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韩少功:畅谈多种全球化 立足传统求创新

已有 3870 次阅读 2010-3-14 15:56 |个人分类:东鳞西爪|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文章来源:转载

韩少功:畅谈多种全球化 立足传统求创新

[日期:2009-12-31]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朱贵乐 韦俏 实习记者:蒋琳芸 http://news.gxun.edu.cn/show.aspx?id=8702&cid=28 

 

  

    冬日阴霾的天气阻挡不了学子们的热情,1226日上午,科技楼报告厅座无虚席,同学们为一睹著名作家韩少功的风采早早来到了现场。

  韩少功的到来既是为“2009年第三届广西高校研究生语言文学学术论坛闭幕式”作学术报告,也是为履行四十年前与张小克教授在湖南省汨罗县农村插队时的约定。当主持人介绍韩少功在写作之余还翻译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作品时,引来了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原来老师不仅关注当代文学,也注重了解世界文学的发展。

  韩少功从全球化并非同质化,80年代“文化寻根”作为差异化、另类化的运动之一,文化传统要靠创新获得再生,文学在文化中的地位等详细阐述了“文学:全球化或多种全球化”这一深刻主题。

 

全球化并非同质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高速扩张,“我们在纽约、巴黎等地都可以看到类似今天演讲的报告厅。”韩少功说,“我们常常会觉得中国的城市、旅游越来越没意思。昨天到南宁,朋友们问我30年后南宁有什么变化?我觉得跟北京、武汉差不多。”一番风趣的话不仅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更形象地道出了全球化影响之大。然而,同全球化与时俱进的却是当代民族、宗教争端的加剧,在表面的全球化下,隐藏着的重大差异与冲突正从人类历史深处向我们延伸,对我们的文化造成极大影响。

  这种重大差异是由地域差异造成的,也是由古代西方游牧为主,南方种植水稻的生产方式不同造成的。“我们的肠胃特别爱国!”韩少功笑着解释道,“像我这样一个吃惯米饭的中国南方人,奶酪怎么也吃不惯。”再如古代的“士农工商”中的“士”,在中国指“儒士”,而西方却是“骑士、武士”。这是什么原因?原来,游牧方式影响下的西方人身强体壮,崇尚武力,而中国人建功立业的方法是科举,中国的精英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弱书生。这种历史遗留的问题由于东西方地域因素形成的差异,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顽强地存在。另外,非地域性文化差异也很大,如80后与90后的区别,还有性别、行业、政治、阶级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等。“穷人与富人之间有共同的全球化吗?”韩少功给大家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发达的交通与通讯使东西方的距离缩小,古代的“怀远”、“相思”情感在今天看来已越来越远。“全球化”是否变成“同质化”?韩少功给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各种冲突隐藏的实质是我们这个社会有多种多样的全球化。

 

回望“寻根文学”,创新文化传统

 

  “中西方问候方式常有差异,西方人对亲近的人会说‘亲爱的’,但中国人却说‘你这个家伙’!”幽默的话语让听众忍俊不禁。韩少功接着引用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名言告诉大家各民族人相似的自然本性,但文化、习俗却大相径庭,这与善、恶无关,只说明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需要我们从多个视角去看待文化。作为“寻根文学”的倡导者、实践者之一,韩少功坦言当年的寻根文学也曾遭到批评,有些人认为“寻根”的根应该在“延安”,应摒弃封建,追求俄国式的现代化;有些人则认为“寻根”完全是反动的保守主义,应追求美国式的现代化。这两者都是激进的现代化。30年后韩少功回想“寻根文学”,认为确实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今天出现的“于丹现象”、“国学热”,说明我们的民族文化逐渐成熟。

  “有好的肠胃才能更好吸收优秀的文化。”世界文化呈现出一种杂交的态势,各民族都存在着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借鉴,我们只有清理好自己的“肠胃”,了解传统文化,才能为开放,为更好吸收他人的优秀文明作准备。韩少功指出,中国传统有死的传统(博物馆里陈列的如缠足、续辫等旧传统)和活的传统(不易被察觉的传统),中国文化要获得创新就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固本培元、重获新生。他还列举非洲精英只重视吸收欧洲文化而忽视对自身文化的传承的例子,再次证明了文化传统固本培元的重要性。最后,韩少功呼吁道:中华民族不仅应向世界学习,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当老师;青年学生不仅要学习,更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保护感觉  保护文学

 

  “文学有什么作用?”一连三次韩少功都认真回答了,但到第四次,他闭口不谈了。因为在这个问题背后,是这样一句潜台词:文学有什么实际功利价值?对此,韩少功的回答是:“用文学赚100万,根本不可能!”一般文学是微利、甚至是无利的,出书赚钱的人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少的。“人跑步没有豹子快,眼睛没有鹰锐利,耳朵没有蝙蝠灵敏……但人的欲望却比动物强烈、贪婪”,幸好有一点是可贵的,那就是人是有文化、有精神的。当文学需要用金钱计量的时候,我们还是人吗?”一句强有力的反问让在场的同学都陷入了思考。

  现实生活中,不少有素养的官员走上了不归路,韩少功感到“有些悲哀”。他认为,我们不要对文学抱有过高、过强、过于功利的希望,文学的作用不在意识层面,而在潜意识的生产、积累、传播方面。文学没有直接的功利作用,但它作为一只巨大的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中影响着人类与社会。如当今社会存在的“剩男”、“剩女”,以及古往今来的思乡情结都与文学有着密切联系。“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时代,全球化正持续发展。我们作为人,承担着文化、文学传承的责任,应该保护感觉、保护心灵、保护文学,这是这个时代人的尊严所在。”韩少功说。

  在提问环节,此次广西高校研究生语言文学学术论坛的获奖者、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程志军问道:“中国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中应该做哪些创作思维的转型?”韩少功一句“把作品写好”,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话让程志军受益匪浅。他说,韩少功对东西方文化的审视态度值得人们去思考。我校文学院07级的李同学也说,她很赞同韩少功把文学看做一只隐形的手,对中国思乡文化发挥着无形作用的观点,希望韩少功能在不久的将来再次来到相思湖畔。(编辑:陈淑群  校对:何晶)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302892.html

上一篇:英汉词典查不到(之二十)
下一篇:一个半童年(外二则)

3 王号 蔣勁松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