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应约谈对2019年科技创新的展望

已有 5066 次阅读 2019-1-1 07:32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应约谈对2019年科技创新的展望

武夷山

 

    上海科学学研究所“三思派”微信公众号邀请我用关键词概括一下对2018年科技创新的回顾与对2019年科技创新的展望。我的回顾篇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54469.html

    下面是我写的2019年展望。

 

关键词:学习

 

    有一个2005年创刊的英国期刊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Learning(国际创新与学习杂志),刊名就道出了创新与学习的关系。一般而言,创新不是斩断历史的全新起步,创新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巨人的肩膀上攀爬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扎扎实实的学习是绝大多数创新的基础。

    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创新者沉下心来,把握好学习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而不要尽想着“弯道超车”(再说,这也不是一个好譬喻。车开到弯道处本来离心力就大,还要超车,那不是找死吗?);更多的创新元勘(innovation studies)学者沉下心来,思考与回答一些事关长远的问题。仅举一例,我们应该主要让科技力量自主地从事知识创造与应用,还是借助国家力量选择待支持的知识领域与产业领域?从本质上讲,从科学史的经验教训来看,科学发展主要应该是自组织的过程;而中国自1949年起,众敌环伺,不得不优先发展关系国家安全的技术领域,不得不采用举国体制(这必然是他组织的过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那么,随着我国总体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发展中自组织与他组织的比例关系应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尤其是,我们要在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如果今后仍长期主要以他组织方式来统筹国家科技发展,会不会是南辕北辙?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1154680.html

上一篇:JDIS专刊:挪威科研评价模式
下一篇:今天《中国科学报》第23版有很多博主寄语,祝贺报纸创刊60周年

23 刘立 王德华 郑永军 李学宽 徐耀 钟定胜 邝宏达 曾跃勤 晏成和 杨正瓴 徐旭东 苏德辰 高峡 谢力 史晓雷 邱嘉文 黄永义 刘锋 冯大诚 周春雷 代恒伟 liyou1983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