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水资源研究记事

已有 4092 次阅读 2007-6-1 18:14 |个人分类:个人介绍|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新疆, 水资源

水资源研究记事(1999.2)

本网页中的《新疆水资源问题》一文是我对1961年的研究成果的压缩、修正和扩充。对30多年间的一些情况这里做一些说明。

一问题

1957年我大学毕业来新疆当天气预告员。1958年“大跃进”,冰川学家施雅风向新疆提出人工融化天山冰雪增加水量,扩大垦荒的建议。记得1960年前后新疆气象台张家宝等人都被派上飞机向冰川拨撒煤面。加上“新疆好地方”的歌曲里“天山融雪灌良田”歌词,种种事例在告诉我在干旱少雨的新疆,它的河水是来自新疆特有四季长存的冰川。我领会着冰川对新疆的重要性,但是也反问:降水(气象)在新疆么无足轻重?

那时气象台在夏季有山区的雨量资料,预告员对每次天气过程在山里会有那么大的降水量感到新奇。“夏季山区雨大”成了我们的新认识。这些不同渠道的信息汇成了一串问题:山区的冰川有多少?山区的降水量又有多少?它们与河水有什么关系?

二学习

因为这涉及了河流、气象、冰川、地下水等多方面的知识,凭学校学的气象知识回答不了这些问题,怎么办?我得学!中国科学院新疆考察队的报告、水利厅的资料、书店里买来的河流学、水文地质学都是我慢慢消化的知识。我认识到,大学不可能给你一切知识学会自学的本领更重要。我在实践、书本、资料和周围同志的帮助下慢慢弄明白了一些概念[例如可再生资源(如每年有多少水量)不可再生资源等等]。新疆的水资源问题的各个重要侧面在我的头脑里逐渐明朗起来。

三写成论文

1961年的一天新疆气象局唯一的工程师陈汉耀问我能否为一个地理会议写一篇论文,我谈了水资源的事,他说给你一个月时间写成。

早在自学时我已经认识到把新疆特有的几种水体(空中水、降水、河水、地下水、冰川、永久积雪、蒸发等)的数量、规律与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搞明白是问题的核心。文章的标题应当是“新疆的水分循环和水分平衡”。

首先是计算每年有多少空中水流经新疆上空?这要从气象探空资料中计算。我设计了计算方案(如何扣除山体、地面海拔的影响)大量的手工计算可能是梁永芳、毛爱娣、丽佩铭她们完成的。我们利用1959年的资料得到了新疆的空中水的静储量和每年每季的流通量。

第二个任务是计算出新疆的年降水量。我分析出一张合理考虑了山区降水的新疆年平均降水量图。从水利厅借了个求积仪,让它的一头在雨量图上沿着等雨量线走一次,就可以得到它围出的面积。我对年雨量图上的每条雨量线都做了测量,得出了不同雨量各占多大的面积。从中得到了一个极重要的数字----新疆一年的降水量是2400多亿立方米(吨)。我发现每年山区的降水大约是2000亿立方米。它比每年从山里流出的河水多一倍!这个数据说明河水是来自降水而不是冰川!哈哈!谁说降水在新疆无足轻重!我们推翻了新疆水源来自冰川的观点!这个结果让我十分激动。

余下的任务是汇集和分析各种水体--河水、冰川、山区地下水和盆地地下水、蒸发的数据。水文部门已经指出新疆每年从山里流出的水量大约是900亿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考察队已经对新疆的冰川的面积和储量有了初步的估计,在学习中我也领会了山区的地下水与河水的转化关系以及河流的流量与盆地地下水的相对关系。蒸发的规律是根据水分平衡推算的。新疆水资源的每种数据在60年代初还没有完整地汇到该部门的技术人员手上(除了科学院系统),就先被我综合到一起做总体分析了。

物理学中的“物质不灭定律”使我相信:新疆的各种水体每年的活动量(实为多年平均)必须平衡!由此我看清了单单靠冰川补给河流,不仅河流要消亡,冰川也得在几十年内消亡。利用这个定律得到了新疆各种水体每年的收支平衡表,一张定量的新疆水分循环和水分平衡图就是这个研究的最重要成果。这篇论文对新疆多种水体的基本数量基本规律和基本关系做了科学分析,批评了新疆水源冰川说的片面性,阐述了新疆河水原于山区降水的合理性。

