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初读左教授主编的《中国水科学研究进展报告》

已有 3717 次阅读 2013-8-1 11:36 |个人分类:水科学|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中国, 科学研究

初读左教授主编的《中国水科学研究进展报告》

昨天2013.7.31我荣幸地收到了您以EMS方式寄来您主编的《中国水科学研究进展报告》一书。谢谢了。它会是我学习水科学的重要参考图书。

作为气象工作者我一直关心水的事。从您组织的这个报告本身体现了我国水科学工作者对这个标题的热心与期待。我认为这是十分值得赞扬的事。是的如果国外对这个焦点不大注意,而我国学界可以形成共识,并且做了实质性的推进,说不定一个水科学体系就会逐步形成。我期待2013-2014年的报告的出笼。

先前我知道有4圈之说。它们大体是指地球上的四个范畴: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倒也清楚。其中的生物圈(大体)=生物学+生态学,岩石圈=地质学,大气圈=大气科学,而水圈呢?它等于水文学+海洋学+###

看来水圈就是把陆地水文学、水文地质学等等组成到一起就是水科学了。这些都是合理的逻辑延伸。

大约10多前,刘国纬教授对我说,他做了三件事,其一就是创办了《水科学进展.》这个杂志。今天看这个杂志的取名本身就在呼唤水科学的形成。而随后大学设立对应的研究机构与教育机构,以致有互联网上的水科学QQ圈等等。一门学科似乎在中国逐步形成。

我认为整合有关知识,形成在“水科学”名下是科学、适时的。也感到您的努力是很值得的。一面旗帜在逐步形成。

作为气象工作者我有着一定的水文情结。60年代我分析新疆水资源,70年代我热心卷入最大可能降水的分析,后来我感到在水文+气象=水文气象学的思路是不行的。应当把地球上关于空中水分的知识组织成为一个系统,于是大气水文学、空中水文学的名称就成为它们的集合点了。2004年水科学杂志发了我组织写的大气水文学初探一文,2010年气象出版社出版了我与周少祥教授合著的《空中水文学初探一书》。在这些文稿中我认为应当组织气象学中的水知识体系放在空中水文学或者大气水文学名下,并且与地表水、地下水、生物水共同组成水科学知识体系。所以我也认为自己是水科学的鼓动者。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24-713115.html

上一篇:中国每天降水资源总量与笼罩面积报告. 2013.7月31日
下一篇:高温:今天(2013.8.1)17时新疆居然有30%的面积出现35度以上

1 陈楷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