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从天气预报准确率问题说到部门职能的调整

已有 5826 次阅读 2008-3-8 17:36 |个人分类:气象|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从天气预报准确率问题说到部门职能的调整         
20080308 张学文
1.        2008.1的南方冰雪灾害引起了公众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的追问,有人要气象部门对没有及早预报灾害而道歉,可气象局长反问为什么道歉我感到公众、政府、媒体、气象部门这四方面需要在认识气象预报的能力与限度方面有共同的、客观的、清楚的认识。另外我们也确实需要借此机会检讨一下我们的机构分工职能。本人过去从事过气象预报工作,现在,退休的我说点个人认识。
2.        天气预报的“天天”发布的制度,就已经提示我们它仅在最近几天内比较可信(否则随年历一起印出来就可以了)。天气预报里关于未来天气的信息量会随着时间的拉长(数天)而衰减为零。
3.        气象部门有气象卫星、气象观测网、大型计算机、气象雷达,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最先进的技术已经把气象部门武装到了牙齿。但是这些技术进步对天气预报的改进是有限的。气象部门在向政府要钱时,会说这些设备有用。而每类设备的投资与它的未来效益的关系是模糊的。
4.        院士们几乎都不会做天气预报:预报天气依然要气象台的预报员最后拿主意,预报经验的积累需要数年的实践和不断提高。而这些说不清楚的经验大多写不成论文,谈不上过多的理论。所以气象部门,即便是好的预报员也当不上院士,反之,院士们几乎都不会做天气预报(元老级的陶诗言等个别人例外),气象教授也基本如此。新任局长想提高预报员的社会地位,但是目前的社会评价体系下,这难兑现。“好的气象预报员的重要社会价值”是需要逐步为社会认识的。
5.        某些气象领域的院士或者领导人在某些场合把天气预报吹嘘的多么准确,是错误的。若干年后,上午报不出下午有暴雨的事例依然会出现。不能因为你有很多高级设备,专家是所谓高科技部门就对媒体、政府、公众瞎吹。
6.        提高预报准确率是气象部门多年常说的口号,如果每年提高1%,经过50年或者30年天气预报准确率早就应当提高很多了。但是,这不是事实。多年来气象部门不能提供每年的各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究竟是多少。不能用数字体现有多少进步。工业部门的成绩要用它生产了多少产品度量,气象部门的成绩当然不能用它花了多少钱度量,也不能仅用收集了多少数据度量,每年的天气预报质量(准确率,含有的信息量)应当是社会度量气象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
7.        目前的天气预报质量好坏的评定,由气象部门自己评定,而且不向社会公布。这类似运动员也是裁判员。我建议国家另外成立一个预告评定机构,它与预报的发布部门是独立的。
8.        我国气象法规定气象预报只能是气象部门做。这个法律有保护部门利益的嫌疑。在今天,即便气象部门想垄断气象情报(这合理吗?),人们也可以从国外知道很多气象情报,非官方的气象人士也是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做气象预报的(如大学里的气象系,中学里的气象小组和)。我们是打击这些公民对气象的积极性,还是鼓励?宪法允许公民言论自由,为什么公民关于天气状况的预言就非法?
9.        如果气象预报的评定工作独立于气象部门,而非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也交这个评定部门去评定,而这个评定部门及时公布各个方面的预报质量,也许天气预报质量的提高就快些。
10.    以上意见同样适用于地震、海洋、水文、环境等有关预报的环节。在国家统计局里另外设立一个预报评定部门,并不难。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24-17489.html

上一篇:“北雪犯长沙 胡云冻万家”:林之光,3.2北京晚报
下一篇:说说“天气预报员”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