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再论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
热度 2 2021-6-5 15:21
收稿日期: 2020-08-10 作者简介: 吕乃基( 1945- ),男,上海市人,教授,研究内容: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知识论,全球化。 摘 要: 世界1必然突破自己的“界”,由螺旋式演化和发散-收敛生成新的自然界。世界3的演化路径,其一跟随由世界1生成世界2的脚步,行将突破;其二,以某种方式延续发散-收敛- ...
个人分类: 科技|7900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乔布斯写给未来的信
热度 4 吕乃基 2011-10-22 08:36
吕乃基 “乔布斯写给未来的信”,这是《瞭望》周刊记者屈一平给我的命题作文。 爱因斯坦等 3 人于 1938 年给 5000 年后的人类写了信。 要是乔布斯也受邀,他会怎样写呢? 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爱因斯坦给未来写信;工程技术人员构思、创造心目中的世界,企业家目标明确,着眼 ...
个人分类: 科技|7515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高铁会车时被侧向拉动的力有多大?
热度 10 吕乃基 2011-10-10 12:00
吕乃基 大多数网友或都坐过高铁。除了 723 之类重大事故外,在“正常情况下”的会车也很恐怖。整趟车好像要从地上,从它的轨道里吸出来,猛然抛向相向而行的另一列高铁。两列在高速中相会的列车,好似要挣脱地球的引力,来一次空中的接吻。列车接吻!追尾式的接吻尚且如此恐怖,若是以 300 公里时速相向而行… ...
个人分类: 科技|16698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10
拉斯克奖(诺贝尔奖)vs中国特色
热度 2 吕乃基 2011-10-3 16:59
吕乃基 一石激起千层浪,或者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或者说,…… 这就是屠呦呦和拉斯克奖。 千层浪是出于反差之大:想不到,是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 千层浪还在于拉斯克奖似乎触动、揭开了中国的某个或某些“伤不起”的伤疤,不啻为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譬如说,“祖国不会忘记你”。 ...
个人分类: 科技|5349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科林格里奇困境(Collingridge’s Dilemma)
热度 6 吕乃基 2011-9-15 08:44
吕乃基 英国技术哲学家大卫·科林格里奇发现, 一项技术的社会后果不能在技术生命的早期被预料到。然而,当不希望的后果被发现时,技术却往往已经成为整个经济和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以至于对它的控制十分困难。这就是控制的困境。当变化容易时,对它的需要不能被预测;当变化的需要变得明显时,变化却变得昂贵 ...
个人分类: 科技|1915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6
不对称的双刃剑——科技双刃剑辨析之三
热度 3 吕乃基 2011-8-22 09:48
吕乃基 不论指向何处,科技双刃剑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不对称”。不对称有五个含义,分别为时间不对称、空间不对称、可预见性不对称,在大多数情况下,剑与持剑者的知识含量越来越不对称,以及对“双刃”的价值判断不对称。 时间不对称 ,指当下的积极效应与滞后及长期的消极后果。自第一次工业革命 ...
个人分类: 科技|5760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双刃剑”,在于科技自身还是使用者?——科技双刃剑辨析之一
热度 8 吕乃基 2011-8-16 10:23
虽然原文分四部分上载,依然过长并显得抽象。遂加一导读。 本文之要点为: 自然性和社会性,以及由此两级构成的谱系。 由生成和逻辑-系统的角度理解科学技术在此谱系中的地位。 研究者包括读者对科学技术之自然性或社会性的强调。 科学技术既是由自然向社会生成的 ...
个人分类: 科技|10644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8
翘尾与“最后人们接受了它”
热度 4 吕乃基 2011-7-13 08:57
吕乃基 这些日子, CPI 逐月提升。百姓在关注这一数据之时也不时听到一个专业词汇:翘尾因素。说到下半年没有了翘尾因素, CPI 就不会这样高了。心中时时疑惑:究竟什么是翘尾因素?日前央视对此作了解释。 大意是,如去年 7 月物价较上半年上涨了 100% ,后来一直持平,那么今年上半年直至 6 月的物价 ...
个人分类: 科技|3235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条条大道通罗马和地球照样转
热度 2 吕乃基 2011-6-10 10:45
吕乃基 通往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或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有以下两条道路,一条是在观念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将有限的、远不足以归纳的资料直接提升到普遍的高度。古希腊与罗马时期,就有关于运动的量不灭的思想。 17 世纪笛卡尔也表述了同样的思想。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的自然哲学认为,虽然有电、有磁 ...
个人分类: 科技|3610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2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9 0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