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大地震中的“青龙镇的奇迹”

已有 8632 次阅读 2008-5-15 18:50 |个人分类:地震|关键词:学者

向1976唐山大地震的成功预报人员致敬(杨学祥)

下面是我在 080116转贴杨学祥的文章,今天,在汶川地震面前,再转贴一次,我认为是有意义的,张学文20080515

下面是杨学祥的文章,被我换了标题登到这里--20080116张学文

1976728凌晨342分,河北省唐山市遭遇了举世震惊的大灾难:7.8级地震,一座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顷刻被夷为废墟,24万同胞沦为亡魂。如此浩劫,发生之前有无前兆或者警示?在巨大的灾难过后,后来者应该从中获得怎样的教训和启示?

 

一、对地震工作者不公正的对待

 

灾难、废墟、悲痛、自救、救援———大致可以囊括地震发生后,唐山大地震现场的景象了。当年20多岁的王运启作为一名地震工作者,除了能看到这些场景外,他还有着与其他人不同的感受。

  地震工作者在救灾中的角色非常尴尬。王运启说,向当地老百姓调查情况时,迎接他们的大多是“白眼”:“地震发生了,你们也来了,早点干啥去了?!”在唐山地震现场,地震工作者的出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唐山赈灾现场,地震工作者“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将深蓝色工作服上的“冀震”两个字用泥巴糊上。国家地震局工作人员在昌黎落实地震异常时,被人围住一个个地查问,声称查出河北省地震局的“非把小子揍扁不可”。地震队职工到粮店买粮,粮店女职工一看粮本,情绪顿时变了,“给你们吃不如给猪”。居委会发给受灾群众一家一条棉毯,轮到地震队职工家中就“发完了”。

“地震现场的惨景,使我们痛苦万分;面对唐山人民的目光,我们心中的伤口在滴血……地震工作者一边忍受着人们的误解,一边努力地工作,他们力图用超强度的劳动来使自己负疚的心情得到些许的平衡。”谈到当时的情况,王运启心情显得十分沉重[1]

我可以理解王运启的内心感受,当年我还是中学教员,看到学校附近的医院住满了唐山地震伤号。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学习地震理论,77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一心要攻克地震预测的难题。令我非常惊奇的是,31年过去了,地震灾害的痛苦已经被人们淡忘了,逐渐消失了的防灾意识可能导致新的灾难发生——因为我们又处在30年前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之中(拉尼娜——强沙尘暴——太阳黑子极值——厄尔尼诺——强震频发——低温冷害——流感大流行)[2]。唐山地震的最大教训就是,从高官到群众,必须具备防灾减灾的科技知识和安全意识,科技进步才能改变人类命运。

 

二、地震预测时刻表和有贡献人员

 

  19671020距唐山地震9年:李四光指出:应在滦县、迁安(均属唐山地区)做些观测工作。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1968年距唐山地震8年:唐山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着手组建唐山地震监测网。唐山市区的40多个监测点都有专人负责,每天报给他数据。

  197512月距唐山地震7个月:地质部地震队上报给国家地震局的《1976年地震趋势意见》中将唐山圈进危险三角区,并明确指出:“1976年可能发生大于6级的地震。”

  1976年初距唐山地震6个月:杨友宸在唐山市防震工作会议上作出中短期预测:唐山市方圆50公里内,197678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将有57级强震发生。

  19765月距唐山地震2个月:国家地震局华北水化学地震会商会议上,杨友宸郑重提出:唐山在近两三个月内可能发生强烈地震!

  197676距唐山地震22天: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作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1976714距唐山地震14天:地质部地震队电告国家地震局,唐山地区出现七大异常。唐山二中群测点负责人田金武郑重发出地震警报:19767月底8月初,唐山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有可能达到8级。

  1976723距唐山地震5天:唐山乐亭红卫中学群测点负责人侯世钧预报:即将到来的大震最低为6.7级,最高可达7.7级!

