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ntie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xintie1

博文

神秘的太阳

已有 3256 次阅读 2022-11-8 11:39 |个人分类:地震前兆和预报|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首先太阳的大小重量和我们地球的距离,地球绕着太阳有公转有自转,带来光和热有日夜和年变化,这是万物生长索要依靠的。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太阳的中心温度约15,000,000K,太阳的表面温度为6000℃。太阳的光线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丰富多彩,其实还有看不见的,紫外和红外。过去有科学家声称,这家伙离开那么远,绝对无法知道太阳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但是很快他们就被打脸了,结果有人把太阳光用三棱镜一展开,从里面的谱线线条就可以看出是什么原子发出的,这就叫光谱分析,利用这办法让我们知道太阳的成分是什么。也知道了它的温度.

  中国古代就观察太阳,发现它并不平静,尤其是表面会有黑斑点,叫太阳黑子。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记载。后来人们发现某些地球物理现象的变异居然和太阳黑子的多少有关,磁暴就是最突出的例子。进入二十世纪后,气候的灾变、地球物理现象的异常和太阳活动有关的记载日渐增多,证明了日地关系是很密切的。甚至病毒的流行以及人类社会的动乱居然都和太阳活动有关。


     1840年,德国的一位业余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黑子10~11年的周期变化规律。通过长期的观测,人们还发现了太阳黑子在太阳表面上的活动会随着时间变化的纬度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黑子都分布在±30°的纬度内;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它往往出现在±15处,黑子就会逐步向低纬度区移动,在±8°处消失。在上一个周期的黑子还没有完全消失时,下一个周期的黑子又出现在±30°纬度附近。如果将太阳黑子活动的纬度做纵坐标,时间做横坐标,这样绘出的黑子分布图很像蝴蝶,因而称作蝴蝶图。

    太阳黑子的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有些天文学家对黑子的活动从1755年开始标号统计,黑子最少的年份为一个周期的开始年称为“太阳活动宁静年”;黑子最多的年份则称为“活动峰年”。

      大家都知道,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那么,太阳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地坏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黑子也是太阳上物质的一种激烈的活动现象。所以,太阳黑子也会对地球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太阳上有大群黑子出现的话,地球上的指南针就会乱抖动,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即使平时很善于识别方向的信鸽也会迷路;无线电通讯也会受到严重阻碍,甚至会突然中断一段时间。这些反常的现象都会对飞机、轮船以及人造卫星的安全航行、还有电视、传真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威胁。

     此外,黑子还会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影响。100多年以前,一位瑞士的天文学家就发现,黑子多的时候地球上气候干燥,农业丰收;黑子少的时候气候潮湿,暴雨成灾。我国的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也研究出来,凡是中国古代书上对黑子记载得多的世纪,也是中国范围内特别寒冷的冬天出现得多的世纪。据有关人员统计,一些地区降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这种变化每经过11就重复一次。这就说明了地球上的气候跟黑子数目的增减有关系。


   初步的研究表明太阳具有一个磁场,但是他又不是稳定的,会随扰动扭曲,扭到了表面就是黑子和耀斑,爆发出来就是太阳风,这个太阳风几个星期吹到地球,吹过来地球的电离层就像野马一样跳跃奔腾,那时卫星通讯以及卫星都受到很大的躁扰,甚至电网都受到躁扰。这还是表面的知识,至于老年人死亡率是否提高?洪涝灾害以及地震增加多少?病毒流行会增加到什么程度?人们只知道有关系,但是具体关系通过什么原理,还缺乏严格的统计分析。

太阳黑子如何形成呢?太阳是一个由气体组成的,由于热量而在内部不断对流的完整球体。太阳的外层和内层以不同的速度自转;在太阳外层,赤道部分自转的速度高于南北极。(赤道部分需要25个地球日自转一周,而南北极需要36个地球日自转一周。)随着时间的累积,这样表面不均衡且混乱的旋转速度将造成太阳磁场和流场内部有一个漩涡样的剪切,这个剪切的作用和扭曲是一样的,正如你在拧紧一个毛巾或者拧一条绳子,拧的多了就会屈曲和打结,打结冒出太阳表面,看起来就是个环,这就也是黑子和日珥形成的原因,床上辗转反侧后造成床单的褶皱和堆积也是这样。在床单堆积的部分—即磁感线变得密集的区域,那里的磁场强度强大到将热量抑制在其下面并阻止热量上升到太阳表面,由此形成了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即太阳黑子。由于太阳黑子内的温度较周围低,造成它们看起来较暗。同时,被太阳黑子阻挡的热量会流入它们周围的区域,造成这些区域的温度进一步升高而比通常显得更热更亮,造成太阳黑子周围更高的对比度而使它们看起来更加明显。


为什么太阳黑子会这样变化呢?

根据天文学家莫苏米·迪克帕蒂和他的同事最近建立的模型,太阳黑子周期的发生是由于太阳内部存在某种对高温、电离的气体,即等离子体的搬运机制造成的。这种搬运机制将等离子体在太阳赤道和两极之间以若干年为周期往复搬运。当太阳黑子周期早期的黑子强度减弱时,它们会在下方移动的等离子流中留下它们的磁性特征,这些磁性特征会被等离子流携带到太阳两极,而后进入太阳内部。太阳内部的磁场会受到这些磁性特征的干扰,同时这些磁性特征在被等离子流再次带到太阳赤道表面之前会被加强。之后,这些等离子流会制造出新的,强度更大的太阳黑子。

   关键是人类对于太阳本身如何变化人们也了解不多,只知道近似有11年的周期变化,还有一些22,60年等等的长周期,有人解释是由于九大恒星对太阳的固体潮引起的11年周期,但是并不完全是这样,所以预报太阳变化十分困难,中间的出入是哪里来的,有的人觉得行星居然有固体潮的影响,那么彗星会不会也有影响,用数理统计判断了一下影响显著度,居然是很显著的,于是猜测,彗星有质量,也有磁场,他离太阳近的时候会受热,这样铁磁物体的居里点一超过,彗星的磁场就像孙悟空一样在老君炉里面呆不住了,就要跳出来附着到别的地方,如果附着到太阳磁场的轴线上,就是个很大的扰动,太阳一受扰动,因为本身扰动就是不稳定的,就会在一定条件下放大扰动,那么小球滚动大球,量变到质变,就会出现突变。然而这些还是停留在猜想阶段,有待于一代新人成长成科学家用数值模拟来证明。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54893-1362833.html

上一篇:2022年度物理诺奖的意义及其对“光速极限论”冲击
下一篇:谈谈小米电脑盒子的可以改进之处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