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让科技专家绕开人文知识分子

已有 3839 次阅读 2010-3-19 07:58 |个人分类:简介及学术方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中国, 科学, 知识分子, 人文, 两种文化

吕乃基

“让科技专家绕开人文知识分子”,是姚雅欣在为《跨越界线,走向圆融——关于当代科技革命与人文关怀的思考》(高策、刘大椿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月第1版)所写的书评中所引用的一句话。

1991年,美国作家约翰·布鲁克曼面对“两种文化”融通的困境,提出“第三种文化”,让科技专家绕开人文知识分子直接与公众交流。 

在多加褒扬之后,姚雅欣指出了本书的遗憾之一。

人文学者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的人文精神严重失衡。书中论述了杨振宁、李政道、吴大猷等华裔科学家宽广深厚的人文情怀,但是作为另一极的人文学者的科学精神着实不能与之相衡。在西方,有歌德、契诃夫等少数世界人文巨匠具有真实的科学经历与深刻的科学精神,但是中国这样的人物如果说有也只能列出“五四”时期屈指可数的少数,如以科学家自称的人文学者胡适、吴稚晖(虽然不乏牵强之处)。这样本书最后只能暂以“华裔科学家的人文精神”之现实代替了“科学家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学家的科学精神”之遗憾。本书局部结构不对称的缺憾,恰恰映射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在科学文化的论域中人文学者何以缺席(我所指的是文学、历史、政治等传统人文学科的学者,科技哲学专业的学者当然是很踊跃的,但众所周知他们并非纯粹意义上的中国传统人文学者)。

博主日前刚转载了“中国作家何以成为最大的科盲群落”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1839,再联系“绕开人文知识分子”的说法,看来这情况具有某种普遍性。科技工作者向上兼容,轻易并乐意走进人文文化的殿堂。问题是,人文文化的学者们呢,是否同样轻易和乐意步入科学技术的场域?

 

在两种文化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非对称性?

 

姚雅欣的原文见: http://www.library.sh.cn/dzyd/spxc/list.asp?spid=1094中华读书报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0844-304278.html

上一篇:实验手段技术化
下一篇:炼金还是炼丹,这是个问题

7 武夷山 魏东平 苗元华 伍光良 鲍海飞 mqh colorfulll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