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gfeng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博文

讲课和做学术报告都要“以少胜多” 精选

已有 9281 次阅读 2010-9-8 22:49 |个人分类:经验总结|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学术报告, 讲课, 以少胜多

在国内读硕士的时候,我做过几次开题报告、毕业答辩、大会发言之类的学术报告。虽然中文是我的母语,我说的思路也很清晰,但是似乎效果并不是很好。来美国之后,一年之中做过四五次报告,例如讲述一篇论文、报告自己的研究课题等。我英语口语并不好,可是,大家对我的评价却很好,认为说得很清楚,容易理解。为什么呢?

中文是我的母语,所以我一般说得比较快。尤其是毕业答辩的时候,虽然没有时间限制,我可能因为紧张,说得飞快。而英语是我的第二语言,我英语口语不太好,所以只能慢慢说。

自己要讲的论文,往往事先精读过几遍,所以很熟悉要讲的内容;自己的课题,那就更加熟悉了。可是,听众不是自己,自己熟悉的东西,听众并不熟悉。以很快的语速讲,也许自己认为说得很明白,可是听众的思维跟不上自己的语速,听不懂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说得快的时候,单位时间内可以说的字数就多,因而就容易把一些不重要的东西也加了进来,重点反而不突出了。说的慢,又有时间限制,所以我就只能说重要的东西,不重要的方面就略过了。

有一位美国女生和我同级,人很聪明,反应也很快,但是她说话的速度太快了,刚去的时候,根本听不懂她说什么。她做学术报告的时候,效果反而不太好,因为她讲话就像在打机关枪,大家的思维速度跟不上她的语速。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 mso-style-parent:""; font-size:10.5pt;"Calibri","sans-serif";}
美国的课程,有些安排了论文阅读,并且要学生看完后去讲。去年的一门课程,我就讲了一篇发表在《cell》上的论文。论文很长,我也讲得很详细,加了大量的背景资料,把论文里面所有的图片都弄到幻灯片上,一一说出来。讲完之后,同学们都说讲得好,老师也是赞不绝口,“You did a great job!” 不过美国人习惯赞扬,而且就算是再好的东西,难道就没有改进的空间了吗?于是下课后,我专门去找了老师,请他指出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他说,整体上来说讲得很好,但是没有突出重点,不需要把论文中所有的图片都讲一遍,只要把关键的讲清楚就可以了。
 
我的记性一向不好,很多东西过目就忘,但是老师的这句话,我听了一遍后,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因为这句话太重要了!
 
做出了iPS的日本科学家Yamanaka做学术报告就有一个特点:语速很慢。其中一个原因估计是因为英语不是他的母语,另外一个原因,估计是他非常明白做学术报告要“以少胜多”的道理。在网上听过一次他在NIH做的报告,说的非常明白易懂。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见廖新化的博文《在NIH听Shinya Yamanaka同学讲故事》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7478
 
做了这么多年学生,听了无数老师的讲课,发现有些老师讲课时,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抓不住重点。该说的(重点)没说,不该说的(非重点)说了很多,结果就是学生反而听不懂讲课。
 
当我们学习玩一个新的游戏时,如果游戏规则不是太简单,就需要别人先教我们。很多时候,别人说了半天,我们还是不懂。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抓住重点。大部分情况下,自己说的东西别人听不懂,不是听众的问题,而是自己没有说清楚。
 
读研后也听了大约近百场的学术报告,同样,讲的不好的常见原因就包括语速太快和抓不住重点。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很多人只注意到“择其善者而从之”,认为向别人学习就是了,其实“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样重要。(王鸿飞老师在博文《学会选择》中讲过类似的观点,见: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0744
 
别人往往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所有的错误都有普遍性,别人犯的错误,自己也有可能犯,只是严重程度和犯的可能性不一样罢了。所以,我不仅喜欢分析别人有哪些地方做得好,还喜欢分析别人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并告诫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人吃一堑,我长一智。”
 
从这个学期开始,就要正式开始当助教了。用英语教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希望自己讲课的时候,也能够做到“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讲课、作学术报告,也适用于写文章例如写论文、博文,同样适用于做事。有人从早忙到晚,但做的却是不重要的事情,结果当然是碌碌无为。有人并不是工作狂,但是做事情抓住了重点,就能事半功倍。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68-361006.html

上一篇:怎样使思想和智慧呈指数增长
下一篇:正确的判断是从哪里来的——兼谈独立思考

22 王奕凯 曹俊兴 茹永新 黎在珣 王桂颖 赫英 王德华 罗帆 杨秀海 李瑞萍 孙根年 陈苏华 李鑫 迟菲 马乐宽 贾利军 贺乐 唐常杰 高绪仁 姜红丙 罗军 fqk6166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