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中医药颂
热度 1 2022-12-31 20:33
(一) 中医世代传,历史长河远。 阴阳五行为理论,针灸推拿砭。 八纲去辨证,四诊加合参。 五脏六腑十二经,治则方剂藏象传。 三指把脉象,评出了百病诸侯。 银针汤药维护着,华夏炎黄子孙世代平安。 春秋战国 ...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1611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1
饮酒又吸烟 肝脏苦不堪
徐向田 2013-3-15 23:04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既有喝酒习惯,又有吸烟嗜好。这两种不良习惯还被称谓“烟酒不分家”。殊不知这两种嗜好对肝脏都不利。 一、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 香烟烟雾中 含有 4700 多种有害化合物, 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胺 ...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3944 次阅读|没有评论
酒精性肝病中西医防治近况
徐向田 2013-3-15 22:39
  ...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35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吸烟对肝脏的危害
徐向田 2013-3-15 22:19
山东医专肝病研究所 徐向田 摘要 综述近年吸烟对肝脏不利影响的研 ...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75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以毒攻毒临床应用
热度 3 徐向田 2013-1-27 22:02
以毒攻毒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有四类:异类疗法 (Attopathg) 、同类疗法 (Homeopathg) 、自然疗法 (Natunopathg) 、传统疗法 (Tnaditionat Medicine) 。   西医常用的 “ 异类疗法 ” 。又名 “ 对抗疗法 ” 。例如 “ 发热退烧,发炎消肿,疼痛止痛 ” 之类,如抗病毒、抗菌、抗肿瘤疗法。 “ 自然疗法 ” 即 ...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494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以毒攻毒治病机理
徐向田 2013-1-27 21:55
以毒攻毒治病机理
   1 免疫防病治病作用    (1)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 抗毒素 ) 被动免疫作用。贝林 18 世纪的发明 “ 抗毒素免疫疗法 ” ,从动物身上提取出抗毒素血清成功试用于人体开始,使白喉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后来成为能使儿童产生自动免疫能力的有效制剂。    (2) 疫苗预防作用 。 中医自古就有 ...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51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以毒攻毒中药分类
徐向田 2013-1-27 21:46
以毒攻毒中药分类
  神农一日而遇七十二毒,是说他一日之中,辨别了 70 余种药物的特性。药之特性,用对了可以治病救人,用错了就会伤人害命。正如俗话所说 “ 是药三分毒 ” 。古人认为,中药是 “ 以毒攻毒,具毒药以供医事 ” 。古人将中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种,认为 “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 常毒治病 ...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403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以毒攻毒医学新解
热度 1 徐向田 2013-1-27 21:42
以毒攻毒医学新解
摘要 以毒攻毒 (use of poisons as antidotes) 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概念,作为中医治则已在临床应用数百年。本文参阅历史和新近文献就其溯源、涵义、医理形成、中药分类进行综述。    关键词 以毒攻毒 概念 分类 临床   以毒攻毒 (use of poisons as antidotes) 是我国 ...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503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一种新教学法------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TTM)
徐向田 2013-1-1 15:38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称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即使学生通过对特殊事例的分析,掌握一般分析原理,并借助这一原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由来案例(case)也称为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最早属于医学领域,后来广泛运用于法学、军事学、教育 ...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473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莫言45分钟诺奖演讲44次提到“母亲”
热度 6 徐向田 2012-12-8 22:18
莫言45分钟诺奖演讲44次提到“母亲”
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以“讲故事的人”为题,发表了 45 分钟的演讲。莫言在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生涯中,充满深情地怀念母亲和故乡。 45 分钟的演讲, 44 次提到“母亲”。 他在演讲中,先以祝贺瑞典学院首席秘书喜得千金为开场白,然后讲了 25 个小故事,最后以八个泥瓦匠故事结尾。 他 ...
个人分类: 专题讨论|2976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6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