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成龙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gatcl 博客主题:超深盆地调水增雨,改变气候改善生态,造福中华造福全人类。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51]陈子才   2016-2-7 14:56
丙申祝福

陈子才

(乙未大年夜)

银羊辞旧千家同喜

金猴迎春万户皆福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国万事兴
我的回复(2016-2-8 09:20):祝猴年健康、平安、吉祥、行好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50]徐令予   2015-12-25 08:54
留言收到,有时间定会仔细拜读大作。
我的回复(2015-12-25 08:58):多谢回复。
[49]檀成龙   2015-12-24 15:01
《霾的帮凶:冬半年、冬季降水日数减少致使降水驱霾能力减小》
据报道,水汽含量大、相对湿度高,会加重霾污染。但从全国各地空间变化的趋势来看,水汽含量大、相对湿度高的地方,大于等于0.1mm雨日多一些,降水量大一些,降水驱霾的作用也要大一些。那么综合来看,水汽含量大、相对湿度高有利于防霾减霾还是不利于防霾减霾?《霾的帮凶:冬半年、冬季降水日数减少致使降水驱霾能力减小》在科学网发布后,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支持,请关注、审查博客及其预印本论文,网址是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45780.html
[48]陈子才   2015-12-24 11:06
请到我的博客欣赏美丽北极光照片。
[47]樊晓英   2015-12-15 09:20
檀老师,什么时候邀请我到你们珠海去旅游一次?我这个小地方的人见识少
[46]吴融广   2015-12-7 09:02
听说2016年养老金又要增加,如果成真倒是大喜事,现告诉老朋友一下,请务必向有关部门求证。

退休人员每人280元;加工龄工资每年4元;再加老龄补贴,六十岁加二十元,七十岁加四十元,八十岁加六十元;再在2015年12月工资的基础上增加5%  ;2016年1月16日到账。5年之内工资将翻一翻。此消息是否属实。
[45]张学文   2015-11-2 11:42
今天姜迅在他的数学都知道博客中列了你的降水量,含水量分析
我的回复(2015-11-2 12:44):多谢张老师的关注。蒋迅老师的数学很好,每月发一期《数学都知道》。半个月前,我给蒋老师发短消息,请他审查那两篇与数学关系非常密切的博文,蒋老师审查后回复我,把它纳入下一期的《数学都知道》。
从今天蒋老师的博客看,好象蒋迅老师关注的重点与我关注的重点稍有不同,请关注。
[44]张学文   2015-10-19 15:54
谢谢檀成龙,我注意到了。张学文1019
[43]张学文   2015-10-19 12:30
檀成龙你好!
我刚刚回到家,看到你的2元统计分析,说点初步印象
1.你学会了2多远分析是个进步,我理论上知道,但是在excel 下的操作可能还要向你请教。
2.你肯于努力分析的热情和努力都值得肯定。但是水汽压力与相对湿度都是具有特定含义的量,它们如果关系很好反而说明一个变量没有独立意义了。过度的分析是过分了。
3.有其他认识再交流吧
我的回复(2015-10-19 14:27):《使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写得不错,供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a20c88b601014j9x.html
我的回复(2015-10-19 12:42):多谢张老师的留言。“水汽压力与相对湿度都是具有特定含义的量”,我不会过份解读的。
如果您电脑上Excel是2007版及其更新的版本,多元回归分析也很简单,一切都由电脑去完成,我们只要按步就班操作就行了。
[42]张学文   2015-10-15 15:36
欢迎你看看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4&do=blog&id=927104博客后面的王中宇的评论。
我的回复(2015-10-15 16:07):多谢留言。消化以后,我会参与讨论的。
[41]檀成龙   2015-10-10 22:50
我用“短消息”邀请了几十位科学网博友审稿,其中邀请的气象专家就有20多位,还邀请了水利、地理和控制理论等方面的专家。如果这些专家都没有发现明显的错误,我的论点可能就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样的认识正确吗?
[40]葛维亚   2015-10-6 05:45
别人的博文字太小看不清楚,你自己可以解决。即用左手按住Ctrl键,右手指滑动鼠标中间的滑轮,向下滑动则字体变小,向上滑动则字体变大。
我的回复(2015-10-6 07:11):多谢葛老师的关心。您上次告诉了我,我知道了,只是调整起来很麻烦。
[39]李方和   2015-9-13 00:02
缺水是相对的!(儿时的我曾经十努力地思考,在海船上漂迫的人为什么缺水甚至渴死)
您所提出问题的解决途径也可以是降低内地,尤其是像我们湖北这类虾米之乡的水的自然储备加以解决。
目前国家和我们南方各省区,尤其是武汉这样的大城市市区内,正在设法大幅度降低局部的自然水储备,相信用不了多少年,中国中部自然储备水的(负)增加一定会大幅度赶超西部。不用您这么努力,西部地区人均水占有量的比率自然会逐步上升以致排到全国多数省份的前列。
认真思考后或许您会发现……
我的回复(2015-9-13 07:24):李老师:您好!在官科充分研究的领地,没有民科出头的地方。关注水资源,除了要关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以外,还要关注地均水资源占有量,更要关注各地的年平均降水量(水资源的根本来源)。
[38]檀成龙   2015-9-3 08:22
原始创新呼唤慧眼识珠的“真伯乐”

