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的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oshuo 科学网就是关于科学的网……

博文

我的2010——送给自己,送给朋友

已有 3861 次阅读 2010-12-31 00:59 |个人分类:岁月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一个冬日的下午,阳光明媚,冲一杯咖啡靠在窗边,很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还有30多个小时,2010就将匆匆走过,看别人记述一年来的脚步,我也把心放下来,体会久违的冬日艳阳,梳理自己的2010

对于我们来说,所有发生的故事都会在心中找一个属于它自己的位子,而这些故事自然也有次序之分;有的按时间排列,有的以内容分门别类,要想找到它们,就必须记住哪些让我们成长,哪些让我们欢乐,哪些让我们充实,哪些让我们认清自我并为之所触动。回忆什么——回忆的是在故事中我们如何长大。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本职工作永远都是重要的事情。我几乎用了整个2010年的上半年时间在构建一个RNAi的载体,结果总卡在PCR上,可以说只做了四分之一。下半年放下这个工作,建立一个稳定细胞系。说来这几个月确实学到不少技术,也因为摸索儿走了不少弯路。总以为很快就会取得进展,可盼着盼着,一年就走到了头。到现在才完成了一半多,看着还算高兴。因为望着一本本的笔记总算是有几页可以交代了,对实验室是一个交代,也让自己有一个盼头。高兴之余还有些不安,因为之后的工作更重要更困难了。总之还是要继续。这就是我2010年的实验工作。

201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不仅因为世博会开幕了,亚运会召开了;还因为我们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中失去了众多的同胞;而对于我而言,7月我结束了假期旅行的第二天,就又踏上行程,和老徐去新疆干了一个月。这是我第一次到新疆,又重温了戈壁滩上的艰苦生活,品尝辛苦和寂寞的同时也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这也是我在戈壁生活得最久的一次,18天洗一次澡。人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冲破各种自己设定的极限,又一次一次的设定更加遥远的目标并独享其中的快乐。看似平常,有些自恋,却又都是生活;无所谓是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快乐就足够了。

临近年底,王娟寄来了她要我帮她研究的材料,它们属于全新的时代,全新的东西,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今年的文章也该有眉目了。几篇都是之前写的,一直没有时间改,准备卡在年底前一并都投出去。于是到了1227号,在各方催促声中,我自己终于看不过去了;闭关三天,别的什么都没干,把几篇文章一气呵成,全交了出去。到头来还安排了新文章的文献准备工作,在一年临近尽头的时候,终于体会到了高效工作的快感,这也是我的2010,我的研究工作。

 

如果说去新疆是第一次,那2010年我还真是“首访”了不少地方——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徐州。要是把世博的各个国家馆也算上,还真过百了。去的地方多了,自然少不了回忆,有美好的也有痛苦的。结识了新朋友,自然也有老朋友离去。说起我的朋友,2010年还真认识了不少,有同行、有同好;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患难之友也有忘年之交。我的同学里有出过的也有找工作的,有嫁人的也有生孩子的。这里必须要提几个人,这几个人能是必须的。吴珒珒,实验室的小师妹。她那个“珒”字特别难读特别难写。07年我考研的时候见过她。那时我去蹭本科生的课,注意到这个小妹特别爱提问,而且问得很深刻。没想后来就成了同门弟子。这些年虽然了解不多,但她给人的感觉总是和这冬日里的阳光一样温暖。今年出过的路虽然颇为坎坷,但几经周折终算是有了去处。在这里祝福你,一个人在外多多保重。

年初我找到了我三年的初中同学闫晶,而且居然是兰大的同行。他下半年也出过了,似乎也过得不错,当然还有很多人。这么多朋友在外面也很为他们高兴。看看身边还有很多同学正在准备出国,像王君——一个外表温和内容中充满了炙热火焰的大连女孩,当然她还是一位美女!在这个盛夏帮助我修改了一份重要的文稿,现在这篇文稿就要付印,在这里我要说声谢谢!也希望你申请顺利。还有已经在国外的哥哥姐姐们,你们肯定过得好;你们那里没有通胀,没有强拆,没有透水,没有大火,也没有人无故把你们关进去几年再放出来给点补偿;你们有钱花,有房住,有人陪;过着让我们无比羡慕的幸福小日子,让我们恨爹不成刚。想想自己当年差一点也去了,不过现在有了新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奔头,做好了和你们一样,过上幸福的小日子。

