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再论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
热度 3 2021-6-5 15:21
收稿日期: 2020-08-10 作者简介: 吕乃基( 1945- ),男,上海市人,教授,研究内容: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知识论,全球化。 摘 要: 世界1必然突破自己的“界”,由螺旋式演化和发散-收敛生成新的自然界。世界3的演化路径,其一跟随由世界1生成世界2的脚步,行将突破;其二,以某种方式延续发散-收敛- ...
个人分类: 科技|8478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可逆,不可逆?
热度 15 吕乃基 2012-8-21 09:12
吕乃基 日前,博主上载了 科林格里奇困境(Collingridge’s Dilemma ) 。 英国技术哲学家大卫·科林格里奇发现, 一项技术的社会后果不能在技术生命的早期被预料到。然而,当不希望的后果被发现时,技术却往往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以至于对它的控制十分困 ...
个人分类: 科技|7826 次阅读|34 个评论 热度 15
搞事,做人;搞人,做事
热度 21 吕乃基 2012-7-11 10:24
吕乃基 什么是科学?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提出这一问题并做出回答。不过,这不妨碍从不同角度继续提问和回答。 2004 年, 在 “ 平江私塾与全国读经 ” 的报道 中,一位农民说: “ 新书可以搞事,老书晓得做人 ” 。在这位农民的心目中,显然,新书指科技读物,如怎样养螃蟹、种水 ...
个人分类: 科技|12686 次阅读|60 个评论 热度 21
美国龙飞船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
热度 46 吕乃基 2012-5-28 08:23
吕乃基   综合新华社电 22 日凌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飞船,这是人类向空间站发射的首艘商业飞船。首次由私营企业的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并运送 500 公斤补给,两周后,将承载 600 多公斤载荷返回地球。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预计将从航天局获得 16 亿美元的合同,向空间站发射 12 次 ...
个人分类: 科技|12317 次阅读|105 个评论 热度 46
比什么?
热度 9 吕乃基 2011-11-1 18:23
吕乃基 给博士生上公共课政治课,原来叫“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现在改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多年来一直有这样的感觉,今年尤甚。那就是工科博士生基本上把科研上的精力集中于拿课题、完成老板(博士生一般这样称呼其导师)交办的任务,最后是发表论文。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在知识链的下 ...
个人分类: 科技|4124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9
乔布斯写给未来的信
热度 4 吕乃基 2011-10-22 08:36
吕乃基 “乔布斯写给未来的信”,这是《瞭望》周刊记者屈一平给我的命题作文。 爱因斯坦等 3 人于 1938 年给 5000 年后的人类写了信。 要是乔布斯也受邀,他会怎样写呢? 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爱因斯坦给未来写信;工程技术人员构思、创造心目中的世界,企业家目标明确,着眼 ...
个人分类: 科技|7747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科林格里奇困境(Collingridge’s Dilemma)
热度 6 吕乃基 2011-9-15 08:44
吕乃基 英国技术哲学家大卫·科林格里奇发现, 一项技术的社会后果不能在技术生命的早期被预料到。然而,当不希望的后果被发现时,技术却往往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以至于对它的控制十分困难。这就是控制的困境。当变化容易时,对它的需要不能被预测;当变化的需要变得明显时,变化却变得昂贵 ...
个人分类: 科技|19959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6
“双刃剑”,在于科技自身还是使用者?——科技双刃剑辨析之一
热度 8 吕乃基 2011-8-16 10:23
虽然原文分四部分上载,依然过长并显得抽象。遂加一导读。 本文之要点为: 自然性和社会性,以及由此两级构成的谱系。 由生成和逻辑-系统的角度理解科学技术在此谱系中的地位。 研究者包括读者对科学技术之自然性或社会性的强调。 科学技术既是由自然向社会生成的 ...
个人分类: 科技|11128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8
自然界的下一张牌
热度 11 吕乃基 2011-5-29 21:31
吕乃基 近日,博主“讲”了在“ 最后一分钟—— 不得不讲的故事 ”。 多少年来,人们在与自然界的博弈中攻城略地,高歌猛进;自然界则节节败退。然而,自然界也不是无所作为,也在改变自己的策略。 其一,退出博弈。 博弈的双方,各自以对方的存在和出牌为自身存在和出牌的前提 ...
个人分类: 科技|4158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11
能否就事论事?——从“片面的深刻”说起
热度 14 吕乃基 2011-4-28 08:58
吕乃基 到科学网两年有余,不时看到争论乃至掐架。对一个观点的争论是正常乃至必要的,然而有些争论往往偏离正题甚至演变为掐架。每每看到此情此景不免心中戚然:科学网上,大抵皆为同行,皆有相当底蕴,而且大多不是同一单位,彼此也无利益冲突,何以剑拔弩张至此? 博主无意对此“娓娓道来”,仅从“ ...
个人分类: 科技|6814 次阅读|29 个评论 热度 14
最后一分钟——不得不讲的故事
热度 18 吕乃基 2011-4-25 08:26
吕乃基 经常听到、看到这样的说法或者“故事”(笔者记不清故事的细节)。如果把宇宙从奇点大爆炸开始至今的 137 亿年比作一天,那么在一天中最后的 8 小时有了地球, 6 小时有了原始生命,最后几分之一秒出现了人。以下两段摘自网络。 假如把地球演化到今天的历史浓缩到一天,地球诞生是 2 ...
个人分类: 科技|10183 次阅读|50 个评论 热度 1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