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择才而用是提高科研效率的一个有效措施 精选

已有 6445 次阅读 2012-3-5 06:18 |个人分类:工作环境|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研, 人才, 环境, 效率

择才而用是提高科研效率的一个有效措施


蒋继平

201235


科学领域是一个充满竞争气氛的场所,也是让人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 运用知识和策略的场所。因为每个科技人员的创造力,想象力, 和所掌握的知识不一样,换句话说, 每个科研人员的专长不一样。 因而,一个研究团队的科研效率必定取决于对每个科研人员的合理利用。


对科研人员的合理利用就是择才而用,是任人唯贤, 而不是任人唯亲, 更不是论资排辈。在这一点上, 大家一定有共识。 可是, 在社会现实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还是需要体制上的开明和领导者的英明果断。在我本人的科研生涯中, 我觉得在这方面西方国家就做得比较公正。本文以我自己的事例作一些简单的说明,目的是让科技界的同行们对西方的科技人事安排和科研环境有一个粗略的认知。


19921月初,我从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植物病理系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来到位于加州中部的一家私人种子公司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合同期是一年。 到达公司的第二天, 老板就给了我一个研究课题,要我对青椒茎腐病建立一个可靠的温室抗性筛选方法。我接到老板的任务后, 夜以继日地设计和实验,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个项目原来是一位资深研究员做过的。这位资深研究员已经在公司做了10多年,他是一位硕士毕业生。 不管从那方面来讲,他应该是我的师长。他在这个项目上一无进展。 大约一年多前, 老板把他的这个课题转到了一位新来的博士身上。那位博士是我在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早一级的同班同学。因而, 他比我早一年多就毕业了。 毕业后就来到了这个公司作研究员。所以, 这位博士可算是我的师兄。 他做了一年多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我来公司做博士后的时候, 他到澳大利亚去进修和培训去了。这也是我到这个公司做博士后的主要原因。这个博士后实际上是弥补这位研究员一年的空缺。


在我的实验获得成功后,老板立即给我一个新课题。 那是1992年的四月底。他要我在温室内建立一个蕃茄早疫病的抗性筛选方法。他告许我, 他和那位资深研究员做了几年都失败了,其主要原因是不能在实验室的培养基上生产足够多的孢子。我接到任务后, 立即查找相关资料,很快从一些相关报道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有了这些信息, 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借鉴和灵活应用相结合,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在实验室培养基上生产大量孢子的有效和可靠的方法。不言而喻, 有了这个突破性进展, 接下来的事就比较容易了。因而, 我用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 又为公司解决了一个难题。我的老板, 公司的育种家们, 和公司主管科研的一把手看到了我的科研潜能,主动地为我办理了从博士后转为正式研究员的身份(本来博士后的合同期是一年,没有延长的余地。 因为我的师兄回来后, 就没有这个岗位了)。我当时对公司主管说, 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到我师兄的职位。 公司大老板叫我千万不要担心这方面的事,那是他的职责范围, 他只希望我全心全意地做好我的科研,他愿意为我提供最佳的科研环境。


在完成了两个课题后,老板立即给我一个新的课题。 他要我建立一个在温室内进行蕃茄白粉病的抗性筛选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当时加州大学的一些农业院系和位于加州的许多蔬菜种子公司的研究机构都在全力以赴地攻克这个难题。其中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个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获得了加州蕃茄农场主们给的五百万美元研究经费后,已经对这个课题进行了整整五年的研究,到那时仍然一无进展。我所在的公司和其他在加州的蔬菜种子公司都在从事这个课题的研究,但是, 都是一筹莫展。


我接到这个课题后,像以往一样, 查资料, 搞设计,反复试验,用了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地完成了这个重要的课题。从此以后, 我在业界的声望显著地提高了很多。从那以后, 公司重新调正植病部门的科员人员的安排。公司把那位资深研究员配给我作副手。 说得具体些,就是我专门从事研发, 他把我的研发成果拿去进行实际应用。


后来,我的那位师兄也从澳大利亚回来啦。 他刚回来的时候,公司让我负责葫芦科的研发项目,他负责茄科作物的研发项目。一年多下来, 我完成了所有交给我的研发课题,取得了几个重要的成果, 而他很少有成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又重新调正人事安排, 让我的师兄也作我的副手。这样一来,我是真菌方面的研发项目的负责人, 师兄和师长都成了我的副手。


当然,人总是有私心的, 尤其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时候,更是如此。 在这一点上, 老美也不例外, 虽然他们修养稍微好一些,但是,在一些环境下, 他们还是会显露出他们的本性的。公司的这种人事安排, 涉及到那个资深研究员的切身利益和面子的问题,因而,他在某些时候心情不好时会给我的工作制造一些负面的影响。鉴于此, 公司为了使我有一个能够充分发挥科学创造力的环境,毅然地将那位资深研究员调离研发总部,让他到一个分站去做一些相关的事。 与此同时,公司让我找两个新助手。我自己按照我的标准招聘。我找了一个美籍韩国人和一个美国人。韩国人是个年轻小伙子,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毕业。 美国人是一位年轻的女孩,也是刚从大学毕业不久。还有,只要是我工作上的需要,公司的技工团队的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给予及时的支持。这些技工平时都是为育种家们服务的, 换句话说,属于育种家的助手。


以上的事例说明,西方的私人研究机构在择才而用方面做得非常好。这种做法又反过来鼓励科学家们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提高科研效率。 论资排辈, 任人唯亲在这种机构是没有市场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3132-544086.html

上一篇:轻信是上当受骗的前提 --记我在德国波恩的一次遭遇
下一篇:从Slave 到 Great Minds的历程

19 黄晓磊 金小伟 陈学雷 孙学军 张俊鹏 赵凤光 王宁 褚海亮 杨正瓴 张红光 杨月琴 张杨 陆俊茜 吴飞鹏 王明明 LingLi83601 crossludo wormbreeder lftk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