习。不久又招两班俄专学生。校长王清正、副校长陈守芳、教导主任傅予彬、班主任历史教师刘xx、几何教师裴景仁、地理教师王北辰、代数教师范景愚、三角教师傅予彬、物理教师李记奎、化学教师庞xx、政治教师王清正、语文教师高潮、何xx、体育教师彭汝湘、庞xx、生物教师汪大君。1950年8月,校址迁至西大桥以西原城西小学附近的一所学校内。10月又搬到中市场以东师范学校对面。高中时期采用经过翻译的苏联课本,内容简捷,重点突出,高一至高三又增加俄语课。高中教学仿照苏联教育体制,讲课分量加重,上课开讲前先进行提问,课后作业很多,学期中考试频繁,期考更为隆重。我在一个月前开始复习,每日到半夜。临考期间, 清晨三点起床,演练大量习题。那时生活十分艰苦,箩卜豆腐粗茶淡饭。烧饭使用两口大铁锅,以干野草和杂树枝作柴火,虽用手拉风箱鼓风助燃,烧火做饭,仍要受烟熏火烤之苦。穿的方面以土布为主,丹士林布料为难得佳品,布衣、布鞋、布袜不离身,能买一双上海产的回力牌球鞋是学生的梦想。外国手表更是学生羡慕的高级用品,几乎无人拥有。1952年,我二哥从部队给我寄来一块瑞士的15钻旧夜光手表,成为学生中的稀罕之物,一直配戴至大学毕业后的1957年,伴我渡过高中和大学的黄金岁月。

进入高中与同学的接触面扩大,在学习和体育活动中结交不少好友,包括初中在内,最要好的有曹学勇、王更强、刘德铮、崔洪业、李天我、葛万通、徐满贵、曹聚盛。课余时间经常在一起打篮球和乒乓球, 玩单双杠,暑假骑自行车去齐齐哈尔的黄沙滩、葫芦头、留园等嫩江畔玩耍或游泳,返回时在西瓜地或香瓜地里出一点钱,饱尝一顿时令水果的甘美。由于活动量加大,瘦弱多病的身体日渐好转,饭量增大,智力发展很快,学习效率随之提高,考试成绩进入前五名,有一学期获第一名,在班上担任了团支部委员和化学、历史科代表。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学校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特别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纸老虎”的论断,进行反美仇美教育。又发动上街游行,学生群情激愤,高唱“志愿军战歌”,纷纷要求参加志愿军,但省政府要求同学安心学习,作迎考大学的准备,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1951年2月,政府动员学生集中住宿为志愿军炒面,每天三班倒,一班连续干12小时,烟熏火烤,条件异常艰苦。零下20多度的寒冬里,住房无烤火设备,钻入被窝混身发抖,无法脱下棉衣棉裤。每天吃苞米(玉米)、窝头、咸菜不换样,常吐酸水。此时想起抗联将领李兆麟的千古佳作:“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知驺,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锐意那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吆,共赴国难,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全身增加了无穷的力量。但是,一个月下来,体重减少10公斤。1951年5月,我为志愿军自愿献血300cc,发给荣誉输血证一个,补助费9元6角(相当于30斤猪肉价)。当想到能为“抗美援朝”贡献一份力量时,感到无比自豪。

进入高中文娱生活进一步丰富,受同学王明哲、褚庆祥影响,学吹中国竹笛。我因有些基础,半年后已能熟练吹奏,参加全校笛子队,节日或庆祝游行时出外演奏。“抗美援朝”开始后,反帝反美情绪高涨,上街游行次数增多。游行前几天就行动起来,用竹篾扎成一个个大头,比实际人头大三四倍,上面用白纸糊上,按漫画手法绘出中外的反动人物如蒋介石、宋美龄、杜鲁门、麦克阿瑟、李奇微、李承晚、吴庭艳等,形象夸张,滑稽可笑,戴在头上上街游行引起轰动。家里四弟、五弟、六弟受我影响均学会吹奏竹笛。其中以六弟最为出色,演奏水平很高。他考入大学后,担任学生管乐队队长,擅长黑管、萨克斯管。他大学毕业后正逢“文革”,需下乡农业劳动,因乐器上有一手,调入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免去了一切劳动。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还潜伏着国民党派遣特务等各种反革命分子约60万、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约60万。其中不少人血债累累,因此,必须坚决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制裁一切反革命分子。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我们的学校抓出来一个屠杀过共产党人的国民党特务(男教师)和一个曾经是三青团骨干的女教师,我们先后参加了学校和全市声讨与公审大会,进一步引起了我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憎恨。

       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我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简称为“三反”、“五反”运动。在我们的政治课里,临时加了五节课,由老师为我们讲解“三反”、“五反”运动起因,目的,以及深远的意义。又利用两节课进行讨论,我们对奸商为抗美援朝供应发霉的粮食与压缩饼干,特别感到极为愤怒。

回忆建国初期的文娱生活,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除观看翻译过来的苏联电影外,新成立的东北与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了“山间铃响马帮来”、“敖包相会”、“芦笙恋歌”、“寂静山林”、“渡江侦察记”、“一贯害人道”、“赵一曼”等国产电影。“赵一曼”中,一曲“白山下松江之滨,卖牛买抢从军,赴国难,敌慨同仇,碧血染战炮,百战铁将军,奋力抗日寇,看,杀敌不顾身,寒风吹不冷救国的心,壮志十年胜利后为英雄,高筑凯旋门,高筑凯门”,何等壮烈,何等感人。新中国创建不久文艺复兴,中苏歌曲以及小说大量涌现,“抗联战歌”、“翻身道情”、“革命人永远是年青”、“歌唱祖国”、“志愿军战歌”、“二郎山”、“傲包相会”、“采茶捕蝶舞曲”、“伏尔加船夫曲”、“三架马车”、“红梅花开”等歌曲和“我们播种的爱情”、“暴风骤雨”、“太阳照到桑干河上”、“八月的乡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三个穿灰大衣的人”、“日日夜夜”、“青年近卫军”等小说流行甚广,振奋了精神,鼓舞了斗志。1952年5月学校组织乘火车去江桥春游,车程一小时左右,置身在北国塞外嫩江边的大草原上,看到天沧沧地茫茫的景象,心情舒畅极了,记得1949年初中时也去过一次。

高中政治教育更加正轨化系统化,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论述,也学习了列宁、斯大林的一些专著。列宁的“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深入人心。对共产党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由衷佩服。少年的我对党和毛主席的教导深信不疑。高中学年因又由春季改为秋季,我们于1952年7月提前半年毕业。毕业填报升学志愿,准备大学统考。我和曹学勇、刘德铮受地理老师王北辰影响,向往苏联伏尔加河、顿河水电站的共产主义伟大建设,怀着建设长江三峡的伟大理想,共同填报大连工学院土木系水工结构与水电站建设专业为第一志愿,终被录取,满怀信心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52130-1333139.html

上一篇:葛维亚回忆录《风雨搏击》1/8
下一篇:葛维亚回忆录《风雨搏击》3/8

3 尤明庆 宁利中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