  1976726距唐山地震2天:国家地震局汪成民一行15人到地质部地震队听取汇报。地震队提出七大异常。

  197672710距唐山地震17小时: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人听取了汪成民的汇报,并决定让汪成民第二天去廊坊落实数据。

  197672718距唐山地震9小时:马希融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和上级作强震临震预报:强于7.3级的地震随时可能发生!

197672834253.8秒,唐山发生里氏7.8级特大地震,超过24万人在地震中遇难[3]

《唐山警世录》作者张庆洲向世人揭示了上述事实。“作者历经七载,三易其稿,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对唐山地震前后的社会背景,地震监测、预报和抗震救灾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梳理分析,真实地再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所以说,这部报告文学既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又是一部难得的防灾减灾学的科学文本,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200584出版的《人民日报》对《唐山警世录》作了如此评价[4]。唐山地震前作出正确预测的还有张铁铮(应用磁暴二倍法)、耿庆国(应用旱震理论)和张国民[9]

假若地震预测的决策者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作出正确的决策,24万唐山人民的命运将得到根本的改变。

 

三、青龙镇的奇迹

 

距唐山市中心仅65公里的青龙县,在大地震中无一人伤亡,创造了“青龙奇迹”。国家地震局“有震派”代表人物汪成民在一次会上介绍了“72285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接着,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火速赶回县里把消息报告给县领导。最后,县委书记冉广歧顶着被摘乌纱帽的风险拍了板,向全县发布临震消息,要求干部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十万火急地通知到每一个人。由此,青龙县百姓几乎全被赶到室外生活。曾有意识地阅读过地震书籍的冉广歧,在帐篷里坐镇指挥,三天没敢合眼。728,真的地震了!青龙县房屋倒塌18万间,但47万百姓安然无恙,无人伤亡的青龙县还成为唐山的后方医院[3]

县委书记冉广奇对青龙县采取了预防措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他了解到国家的中期预报,又了解到当前有短临预报,5级左右的短临预报,又看到了他们县里面群众观测的情况,的确有好多异常:动物异常、水温异常,很多异常都出来了。再加上他自己努力学习地震知识,连李四光的地震力学都学过。这种情况下他敢拍板,使青龙县免除了地震的灾害。联合国总结的青龙县经验是:群众、官员公共管理、专家应该三方面结合起来。

 

四、唐山地震的教训

 

2007728是“唐山大地震”发生31周年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我国各城市都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提醒人们正视各种突发性灾难事件,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20079月强震时期已如约而来,强震频发呼唤相应的预警机制和灾害信息收集机制[9]。面对唐山地震24万亡灵,新闻媒体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责任。

 

1.    提高房屋抗震性

 

  无数次的地震灾害告诉我们,凡是重视抗震设防的城市和达到了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在大地震中可以不受破坏或少受破坏。所以,城市中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对减小和防止地震造成灾害具有重要作用。从统计数据来看,那些结构合理的中高层和高层框架剪力墙建筑在大的地震中都能保持完好或基本完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在大地震中可以不受破坏或少受破坏。城市建设抗震设防的主要环节是选址、设计和施工,其中选址是基础。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之前,建设单位应该请地震部门对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以确定抗震设防标准。

  1976728日凌晨342,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其释放出的能量约相当于1945年投放在日本广岛原子弹的400多倍。地震波及到天津、北京,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区内工业建筑物有7080%倒塌或遭受到严重破坏,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有90%倒塌或遭到严重破坏,铁路、公路、桥梁损坏严重,所有的烟囱、水塔等全部倒塌,下水道遭到破坏,整个唐山市几乎成为废墟。地震共造成24.4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

  唐山市之所以会发生强烈地震,是因为唐山位于东西方向燕山断褶带和北东方向沧东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属于地震活动频繁地区之一。而整个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忽视地震设防或未按标准进行地震设防,建筑物不具备抗震性能,是地震给唐山市带来毁灭性破坏的主要原因[5]

 

2.    地震灾害防范意识低下是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

 

