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关于语文课增加科普内容的几点想法

已有 3030 次阅读 2020-9-16 07:06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关于语文课增加科普内容的几点想法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

20021031

 

1、 首先,这是个好主意。它的主要效果恐怕还不在于用语文课给学生扩充了科学知识,而是让学生看到,文理不是截然分界的。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消闲文字需要文采,科技知识传播也需要文采。这样,让学生更重视语文的学习。

2、 可以考虑的内容。(1)中国科学家的文字,如竺可桢《物候论》的选段,沈括《梦溪笔谈》选段;(2)描写科学家的文字,如徐迟《哥德巴赫猜想》选段,黄钢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选段;(3)科普作品,如高士其的科普诗歌,国防大学乔松楼教授的军事科普文字; 4 优秀翻译作品的选段,如英费尔德和爱因斯坦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伽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

3、 最重要的不是课本内容的变化,而是教法的变化。若继续采用灌输的方式,则再流畅的科普文字也照样会使学生腻烦并逆反。发达国家在教法创新上有许多的试验。美国化学家卡尔. 杰拉西创作过话剧《清净乱孕》。最近,他运用同样的题材(ICSI,细胞质内精子注射法),尝试写作了对话争论式的短剧,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朗读。这样,形式、内容都变了,而不单是内容变了。教师的作用,是在两个学生朗读完这个短剧后,引导启发学生们的讨论和辩论。德国有一家专业化出版适合于中小学生的剧本的出版商,Deutscher Theaterverlag,对杰拉西的这个短剧非常感兴趣,已出版了该作品的英文版和德文版的纸装书,向大学预科高中发行。同时还发行了光盘,里面有一些关于ICSI的声像资料。今年秋天,德国和奥地利的一些高中将排练上演这个短剧。

 

参考文献

1、 武夷山,从三类人物看科学和文学的联姻,科普研究,20025

2、 Carl Djerasi, Contemporary “science-in-theatre”: a rare genre,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eviews, 2002, 27 (3): 193-201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1250765.html

上一篇:非虚构作品作家成为驻场作家
下一篇:科幻是激发想象力的不二法宝

19 张淑扬 段含明 郑永军 杨正瓴 许培扬 刘玉仙 李学宽 程少堂 史晓雷 梁洪泽 毕重增 周忠浩 冯大诚 吴兆录 尤明庆 王安良 王德华 晏成和 王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