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xintie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xintie1

博文

看核武老人回忆有关蘑菇云的故事有感

已有 3562 次阅读 2014-8-22 18:15 |个人分类:胆剑篇|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原子弹, 博物馆, 青海湖, 蘑菇云海晏厂

 《核武老人26年吐血亲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核基地生活!》易读整理版: http://www.yiread.com/art_6708_1450.html 看了以后很令人感动。这个青海221厂老人的经过艺术加工的回忆录,浓缩了多人的故事,确实催人泪下,这里面的事情,有些后人知道,有些还不知道,我想后人一定感兴趣继续挖掘。

   凡是那个年代参加过保密国防项目研制的人都觉得这个本子写的好,很身临其境,这个原作者魏老工程师尽管历经坎坷,现在还活着,在山东黄岛,刚好也是您的同乡。他的名字叫魏世杰,中物院副研究员,退休后成为科普作家,出版有《东方蘑菇云》等10余种图书,曾在《科幻世界》发表科幻小说《星际之恋》、《洗手》等作品。
   挖掘这些题材,我觉得很好,其实原子弹最难的部件是起爆的炸药设计,看起来这是个属于个常规武器问题的研究,但是无论核试验成功,以致他的小型化,甚至他的从大气核试验转入地下核试验,都离不开它。
   为这个炸药元件的研制,死了不知多少人,我自己虽然没有参加原子弹的制造,但是那国防工程的大山,那些排除未爆炸引信的焦虑,未扑灭山火面前的焚烧和烘烤,武器研制的爆炸,失去亲人的悲痛,以及为排除武器发生爆燃而进行计算机编程和计算的日日夜夜,真是历历在目。故献诗一首,以为纪念。也献给当年为国防献出青春的一代人:


  青海湖畔白云淡
  草原疾风红旗漫
  敢有牺牲多情愁
  蘑菇云里笑永留

    由于魏老书的感召,我们前年夏天专门去了青海湖边的海晏厂,参观了那个原子弹制造博物馆,有些原来并不知道的秘密眼前,可惜我们都老了,没有带孩子,如果带上孩子,那既是科技又是人生的净化,想不到核爆炸的炸药芯就是拿铁皮桶熬热了浇出来的,想不到防爆土岗之间安排的那些原子弹研制的试验室如此简陋。我们在烈士的陵墓前作了祭奠并留影留念

    其中一个和我们相约去金银滩原子弹基地的后人,是个在原子城长大的美丽的女孩,回故乡参观时很激动,她父亲是75,76年以后的基地某分厂政委,这次返回故乡掩盖不住激动,多去了几个分厂,还多去了一些分厂一下,回来腰椎痛不欲生,也不出查不出病因,后来一查是得了骨癌。搞原子弹的很多人骨质都不太好,也多有骨癌,还有些人也说不出为什么,就得了骨质疏松,一碰就断。西宁城和一些别的城市,还住着一些当年的家属,他(她)们都是全家为国家作出牺牲。很少听到他们的诉求。那个当年在原子城长大的美丽的女孩,她的回来就得了这种莫名其妙的病,骨癌转移,可惜,她本来还可以在某厂总工的位子上为国家出力,我们本来还谈过挖掘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可惜他得病后没有一年就走了,也许是前辈冥冥之中在召唤吧,让我们都感到非常惋惜。

   看到有写这方面素材的影视,叫青海花儿,比魏老的原著在精神上写的要差。看过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们希望有更高水平的编导,把这个震撼人心题材再一次搬上银幕。

   最后让我们祝愿还活着的国防献身的勇士和他们的后代生活美满,身体健康!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54893-821507.html

上一篇:几则我所知道的地震临震前兆
下一篇:俄罗斯科学家如何在光纤里面研究超光速激波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1: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