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背靠背”论文
热度 1 李江 2021-11-17 10:44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注:图片来源于 谷歌(侵删) “抢发”论文 在当前学科领域精细化,学术分工明确化的大语境下,多个科研团队针对同一主题进行研究的情况并不少见,合作与 ...
148391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第二审稿人”现象
热度 6 李江 2021-9-13 10:24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什么是“第二审稿人”? 在同行评议过程中,更苛刻、更不负责任、更不具指导性意见的审稿意见,往往都来自第二审稿人,这就是被学术界诟病已久的 “Reviewer #2 ” 现 ...
50521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6
为什么社会科学不能像科学那样,拥有高度共识、快速产出新发现
热度 1 李江 2021-9-2 10:12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注:图片来源于Google,侵删 十七世纪的欧洲见证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自此之后科学的发展好似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划过天空,在探索未知空间的同时留下耀眼的痕迹。科学前沿的探索就好比飞速前进着的彗 ...
359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如何避免与重大发现失之交臂?
热度 2 李江 2021-8-28 16:36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在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决赛中,法国队员齐达内与意大利队员马特拉齐发生口角,前者用头将后者顶翻在地并因此染红下场。齐达内在退场时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的时刻也因此成为足球史上最大的遗憾瞬间之一。 ...
12665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开放对学术传播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热度 1 李江 2021-8-27 15:36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注:图片来源于百度 ,侵删 2021年8月6日,英国研究与创新基金会(UKRI)发布了一项最新的开放获取政策,该政策旨在确保公众可以免费访问由UKRI资助的学术成果,要求从2022年4月1日起,提交出版的经同行评 ...
7399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为什么不能为同行评议付费?
热度 5 李江 2021-7-6 10:08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注:图片来源于知乎 ,侵删 同行评议作为学术界最常用的评价制度,广泛应用于学术论文评审、基金分配、人才遴选、学科评估等活动中。寻找合适、公平的审稿人,对学术期刊而言,从来都不是易事。同行评议需 ...
110138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5
论文标题,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
热度 4 李江 2021-7-2 10:59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注:图片来源于 Google,侵删 前段时间618,准备在某宝买个水牙线,随便点个进去发现商品名字里写着“水牙线男女”,很纳闷——水牙线怎么还分性别,我买个女水牙线还不能用?旁边一学界外的资深网购专 ...
10356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什么,不可重复的研究的被引次数更高?
李江 2021-6-21 16:10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注:图片来源于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5/unreliable-social-science-research-gets-more-attention-solid-studies,侵删 引用的时候,大家并不在意可重复性 ...
36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原本属于你的引用,可能被一篇综述“截胡”
热度 6 李江 2021-6-15 10:16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注: 图片来源于 Google,侵删 综述的作用 当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积累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成果时,一篇详尽、全面的高水平综述论文(下文简称“综述”)通常能够结结实 ...
48376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6
h 指数的发明人承认h 指数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热度 4 李江 2021-6-13 09:42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注: 图片来源于NatureIndex,侵删 根据林墨读者『帝企鹅』的评论,我们在文章『 停止在学术评估中使用 h 指数 』一文的基础上,分享 h指数的发明人 Jorge Hirs ch对于 h 指数的观点。 以下 ...
38263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