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菜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nshiphy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leilphy@gmail.com

博文

香山游记(2010年3月6日,晴)

已有 5683 次阅读 2010-3-7 14:05 |个人分类:立此存照|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游记, 香山公园

        虽说是周末,这春寒料峭的天气,也打消了许多人登山的兴致,包括我们家那位“大棚蔬菜”。于是,只好一个人收拾行囊,只身上山了。从住地出发,乘上10号线,再换乘4号线,颐和园北宫门下,再换乘公交,终点站就是目的地。虽说换乘次数较多,但这趟行程只花了一个小时,比预计的要短一个小时。这自然归因于地铁的开通,想当年没地铁的日子,跑老远去坐331路车,加上等车的时间,一般要花两个小时。弄不好,人多位少,一路还要挤着过来。还没开始爬山,心情和力气已然消耗殆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游人较少,公交竟然一路开来,连红灯都很少碰到,人的心情也像这交通一样,变得格外顺畅。
        今天爬香山的目的,一是为了放松,锻炼锻炼身体,二来是再去看看昭庙和香山寺遗址。 这两个地方,每次来香山,我都是要细细踏访的。“大棚蔬菜”不是很喜欢看这些破破乱乱的废墟,因此她来了,自然不会“细细踏访”的。今天没有她的陪同,我就可以临时客串一回考古家,对这些“废墟”做一些自以为是而又自得其乐的考据和观赏了。
        昭庙是乾隆年间由政府主持修建的藏传佛教建,随后经历了西方列强焚掠,再加上世事的沧桑,时间的消磨,现已破败不堪。为了恢复古庙,公园方面现已加紧修缮,预计到2012年完成修复工程。一座佛寺因为政治的原因而修建,几百年后又由于同样的政治原因而受到格外的保护。佛家力求超然物外,脱离尘世,这样的乌托邦理想,看来,还真不容易实现。由于正在施工,庙门已封闭,只好在外面遛了几圈,拿相机拍了庙前的琉璃牌坊、幡杆石座,以及正在修缮之中的庙门部分。记得四年前第一次逛昭庙的时候,里面是可以进去的,好像钻过了一个黑乎乎的门洞,里面有一个天井,还有一统高大的古碑,立于天井之中,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今带相机去了,又进不去,两年之后若重新开放,不知自己还在不在北京,看来与昭庙缘分太浅了。
       香山寺的历史比昭庙悠久,其保存现状也比昭庙要惨。除了三统石碑(包括一座石屏)、一座石桥和一些台阶及房屋基址外,几乎没有什么了。虽如此,寺庙的布局还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特别是当你沿着寺庙中轴线上层层台阶往上爬的时候,还是可以感受到昔日古寺的威严和雄伟。寺庙仅存的三统石碑之中,现在保护设施建的最好,关注度也最大的当属“婆罗树御制碑”。记得几年前来的时候,这统碑只是在外面围了个铁栅栏,碑体任由风吹雨打和好事者的涂画。现在好了,又在碑体外加了一个玻璃框。“婆罗树御制碑”上刻有满、汉、蒙、藏诸文,这种特殊的碑文样式,是不是就是一种天然的政治保护符,使得它格外受到青睐呢?其它两统碑,不知道是不是没有这道保护符,还在任由风吹雨打和好事者的涂画?!事情是不是这样,我不敢妄言。但事实是,香山寺为数不多的碑刻都亟需受到合理的保护,特别是那统关注度最低,但承载历史信息最为丰富的“香山永安禅寺报恩碑”。这统碑立于“圆灵应现殿”遗址平台背向大殿的右下方,一个孤零零角落。碑高约五到六米,传统的龟趺底座造型(参看图一),碑额用篆书“勅赐香山永安禅寺报恩碑”,碑纹为阴刻,但有明显人为破坏的痕迹,这莫非又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产物?透过道道划痕,我辨认出这是大明正统年间的碑,还有“中官”,“范弘”等字样*,但时间实在是看不清,只依稀有“十二”年的样子,也许是“十三”或“十五”年*。此外,碑体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四方形的建筑基址,碑前后各有四个础基,看来这是一个三间殿宇式的建筑,而非碑亭。景点介绍中的香山布局图上可以看出,香山寺原来有两个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的八角碑亭(参看图二和图三),其中一个就在现今“报恩碑”所在的位置附近,但我没有找到碑亭的础基。这说明,“报恩碑”原来不是立在此处,很可能是被后人移了地方。写这篇游记时,我上网查了资料,据说“报恩碑”是1992年清理出土的,这说明碑很可能被后人移了位。当然,“报恩碑”也可有能没立在碑亭过,碑亭另有他碑,可是,谁又有空闲去关心这个呢?只有期待以后有哪位考古系学生,实在找不出“具有远瞻性、战略性和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时,不妨试试考古考古这些碑,好歹论文有了着落。此外,碑亭有两个,碑也应该有两块,可惜在对称的位置上,我们现在已看不到任何碑的痕迹,甚至连四方的建筑础基遗址也看不到了。这块碑哪儿去了?写的什么东西?也许,这些历史遗留给我们的问题也都只有再遗留给历史去解决了。
        出了香山寺,就是双清别墅,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就匆匆下山去找我家那位“大棚蔬菜”了。(写于2010年3月7日,于次日第一次修改)

* 范弘,宣德中,累官司礼太监。正统一朝,极受英宗宠幸。《帝京景物略》卷六“香山寺”记:“我明正统中,太监范弘拓之,费钜七十余万。今寺有弘墓,墓中衣冠尔,盖弘从幸土木,未归矣。”范弘殁于土木之变,尸骨无存,香山寺原有其衣冠冢,今不存,不知是否和香山寺一起毁于英法联军之手。若如此,范弘此人却是历史的有缘人,在土木堡见证异族对“天朝”凌辱之后的400多年,又一次在香山见证了另一异族对另一“天朝”的凌辱。

* 据查,正统只有14年,15年的说法不准确。

2010年5月17日添加


图一:香山寺报恩碑



图二: 景区介绍中的香山寺原貌,6和7钟鼓楼后面的八角亭应为碑亭



图三:清人《静宜园二十八景图卷》中的香山寺

游记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199-300635.html

上一篇:第一次找工作的经历
下一篇:Latex:中科院学位论文模板的若干问题(第二次更新)

1 蒋敏强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