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再论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
热度 3 2021-6-5 15:21
收稿日期: 2020-08-10 作者简介: 吕乃基( 1945- ),男,上海市人,教授,研究内容: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知识论,全球化。 摘 要: 世界1必然突破自己的“界”,由螺旋式演化和发散-收敛生成新的自然界。世界3的演化路径,其一跟随由世界1生成世界2的脚步,行将突破;其二,以某种方式延续发散-收敛- ...
个人分类: 科技|8469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恶意的空方和忙碌的政府
热度 8 吕乃基 2015-7-12 08:11
吕乃基 2015 年中国股市的过山车注定将在中国现代史,乃至世界经济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从一开始的拉升,继而是打压的狂泻,再到现今的强力救市,均可见政府忙碌的身影。 一开始拉升,政府的动机已经清楚,为提振经济,为新常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深化改革。政府稍一发令,牛市随即启动;政府信心满满,入 ...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039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8
岁月
热度 2 吕乃基 2015-6-5 16:43
吕乃基 近日读到一段有趣的文字: 作为一个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在中国生活一个月可以写本书,生活一年可以写篇散文,而生活五年后可能只写得出一句话了。 一个月,初来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反差和碰撞如此鲜明,一切都如此不同,甚至格格不入。这“鲜明的一切”倾泻而出,自然就是一 ...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62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岁月
热度 1 吕乃基 2015-6-5 14:09
吕乃基 近日读到一段有趣的文字: 作为一个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在中国生活一个月可以写本书,生活一年可以写篇散文,而生活五年后可能只写得出一句话了。 一个月,初来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反差和碰撞如此鲜明,一切都如此不同,甚至格格不入。这“鲜明的一切”倾泻而出,自然就是一 ...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278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角色的转换——开放的三个阶段
热度 3 吕乃基 2015-6-2 17:10
吕乃基 改革与开放,是当代中国30多年历程的关键词。已经有改革史的研究成果,博主也有过一篇( 改革开放的三个阶段 2012-12-06 ,眼下博主已经有新的思考),不过,专注于开放历程的成果似乎不多。希望本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得以抛砖引玉。 1978 年至今的开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请进来 ...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250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3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愿母校汲取教训……
热度 26 吕乃基 2015-5-30 16:44
吕乃基 曾经写过“ 复旦,复旦 ”,没想到今日竟然以这样的内容再写复旦。 先是抄袭,继而抵赖。百年名校,何以至此?校方且如此,又如何让莘莘学子做到复旦学风所要求的“严谨求实”?如此雷同的情节,难道就是学风中的“创新”?借鉴他校,并无不可 ...
个人分类: 教育|6694 次阅读|50 个评论 热度 26
不同的人生(五)——我的科研生涯(之五)
热度 1 吕乃基 2015-5-27 09:51
吕乃基 体会之七:科研是高校教师的生命 作为高校教师,教学本分毋庸置疑。这里要说的是,在博主看来,科研与教学一样,同样是高校教师的生命。 滴下一滴墨汁,在纸上慢慢化开,墨迹由中心向四周渐次由浓到淡扩散。这张纸吸饱了换一张纸,再滴下墨汁。墨汁就是老师的教学,一张张纸就是一届届学生。直至最后 ...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26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选择权: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热度 22 吕乃基 2015-5-24 09:18
吕乃基 如果说世界是多元的,各国有适应国情的各自的发展道路,不能以西方中心主义来衡量进步与否,也不能以中国的道路作为衡量的依据。在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来看,显然也不能以高铁、宽带、收入,以及GDP论高下。幸福指数也曾拿出来作为国家政体优劣的标志,当央视记者四处追问时,百姓心中只有“虚”与“假” ...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7968 次阅读|41 个评论 热度 22
不同的人生(五)——我的科研生涯(之一)
热度 10 吕乃基 2015-5-7 08:42
吕乃基 曾经写过 不同的人生 系列。近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嘱我给他们的研究生讲一次( 5月7日15:30,东南大学东南院102 ),题目我自己定。左思右想,就讲讲“我的科研生涯”吧,也算是“不同的人生”系列中的一篇。 从30多年前也就是1984年发表第一篇论文至今,在各种报刊共发表论文118篇,出 ...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7986 次阅读|24 个评论 热度 10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