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iangtian

博文

[转载]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晚期癌症项目简介

已有 3593 次阅读 2019-2-11 22:58 |个人分类:以毒攻毒|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以毒攻毒, 肺癌 |文章来源:转载

癌症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而对于晚期癌症来说,有效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极其需要研究开发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中科蓝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陈小平研究员团队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研究的疟原虫免疫疗法显示非常诱人的前景。

一、动物模型研究

陈小平团队与钟南山团队的合作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显著抑制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等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和转移,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寿命。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激活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天然免疫和适应性(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显著下调肿瘤组织内多种抑制性免疫细胞如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s),癌症相关纤维母细胞(CAFs)和肿瘤相关巨嗜细胞(TAMs)的数量,解除肿瘤组织内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肿瘤特异性T细胞进入肿瘤组织并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他们的研究还发现疟原虫感染显著抑制肿瘤组织内的血管生成,通过下调TAMs和产生大量外泌体的方式作用于血管生成的多个通路和靶点而发挥作用。

二、全球流行病学数据分析

研究团队进一步与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合作,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库1955-2008年疟疾发病率和标化肿瘤死亡率的数据,通过相加混合回归模型计算,剔除了时间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地理分布差异、疟疾流行趋势等混杂因素的影响之后发现疟疾发病率与癌症总体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且,疟疾发病率与结直肠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的死亡率也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三、疟原虫疗法的历史贡献

二十世纪上半叶,神经性梅毒就像当代癌症一样,被列为“不治之症”。奥地利科学家 Wagner-Jauregg 于1917年首次试用疟原虫疗法(当时称“疟疾疗法”,人工感染良性间日疟)治疗神经性梅毒,因获得很大的成功而荣获192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疟原虫疗法曾在欧洲、美国和前苏联广泛应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神经性梅毒得到根本的控制,其安全性业已证明。

四、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医一院)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共同设立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南山院士、陈小平研究员和欧阳铭/周承志主任主持的“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于2016年1月获广医一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主要目的是评价该疗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制定该疗法的最适操作程序。拟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入组20例患者,重点观察安全性和肿瘤指标的变化,第二阶段再入组60例患者。目前已经治疗3例病人,其中2例有效。

五、疟原虫免疫疗法是一种医疗技术而不是一种药物

   经咨询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包括广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广东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疟原虫免疫疗法属于医疗技术而不是药物,其临床试验的审批程序如下:具有资质的临床研究单位或医院内部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备案。本研究获得广医一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报广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

六、关于疟原虫免疫疗法的安全性

疟原虫疗法在20世纪初曾经广泛地应用于神经性梅毒的治疗,有成千上万的晚期梅毒病人接受该疗法的治疗,其安全性得到证明。在本研究中,间日疟原虫由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其血源符合国家献血标准,保证仅含间日疟原虫,排除恶性疟原虫的存在。在给癌症病人注射疟原虫血之前,项目实施单位(广医一院)再次按国家献血标准重复检测,进一步排除其它传染病的可能性。但仍有极低概率出现无过错医疗事件的可能(与符合国家标准的输血行为出现无过错医疗事件的概率相同)。

七、预防疟疾传播

   疟疾传播的媒介是按蚊,按照广州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广州CDC)虫媒防控专家严子锵主任医师提供的可靠数据,按蚊的滋生地为大型静止清洁水体(如水田),因此大城市城区内无按蚊。广州CDC几十年来的监测数据说明广州市城区内从来没有按蚊存在;另外,广州市城区内从来未曾发生过本地疟疾流行,广州市的疟疾病人都是从外地感染的。需要说明的是,广州市城区内发现的蚊子多数是伊蚊(俗称花蚊),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因为伊蚊的滋生地是小型静止清洁水体。广州市民爱养花,而花瓶、花罐里的水就是小型静止清洁水体,因此广州是登革热的高发地。另外,广州市城区内还可以发现传播乙型脑炎的库蚊,而库蚊的滋生地是臭水沟等非清洁水体,但乙型脑炎有非常有效的预防性疫苗,因此目前广州市没有乙型脑炎的流行。结论:在广州市城区内开展疟原虫免疫疗法的研究不会因此造成疟疾的流行,在个别特殊病人需要带虫离开广州市城区的情况下,也可以每周一次口服三分之一片的伯氨喹啉来杀灭配子体,防止疟疾传播,保证不会传播疟疾。

招募患者



 蓝耀网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6654-1161714.html

上一篇:“问题免疫球蛋白”注射有何风险?
下一篇:以毒攻毒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癌症获效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