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成龙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gatcl 博客主题:超深盆地调水增雨,改变气候改善生态,造福中华造福全人类。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32]gaoguoliang   2015-6-30 17:59
事实上,水汽是高空云还是对流层中下部的比例,还是需要再探讨,从卫星云图上看,大量地应力产生的水汽云层都很高。
我的回复(2015-6-30 20:35):水汽大量存在于对流层中下部,这被大量观测和研究所证实的,在气象、地理等教科书上都有介绍。
[31]gaoguoliang   2015-6-30 17:19
檀成龙先生,有个问题,需要您再核实一下,从卫星云图看,大量水汽还是能长距离扩散移动的,高山深盆的效应是否有那么强?  如近来大量的四川盆地西部的地应力异常(地震前兆)产生大量水汽云层,不单落在四川、重庆,也影响到湖北湖南等东部地区。

青海湖及新疆地区的水汽运行也需要通过卫星云图观测一下。
我的回复(2015-6-30 17:35):我的认识是水汽主要存在于对流层的中下部,少部分水汽会翻越高大山脉,但大部分水汽翻不过高大山脉,我们主要考虑大多数。这类似于自费留学,中国现在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跨过太平洋到美国去留学,但大多数中国青年必须在国内完成学业,我们主要考虑大多数人的需求;又如选举,我们采用少数服从多数,主要考虑多数人的愿望。
[30]张学文   2015-6-26 11:20
1960年11月1日由老满城(市内)迁飞机场1976年由机场迁幸福路(市内)。2000年元旦从幸福路迁建国路97号。
机场与市内高度差大约300米,降水、温度差别明显。
以上情况来自张学文主编的新疆气象手册一书466页。
我的回复(2015-6-26 11:28):这样看来,迁建非常频率,有老满城、机场、幸福路、建国路 4处,其中机场与市内的差别较大。
我的回复(2015-6-26 11:22):多谢张老师提供的信息。
[29]冯兆东   2015-6-10 10:09
檀先生:您对气候学问题的追逐是那么的执着,而且您对“应用气候学”问题又有了那么多的思考,为什么不去设法“将兴趣和职业”变为一体?
我的回复(2015-6-10 10:18):2009年以前,我根本不关心这方面的事。2009年那段时间,我比较空,看了《西藏之水救中国》那本书,让我有一些想法,以致不能自拔。我现在是公务员、在政府机关工作,50多岁的人了,要更换职业,没有那样的胆子,业余时间研究研究就行了。
[28]冯兆东   2015-6-10 09:42
人们还不知道有没有“大气循环的异常”导致了新疆降水的增加。
我们有两组人也想到了(我的团队和哈萨克地理所的一组人):过去60年中亚咸海的干涸与两河流域(中亚)地下水的下降(用于灌溉)以及新疆湖泊的萎缩以及地下水的大面积下降(用于灌溉)可能是新疆降水增加的导引。即:地面水和地下水被灌溉注射到了大气,因而大气水分增加了。不过,即使这样的说法有道理,我们得有资料支持吧?我们还得用模拟的方法或“控制实验"的方法说服听众吧。
我的回复(2015-6-10 09:50):您的观点有道理。与我“冰川超支融化”的观点相近。
[27]冯兆东   2015-6-10 09:39
您的论证仍然多是依赖于大学气候学的那些基础知识的。

正在琢磨这个问题的人不少的。Aizen、Both、戴新刚、新疆沙漠气象研究所的一帮人、还有生地所的几个“非气象学者”。

我自己也在琢磨,也有一些想法,而且还编辑出版过两集英文专辑,正在参编第三集。

大气在塔里木南侧的辐合:有人正在做(它是我不能胜任的)。我自己和我的团队正在用“欧洲眼光和中亚眼光”看新疆的气候问题。但是,由于我的团队没有数字模拟能力,我们的解被接受的程度也不会很高的。

