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yuj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yujun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10]黄荣彬   2016-3-27 09:32
你在化学教育上很有研究,希望有机会好好深入交流一下,很想参加今年西宁的会议。
我的回复(2016-3-28 08:46):黄教授,您好!您所提倡的东西,正如我之前的评论:涉及科学研究的根基(当把培根、笛卡尔和爱因斯坦抬出来时,任何人是难以回避其重要性的),或许对于研究生教育更具意义,欢迎在西宁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与大家分享!祝好!
[9]黄荣彬   2016-3-27 09:32
你在化学教育上很有研究,希望有机会好好深入交流一下,很想参加今年西宁的会议。
[8]黄荣彬   2016-3-27 09:32
你在化学教育上很有研究,希望有机会好好深入交流一下,很想参加今年西宁的会议。
[7]黄荣彬   2016-3-27 09:30
觉得我们学界的学术交流很难深入,因为很多时候的交流是在没有完全地正确地理解对方的意思,又缺乏共同的思维规则,加上时间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贵院所做的讲座,在那么短的时间给出那么多的资讯,你发表的有关期刊的意见我有不同的看法,但无法仔细交流。在银川会议上我也没有办法把准备的内容讲完。
[6]黄荣彬   2016-3-27 08:19
至于为什么规定 6.023*10^23个粒子为1mol,那是人们从实验归纳得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大致相同的体积的结论(这是归纳推理,得到的是命题,是陈述句),这历史你比我知道的更清楚,不在这里弄斧。
我要说的是概念是用语词表达的,语词才组成句子。推理是以有所陈述有真假的句子(命题)为单元得出新的命题而不是得出新的语词(概念),也就是说,概念不是推理得到的。这是我根据逻辑学概念---命题---推理这个知识体系得出的结论。
至于你说的概念的构建,它的涵义我的理解可能与你的意思有所差别。我把它理解为推理得到,因为你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来构建概念的说法。
[5]黄荣彬   2016-3-27 00:33
科学概念是概念,概念构成命题,科学概念构成科学命题。推理的结果是得出新命题,由前提命题里已有概念构成的新命题,并不产生新概念。科学归纳推理是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推理,所以科学归纳推理是推理。这个三段论推理并没有新概念。
概念是人们发现了新事物新现象后提出的,或者在进行理论研究(在原有概念构成的命题的推理)中提出存在某种新事物新现象的假设,引入此假设以后能够构成新的命题,陈述其性质或关系,是为预测,假说。一旦获得验证即成为大家公认的概念。
我的那些论文并没有提出新概念,只是合成了一些新化合物,测定了分子结构,测量了一些性质,最多也只是为某类化合物增加一些成员。可以这么说,中国的科学家没有谁提出了全新概念,基本上都是跟风研究。
我们的教学工作只是传授已有概念和由这些概念构成的命题,并进行从前提命题获得结论命题的推理过程训练。明确概念需用定义,例如,要告诉学生分子是什么,需告诉学生分子是微观粒子(属概念),还要告诉学生种差(区别性特征)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的,由此构成属加种差定义: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的微粒。
分子的概念明确了,它是微粒,我们还会告诉学生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于是,我们可以进行推理:所有的分子都是原子组成的,苯分子是分子,所以苯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微粒是可数的,我们规定6.023*10^23个粒子组成的体系是1mol,那么6.023*10^23个苯分子组成的体系就是1mol苯。这就是知识。我们传授知识。
当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一些重要概念提出的历史,启发学生。但这不是推理。
不成熟想法,不一定正确,请批评指正。
[4]黄荣彬   2016-3-26 05:01
你的文章限制评论,就在这里留言了。
利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方法促进科学概念的建构
有本末倒置之嫌。
只有概念明确了,才能提出可判断真假的命题,只要概念不明确,就不能判断命题真假。只有有了命题,才可以进行推理(演绎和归纳)。
概念是对认识事物属性的结果,明确概念的方法是定义和划分。
我的回复(2016-3-26 18:30):谢黄教授指教!请问科学概念何来?好像在您的报告里也提到是科学归纳的结果吧?所谓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只不过是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重演科学概念建立和运用的过程而已。不然,难道要把您所谓的“明确概念”硬塞给学生、硬灌给学生,让学生硬背下来,就“明确”了吗?请问黄教授是如何教授化学概念的呢?请问黄教授600多篇论文里的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呢?请多多指教.....
[3]黄荣彬   2016-1-27 08:13
只要 不懂科学归纳法,就 不要在科学网发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26289-952597.html
[2]黄荣彬   2016-1-22 08:33
晒审稿意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26289-951673.html
[1]slizn2002   2014-11-29 10:03
支持《化学教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