建筑物不具备抗震性能,是地震给唐山市带来毁灭性破坏的客观原因;缺乏灾害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是地震给唐山市带来毁灭性破坏的主观原因。事实上,唐山地震的前兆非常明显。防范意识强且有思想准备的人,都能化险为夷,躲过这场劫难[6]

唐山地震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当时的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在有大量前兆的条件下,不是以人民生命为重,及时传授防震知识和措施,而是压制正确意见,在关键时刻没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事后也没受到责任追究。报喜不报忧,报功不报过。这是防震减灾工作的最大弊病。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不能严格执行工程抗震设防的有关审批程序,致使少数城市建设工程缺乏抗震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就是实例。凡是暴漏出来的安全问题,一定要严厉查处。否则,防震减灾就是一句空话。灾后的教训只会是一堆豆腐渣工程!

  日本是一个充满危机意识的国家。为了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危机管理体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发挥了重要作用[7]

 

3.    加强灾害的信息预警和科技宣传

 

一座城市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是否完善,在灾星光临时会找到所有的答案。2004年7月10日,一场暴雨让北京市城区几百条路段积水,整个城市交通陷入瘫痪,市民生活遇到了极大的麻烦。有关人士承认,北京在此次防汛应急预案中对灾情估计不足,防汛过程中也出现了指挥调度混乱的情况。譬如,原有预案制定的抢险措施未能满足实际需要,暴雨降临时,很多受灾地点没有及时组织足够的人力和物资抢险,在积水严重的地区没有及时启动临时排水措施。 两天后的7月12日,雷雨狂风又突袭申城,造成地铁晚点、公交瘫痪、房屋倒塌、渔船沉没、小区断电,并有7人在灾难中丧生,多人受伤。据悉,在暴雨到来之前十多分钟,有关部门曾发布黄色预警信号,但仍然未能避免种种事故的发生[8]

信息网的广告有经济收益,信息媒体趋之若鹜;娱乐搞笑吸引观众,电视广播专栏有约。谁关心公众的生命安全?谁传授灾害中的防护技能?媒体有效的科技宣传,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4.    向唐山地震预测的有功人员致敬

 

唐山地震预测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必须恢复历史的真实。坦诚地承认错误,公开地向正确观点道歉,这是一个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我们应该向唐山地震预测的有功人员致敬!他们是中国科学的精英和希望。他们创造的“青龙奇迹”永远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

李四光、杨友宸、地质部地震队、马希融、田金武、侯世钧、汪成民、张庆洲、张铁铮、耿庆国、张国民、王春青、冉广歧(以文章中出现先后为序),人们永远要记住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历史功绩。

 

参考文献

 

1.  责任编辑:王永超。唐山地震预报亲历者:地震工作者伤亡惨重()。时间:2006072008:40  来源:燕赵都市报。http://news.sohu.com/20060720/n244352142.shtml

2.  杨学祥. 关注禽流感、地震和拉尼娜的最新发展. 2007-10-26 11:21:33 光明观察.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0/26/content_689261.htm

3.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反思篇。2006072807:20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http://news.sina.com.cn/o/2006-07-28/07209590433s.shtml

4.  唐山警世录:走进灾难是为了远离灾。2006071810:32 公益时报http://news.sina.com.cn/c/2006-07-18/103210457096.shtml

5.  西安部分房屋抗震性差。NEWS.SOHU.COM  2004072706:38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http://news.sohu.com/20040727/n221212982.shtml

6.  杨学祥。唐山大地震的预测与检验。 2004-7-6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709

7.  何德功。日本减灾重在预防。NEWS.SOHU.COM  2004072510:14  来源:京报网-北京日报。http://news.sohu.com/20040725/n221184880.shtml

8.  朱达志。京沪暴雨警示星城应急机制。http://www.csonline.com.cn 20040714109 星辰在线 http://www.csonline.com.cn/NEWS/chsh/csht/t20040714_205626.htm

9.  杨学祥。唐山大地震30年祭:震前预测争论与渎职贻误时机。2006-5-2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9169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4536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24-25367.html

上一篇:地震余思之0:最近一周为全国致哀周
下一篇:地震面前被忘记的交通工具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