另外,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和新疆沙漠气象研究所将于2015年9月份在乌鲁木齐召开一个中亚气候-气象学术会议,我将去参加,看看有没有能启发我的资料和思路。
我的回复(2015-6-10 09:47):多谢您提供的信息。
[26]徐群   2015-6-7 17:09
您的构想从气象学上说是有道理的,大胆却又创新,可是我国在上世纪的"大跃进"年代,吃足了"人定胜天"之苦,国家不会轻易表态支持及推行此设想,应争取有关部门给个较大的科研项目,先从气象-水文-地理的综合角度开展数值模型试验证实此设想,再挑选一个较小的地理条件适宜的盆地进行试验,步步为营,祝愿你今生能实践你的宏愿,造福中华而无祸害.
我的回复(2015-6-7 17:22):徐老师是著名气象专家,非常多谢徐老师的点评。采用不同的气象数据,能够验证七篇2015版“调水增雨”论文的研究成果,有空时,请徐老师关注,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889667
[25]李兆良   2015-6-5 10:19
藏水入疆的工程要开动了。
我的回复(2015-6-5 10:34):哪里来的消息?给个链接好吗?
[24]檀成龙   2015-5-3 21:39
请关注我“整治山河”的设想:向西北特大规模调水,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特别推荐以下4篇博文:
1、《半个世纪气候变化的事实证明:向新疆调水,当地降水量能成倍增加》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03952.html
2、《我的原因解释您不信, 那您说西北若干降水事实的原因是什么 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38098.html
3、《中国各地平均降水量与空中水汽含量的相关研究》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870075
4、《博客导读(定期更新、添加新内容)》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29592.html
[23]尤明庆   2015-3-17 19:56
学习过了. 能投稿到刊物,请专家评价一下最好
我的回复(2015-3-17 22:22):多谢回复和推荐。
[22]罗渝然   2015-3-15 11:13
请见我反驳蒋继平的新博文:
“科学网MM,赶快补习知识,不要迷信谬误假话!”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3948&do=blog&quickforward=1&id=874530
我的回复(2015-3-15 11:25):已阅读并推荐,还写了一段评论。
[21]gaoguoliang   2015-1-12 12:36
对您提出的西部调水三条线路,特别是要要大量用数百公里长距离的地下输水线路有反对意见,因为要考虑青藏高原冻土环境、多发地震断裂带的影响。
我的回复(2015-1-12 12:52):隧道对冻土、地震都有很好的适应性。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暂时难以深入讨论,先从宏观上认证是否技术可行?
[20]gaoguoliang   2015-1-12 12:33
我在看您的科学网的博客了,看到您的大气高度与大气湿度的公式、大气湿度与降水量的公式,本地降水占比,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估算西线调水的需求量和降水量。央视10套科教频道科技之光栏目刚播放过《107亿之后》《拯救母亲河》两期节目,是对塔里木河流域2005年之后上中游节水治理,下泄下游的效果报道。您也可以从网上找来看
我的回复(2015-1-12 13:13):两个节目都找到了,有空时我会看一看,多谢你!
我的回复(2015-1-12 12:49):能给一个网址吗?
[19]张学文   2015-1-1 09:11
新年快乐!
张学文2015.1.1
我的回复(2015-1-1 11:20):新年快乐!在过去的一年里,多谢张老师的无私帮助!我相信张老师“干盆地”、“湿盆地”的概念,也坚信自己的论点,正在写一篇新稿,过几天发给您,请您审查。我会继续努力的。在新的一年里,还希望得到张老师的无私帮助。     
[18]李庆祥   2014-12-17 11:35
檀老师,数据共享网好像可以上了。
我的回复(2014-12-17 11:59):多谢!
[17]谢荣庆   2014-12-1 09:18
檀老师的博文内容很丰富,读后受益匪浅。
我的回复(2014-12-1 21:07):多谢谢荣庆老师夸奖。
您对热力学研究很深,想请您帮我审查一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37222.html中的内容。
[16]樊晓英   2014-11-21 09:24
檀老师:您好,在您的鼓励下我写了五篇有关气象水文的博文,表达了不够成熟的一些思想,但是也是我想表达的思想,有些有科学假设的意味。不过我现在已经江郎才尽。没有更多的有关气象水文和调水理论方面的文章了。所以以后也许会让您失望的。我以后的重点会在社会、经济、教育以及我的本业农林等方面。谢谢您陪我走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的回复(2014-11-21 10:04):樊老师,谢谢您参与讨论。我的论点极其宏观、极其大胆、比较“另类”,专家学者一时接受不了,并不代表我的论点错误。我自6月17日开通科学网博客以来,已有5个多月,对我的论点少量专家比较支持,例如气象专家张学文“半信半疑”,水利专家葛维亚比较支持(详见葛老师对我博文的有关评论),李小文院士不支持不反对,等等。

对我的论点大多数专家保持沉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我没法回应的质疑意见。我坚信我的论点正确。如果能成为《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核心会员,相信我能找到新证据(我已经有证明论点成立的新思路),等待时间老人的最后判决吧!
[15]吴卓晶   2014-11-11 14:55
谢谢檀老师,我将把您这篇“霾与干旱降水的关联性研究和治霾建议”放在我的博文“赶走雾霾不是梦——我约专家谈“的”推荐悦读”中,期望您不要介意。
我的回复(2014-11-11 15:09):好阿。我的建议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尽量客观一些。
[14]包存宽   2014-11-7 23:35
谢谢檀学长!保持联系!
我的回复(2014-11-8 07:44):互相学习,保持联系!
[13]smog2014   2014-11-6 20:34
东部雾霾频发或与青藏高原冰雪融化有关
近日,2014年APEC气候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议题为“极端气候和水文水灾害管理:科学预报和应急预警”,来自7个国家的50多名专家参会探讨。其中,南京大气物理学院教授赵天良的一项课题显示:中国雾霾频发和青藏高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为污染排放不变的情况下,青藏高原暗中操纵了“风力”。“风无力霾难散”与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冰雪融化有关联。
我的回复(2014-11-7 08:55):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这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常识。降水时把空中尘埃带回地表,冬季降水日数多一些,“降水驱霾”的能力就强一些。
我的回复(2014-11-6 20:39):可能吧,我不懂那一套,我只知道降水能够“驱霾”。冬季降雨降雪多一些,空气质量会好一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