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杂谈记忆力 精选

已有 6480 次阅读 2008-10-26 07:2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杂谈记忆力

武夷山

有人认为我记忆力好,我自己认为很一般。我觉得,需要对记忆力的“结构和要素”进行分析,才能做出记忆力是好是坏的准确判断,笼统的判断没有多大意义。从我的经历来看:

1、               少儿时期的事情记得清楚。这一点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比如,我能背诵很多

段毛主席语录,能记得文革之中和文革之前流行的很多革命歌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也许是反动歌曲,比如批邓的歌曲)。回过头来想,在记忆力最好的那段时期,若背诵唐诗宋词多好啊,可以一辈子受用。

2、               受到强烈刺激的事记得清楚。这一点与多数人也一样。无论是令人陶醉的、愤

怒的还是羞愧的,都记得清。初中时,学校组织我们去游览宜兴的善卷洞和张公洞,洞穴之美是刻骨铭心的。最难忘,乘船在善卷洞的地下河流上驶行,当我们的船从黑黝黝的洞穴里穿出,进入阳光明媚的“豁然开朗”境界时,那种奇异感是难以名状的。回来之后,我主动写了一篇作文,洋洋洒洒一大张纸,这是我的第一篇游记。

3、               打动我的学术观点记得清楚。我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记在纸的笔记本上,

不是笔记本电脑。在写文章需要征引某一观点或数据时,多数情况下我能在众多笔记本中找出我所需要的那条内容,尽管纸质笔记本上的内容是很难检索的。

记不清的情形也很多。

第一,在阅读的当时没有深深打动我的,我就记不住。在“复习”笔记时,我时常感到奇怪:什么时候读过这个内容?头脑中居然未留下丝毫印象。由此引出的教训: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做读书笔记太重要了。

第二,记人面孔与衣着的能力差。我参加学术活动较多,接触过很多人,以后与朋友们再次见面时,多半是他们能说出:我们曾在哪个研讨会上见过面,我则记不清了。说不定有些人因此而说我架子大,其实真是记不清了。另外,把报社年轻的美眉记者误以为本所的研究生,把这一届的研究生与上一届的研究生弄混,也是多次发生的。记住衣着,有助于记住面孔,可是我对衣着没有感觉。比如,我送走一位来访的女士后,若有人立刻问我:刚才那位穿的什么式样的衣服?什么颜色?手上有没有戒指?有没有戴耳环?我一定茫然不知。好吃醋的女性也许会说:找这样的人当先生倒是可以放心!不过请记住:我对任何人的衣着都熟视无睹!生视则更无睹。

第三,电话号码可以说完全记不住。我能记住的号码不超过5个。用手机后,依赖手机的“电话簿”;用手机前,依赖自己抄下的电话号码本。身份证号总算背下来了。迄今不用信用卡,如果用的话,铁定记不住卡号。

将个人的经历外推一下,得出几点结论(或猜想):1、记忆的内容有很多维度,很少有人把每一维度的内容都记得清。说不定存在着“记忆总量守恒定律”。有些朋友抱怨自己记忆力不好,其实只是书本知识记得不牢,并非样样记不住。2、记忆的主体是活的,活物就会出错,记混了、遗忘了,都是出错的表现。因此,用“死物”(笔记本之类)来辅助记忆绝对需要。自恃记忆力极好的人也离不开这些东西。3、既然强刺激有助于记忆,那么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是改善其记忆能力的不二法门,因为对于兴趣范围内的东西,任何简单的事物都构成了足够强的刺激。君不见,很多外语单词记得一塌糊涂的男孩子,能记住所有球星的姓名、球衣号码以至其身世、喜好,何以故?兴趣使然。从道理上讲,能记住“伊尔格斯卡斯”这么长的名字的人,不应该记不住单词。因此,能唤醒、调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老师是真正的大师。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44116.html

上一篇:“科学家独立人格”讨论触发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处理超越性问题的三种方式

9 王铮 廖永岩 郑融 张檀琴 曹广福 俞立平 杨秀海 马丽丹 王保忠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