文章揭示:是新疆的气候使这里的降水长在、河水长流、农业长青、人类长存,而冰川仅是新疆气候的产物。

那个月两万多字的一篇论文写成了!当时工作的紧张也可想而知(空中水计算工作可能在此前已经做好了)。

四新观点的传播

陈汉耀感到这篇论文重要,让油印30份。后来又把它编入新疆气象论文集(2)[可能是1962年]。我则感到自己做了件大事----好多领域的专家没有想到的事竟让我这个毕业不几年的年轻人完成了!激动的我在其扉页上写了“献给人民共和国成立12周年”字样。

气象论文选仅是内部资料,我另写了个压缩稿发表在公开刊物《新疆农业科学》(1962)上。这引起支持水源来自冰川观点的科技人员争议,1963 年《新疆农业科学》为此组织了学术争论,那年我下放劳动,是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的同事应战。但论战无结论而终。这篇文章以科学为依据提高了气象工作的社会地位,降低了冰川工作的地位。很多人都支持我。陈汉耀作为气象部门的技术权威对我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力量。他让我在很多会议上介绍这个工作,他主编的《新疆气候及其与农业的关系》一书(科学出版社,1964)也收入了这个成果。可能是1965年我把它投给中国气象界的权威刊物《气象学报》,目的当然是想得到北京学术界认可。1966年他们回信说仅能介绍新疆降水特点不得谈水分循环就可以发表,这让我很气!在我没有回信前“文化大革命”开始,他们停了刊,我也自身难保...

1978年改革开放后这个工作又受重视,先是会议上介绍、《新疆气象》杂志登了我改写的文章,还在西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会上介绍。一位记者采访后说要在光明日报上宣传你的成绩,可后来的一些后台操作使这事吹了,1984年学部委员谢义炳来新疆说向中央的##杂志推荐这个文章,最后也吹了。我的观点的影响难以超出新疆,而且也难伸到领导层。

五来信

1986年为一个会议韵色老文章时我不指名地批评了当时国家科委主任宋建对冰川化完水源会枯竭的担忧,并且把文章也寄给了宋建。不久收到了如下回信(60年代我曾把原文寄给过当时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竺可桢和著名气候学家幺枕生,他们都回了信)

 

 

 

这信肯定了我在60年代的工作,它鼓励了我,也是对我的表扬。国务委员竟然给张学文来信,这事引起了震动,中国气象局把这编入中国气象年鉴。7月宋建来新疆在大会上谈了这事又接见了我。

六课题

1987年国家科委主任的关心使新疆科委感到问题重要,就组织力量研究新疆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水利厅主持,我被吸收去负责组织水源研究部分。历时可能有两年、几个部门不知开了多少会,任务当然是完成也当然要得奖。在我看水源部分不过是我过去工作的订正,它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不知到应当为80年代得了奖而高兴还是为我早在60年代完成的工作被遗忘而不平。

1988年上海《自然杂志》以“新疆水源问题”为题登了我署名的文章,也算我30年前的观点第一次在全国性刊物上公开。

七后话

开发建设新疆是个持久的问题,但是对水资源的正确认识是合理开发建设新疆的前提。片面认识水资源导致的决策失误在新疆开发历史上屡见不鲜。我对自己能为这个重要问题提供了有科学依据的认识而自慰,但是要社会(中国的学术界、省一极和地区极的领导人、教科书)纠正多年的误解要做很多事。我很矛盾:我不能总是把一个业已明确的问题反复的写文章,可又为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它而着急。

1997年当时的自治区科委顾副主任对我说宋建表扬你的那篇文章应当登出来,我把新疆的平原湿地(农田、湖泊、平原林区、沼泽、草场..)总面积不因人类的开荒而改变的观点补入该文后寄给了顾主任。1998年在自治区专家顾问团编的《新疆首次决策咨询研讨会论文选》中刊出(新疆科技出版社)。

社会为认识这个问题还要经过多少曲折我不好说,但是人类在信息革命的风暴中步入了新世纪。因特网就是它的一个新成果。新疆气象部门在1998年也组建了新疆气象因特网。在网上办个个人主页并不很难,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也办了这个个人主页。我感到应当利用网页把这个重要问题摆出来。所以在我的个人主页中放了新疆水资源的文章。在这里再补个说明。

(最早公布于1999年1月10日的个人主页上)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24-2680.html

上一篇:一个错误的口号----信息化
下一篇:00年代=初秩

2 姚俊强 檀成龙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0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