体育比赛一眼就能看出谁是冠军(一般观众都能分辨出谁是百米赛跑的冠军),但科技方面很难看出“异想天开设想”是原始创新还是胡说八道?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说:“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也就是说刚开始的时候,除了少数慧眼识珠的人以外、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没有分辨原始创新和胡说八道的能力,所以,科技界需要真正的伯乐。
一个“可能”是原始创新的“异想天开”设想,如果得不到编辑、审稿专家的认可,文章就发表不了,在这里,让“异想天开”设想发表的编辑和审稿专家就是“伯乐”。没有慧眼识珠的“真伯乐”,原始创新的路更加艰难、更加曲折。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原始创新呼唤慧眼识珠的“真伯乐”。
[37]王中宇   2015-7-1 15:07
请注意:亚投行重要投资项目:中国藏水入疆综合性基础工程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m=9d78d513d9d437ac4f9c91690c66c0176f43f0672ba1d20209d68448e2732b415010e9ac26520775a3d20f1016ae394b9bfa2105471421c78cb8fe5daecc866f6fd6286e365ac45613a004b28e0360d620e710bcee12ecb1e732e4ff8f8cc204038b4e5321c1b2db0a4103ca18a35573f4a7ed18480c50ecb66672fe2f702c882344ed11eee1446d008af3&p=84769a47c7830bf613bd9b7b0857&newp=97769a479c934eaa5df6d5291b0e92695803ed603fd1d45f&user=baidu&fm=sc&query=%D1%C7%CD%B6%D0%D0+%B2%D8%CB%AE%C8%EB%BD%AE&qid=ad285d9c00006658&p1=1
我的回复(2015-7-1 22:54):多谢王老师提供的信息。
[36]gaoguoliang   2015-6-30 18:23
如6月29日晚上22时塔里木盆地北部有大量水汽云层喷出
我的回复(2015-6-30 20:44):气象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你讲的云层活动主要涉及短时间的气象问题,而我的“调水增雨”主要关注气候问题。
[35]gaoguoliang   2015-6-30 18:16
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product_video_v1.php?class=JC_YT_DL_SQ  您可以从卫星云图滚动播放上自己看出来
我的回复(2015-6-30 20:40):大气中,云层的水很少,主要以水汽为主。但水汽看不见、摸不着。
[34]gaoguoliang   2015-6-30 18:13
这也使那些担心地下水开采会使地下水干涸,不再有地下水而导致千年干旱的担心可以去掉了,地球自己地圈地下水圈的呼吸蒸腾产生的水汽远比人类开采所使用的地下水多多了。
[33]gaoguoliang   2015-6-30 18:10
从卫星云图监测可以看出,大量水汽云层都不是在白天靠阳光蒸发形成,而是在夜间由地应力异常蒸腾产生的,而且地应力异常产生的水汽云层都很大很高,形成局部甚至大范围的强降雨。
[32]gaoguoliang   2015-6-30 17:59
事实上,水汽是高空云还是对流层中下部的比例,还是需要再探讨,从卫星云图上看,大量地应力产生的水汽云层都很高。
我的回复(2015-6-30 20:35):水汽大量存在于对流层中下部,这被大量观测和研究所证实的,在气象、地理等教科书上都有介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