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再论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
热度 3 2021-6-5 15:21
收稿日期: 2020-08-10 作者简介: 吕乃基( 1945- ),男,上海市人,教授,研究内容: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知识论,全球化。 摘 要: 世界1必然突破自己的“界”,由螺旋式演化和发散-收敛生成新的自然界。世界3的演化路径,其一跟随由世界1生成世界2的脚步,行将突破;其二,以某种方式延续发散-收敛- ...
个人分类: 科技|840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美国的救市方案一箭七星,中国的4万亿呢?
吕乃基 2009-2-13 17:00
美国的再次崛起,不可能择选金融业为主体的危机产业,低端消费品经济也不是美国爆发转型的救命点,需要造就一个超过二三十万亿美元价值的大产业作为美国经济结构的基轴和美国经济崛起的本钱。这个产业就是绿色能源产业(详见:武建东,复兴美国奥巴马为何锁定绿色革命 南方周末 2009-2-12 )。奥巴马新政府 ...
个人分类: 经济|6648 次阅读|5 个评论
发文n篇有感
吕乃基 2009-2-11 07:58
未经深思熟虑,贸然踏进这一陌生的世界。 其一,我是菜鸟。儿子对我的称呼是菜爸。如何发文、管理之类几乎全由朋友手把手教会,至今常常手忙脚乱。 其二,在博客世界,人与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一无所知。如何去应答,是否该去回访,不知所措,亦求教于各位。 其三,毫无疑问, ...
个人分类: 人文|4729 次阅读|5 个评论
全球化中的资本流和中国的民工潮
吕乃基 2009-2-8 00:31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倾向。正是人的动机和行为趋利避害导致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和聚散。 先看全球化中的资本流。在资本主义刚刚兴起之时,由于 资本匮乏,而劳动力因圈地运动、殖民地劳动力流入和贩卖奴隶等原因大大过剩,于是在 资本与劳动力的博弈关系中资本的价格昂贵,而劳动力则低廉, 陷于 ...
个人分类: 经济|421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徜佯于…之间——台湾记行之一
吕乃基 2009-2-4 22:54
99 年曾到台湾参加一个会议,前后不到一周,仅有一些粗浅的印象。近日,又有机会去台湾,这次逗留了近 3 个星期,所形成的印象大致可以连成线条,以下即其中线条之一,台湾,徜佯于之间。 毋庸置 ...
个人分类: 人文|6008 次阅读|9 个评论
天目湖的光和影
吕乃基 2009-2-4 11:17
夜宿天目湖畔。 一幅夜色中的水墨画,明暗深浅,轮廓的清晰与模糊,时隐时现的月色带来了变化,也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恰如一位睡美人轻微的呼吸,和着大自然的节奏。入夜,华灯初上,更衬托出天目湖之静、之柔、之飘、之隐 晨起,除了天际尚有些 ...
个人分类: 山川与月|4798 次阅读|1 个评论
金融危机背后的人性—钱塘江之三
吕乃基 2009-2-2 09:18
金融危机中的人性 然而灾难并非互联网之罪。虽然在技术层面,互联网确有改进的余地,更重要的在于背后的人性。 计划者完全理性,具有充分的计算能力与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或者如拉普拉斯所说的,告诉我所有微粒的运动方程,我告诉你百年后的世界会是怎样。这就是所谓第一人性假设,已经在人类历史中 ...
个人分类: 经济|4306 次阅读|3 个评论
金融产业链传递了什么—钱塘江之二
吕乃基 2009-2-1 10:06
金融产业链传递了什么? 产业链的存在就是传递 / 转换某些重要的要素。对金融产业链来说,除价格之外,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流动性、信息、监管、利益和风险。 流动性。 资产证券化的直接目的就是将低流动性的不动产抵押贷款转变为具有高流动性的短期资本或货币工具,从而可以在市场上随时兑现收回资 ...
个人分类: 经济|4629 次阅读|没有评论
金融危机十周年祭——产业哲学视野下的华尔街金融危机
吕乃基 2009-1-31 11:07
金融危机十周年祭——产业哲学视野下的华尔街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过去已近十年。人们往往“好了疮疤忘了痛”。时时触动“疮疤”,以警示“今人”(无论是否亲历),虽疼,却有其价值。 金融产业链 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隐约可见一条现代金融产业链,主要形式是延伸与辐射,前者在于 ...
个人分类: 经济|545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职业教育:高考改革的契机
吕乃基 2009-1-28 17:51
摘要: 当前中国的高考承担弥合二元社会的重任,既要承继历史,又要面向未来。这样的重压扭曲了高考,带来一系列弊病。在相当程度上,职业教育有可能担当这一重任,从而缓解高考指挥棒,进而对中国教育体系产生影响。 关键词: 职业教育;高考;二元社会 & ...
个人分类: 教育|4637 次阅读|2 个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