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S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Sun

博文

医书插画(二):塞缪尔·约翰逊的肺气肿 精选

已有 8789 次阅读 2011-1-1 20:52 |个人分类:杂文闲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医学史, 呼吸病学, 肺气肿, 塞缪尔·约翰逊

      McGraw-Hill出版的《费氏肺病学》 Fishman’s Pulmonary Diseases and Disorders)是呼吸病学的经典巨作。1980年第1版发行,198819982008年分别发行第24版。我们正在翻译第4版,对照我手头上的第3版的影印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自然有不少改进。但有一副插图,到了第4版却不见了,难免略感遗憾。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总论一节,第3版中提到:在肺气肿一章,赖乃克(Läennec)把自己的发现与前人(BonetMorgagni)的观察结合在一起,对肺气肿结构和功能改变做了很好的描绘。他发现“气腔扩大“是肺气肿的基本特征。此后多年人们才认识到肺泡壁破坏在肺气肿发生中的重要性(图42-2)。

   这里的图42-2便是一副颇有来历的手绘插图,因为它是Baille医生《病理解剖学》一书中塞缪尔·约翰逊的肺。


  图42-2  词典编撰家Samuel Johnson的气肿肺 (费氏肺病学第3版)

   文献记载中有一段关于给约翰逊博士做尸检的描述:星期三,17841215Cruickshank之要求,切开了塞缪尔·约翰逊博士的身体,在场的还有Heberden博士、BrocklesbyButter ... 在打开胸腔的时候,肺脏并没有像通常那样塌陷下去,而是膨胀着,好像失去了回缩力;肺脏切面的气腔也明显扩大;右侧肺叶紧紧地粘在横膈上;气管的内面有些充血;胸腔内没有发现水。心脏极度增大...

   实施解剖的Wilson医生当年19岁,他把约翰逊的病归到“哮喘”中。但上面描述的是肺气肿合并肺心病的病理学特征;看来这应该是该病的第一个病理报告,要比赖乃克的描述早16年。Baillie医生对该病的描述是根据他从William Cruickshank医生手中得到的肺,Cruickshank正是要求对约翰逊进行尸检的医生。但后来有人提出异议,Baillie的《病理解剖学》一书中关于约翰逊博士的肺的那张插图,与上述(关于肺气肿的)描述不符;事实上,这是另外一名患有纤维化性肺泡炎(即肺纤维化)的人的肺。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第4版不再引用该插图的原因。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传记家、批评家,被认为是继莎士比亚后英国最伟大的文人。他历经9年于1755年完成的两卷本《英语词典》(Th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在长达15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最具权威的英语词典,直到20世纪初才被《牛津英语词典》取而代之。

   约翰逊看上去是一个身材高大而健壮的人,但他却罹患多种疾病,后来成为医学史研究的话题之一。例如,他古怪的手势和抽搐(痉挛),往往令初次见到他的人感到困惑不已。Boswell在其撰写的约翰逊传记中,对这些动作进行了详细描述,后人得以推断出这应该是所谓的杜尔雷斯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抽动-秽语综合征)。该病的特征为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经常性抽搐,通常从童年或者青春期开始。在18世纪还没有这种疾病的描述或诊断,直到他死后200多年才被“追认”罹患此病。

    约翰逊还罹患其他疾病,包括儿童时期的瘰疬(淋巴结核)、痛风、睾丸癌、以及最后几年的让他无法说话的中风。他的尸检提示他有肺纤维化以及心力衰竭,后者的原因可能是高血压,但那时候还不认识这种疾病。(这一段译自维基百科)

    关于法国医生赖乃克(Läennec)的故事,本博客有2篇文章专述:(1)听诊器的故事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2218;(2)听诊器发明者Läennec的故事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5325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9004-400047.html

上一篇:医书插画(一):闭上你的嘴
下一篇:医书插画(三): Let the healing begin

6 武夷山 杨远帆 孔晓飞 许培扬 湛韬 王孝养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