 

公元第2010年里,两位“先生”离开了我们,他们迫不及待地前往下一个世界,继续他们的事业,也没来得及打声招呼。

李星学先生,中国科学院的资深院士。我从高一那年与先生开始通信,那时先生已有80高龄,先生不仅给我解答了很多问题,还告诉我很多要做的事。我的第一篇文稿拿给先生看的时候,先生提了很多建议。06年在北大国际古生物大会期间,先生不顾高龄毅然从南京赶来,每天坚持听报告并写下了不少笔记;当时我们都不知道他已患白血病。我与先生平生的唯一一次见面也就在那个美丽的6月。之后我与先生每逢新春必互致贺卡,直到今年这一惯例终结,总觉得有些不习惯。后来先生曾经来过一封信,里面寄了一份剪报,是关于青年人与学术浮躁问题的讨论。先生嘱我认真阅读并写下感想与他交流,但因各种杂务这封信躺在我办公桌上两年终未完成。之后再无先生音讯。上月初惊悉先生病逝,又看苗德岁的缅怀文字,黯然泪下。桌上来信终成绝笔,心中百感交集,也决心尽快完成这篇文稿。

另一位是王念忠老师,所里的老先生。我与他虽不认识,但她一直笔耕不缀,直至驾鹤西去。它是我学习的榜样,值得人们的尊敬。

 

就这样,在一年间各种混杂的心情在我心头翻腾,终于迎来了这一年的倒数第二个下午;能坐在窗前感受冬日里阳光的温度,望着纸上的光线一点点变黄,时光在笔下一点点流逝,换来一段蹉跎的岁月。抬头看着太阳向下挪动一小点位置,2010就这样悄悄走过。其实只有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一年都只有365天,8760个小时;没有人会比别人多一分钟。回头想想我们在忙碌之余有多少时间体会一年来的心情,恐怕绝大多数时间心情总是挤在各种时间的夹缝中,像我这样浪费一个下午实在是奢侈。不过到头来,我也只不过用了八千七百六十分之几个小时来整理将近八千七百六十分之八千七百六十个小时的故事。我能找到幸福感么?

 

这一年,白岩松出版了他的新书《幸福了吗》,我搞不清是问句还是感叹句,于是读了一下。正是从读这本书开始,我有了享受读书的欲望。到这个月,新方总算是折腾完了。我愿意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像今天一样冲一杯咖啡,看它的热气翻滚,它的味道窜入鼻腔;感受它的温度慢慢散去,手里捧上一打文字,细细地琢磨;纵情在奶香玉墨香之间,聆听笔与纸的摩擦……

 

这样的时光太少了。一年到头,手中的文字只是从马丽华的《青藏苍茫》翻到了《灵魂像风》。我们必须通过把各种事情设定deadline来感受工作效率的提高,到年底拼命完成计划以至于没有时间憧憬下一个开始就又匆匆结束。抬头望向窗外,楼宇林立,丝毫不给我们的视觉留下一丝空隙;相反,拼了老命地满足我们窥视的欲望。我以为现在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假期远足是因为他们出现了视觉被阻碍的狂躁。当视线被越来越多的障碍物阻挡,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压力和恐惧而无处宣泄,于是郊外的开阔地成了他们的垃圾场,把一年来的情绪全部扔下挥手走人——换回一颗平静的心和一份安静的时光。

尽管有了论文,有了课题,有了房子,有了桌上那一抹淡黄色的小花;这一年并不会因为这些而放慢脚步,它终将匆匆过去。正因有了这些,让我们觉得往事慢慢地充斥着那个正在老化的心。在这最后的几天里,有些人忙着还没有完成的事;有些人放慢脚步整理一年的故事,有些人把手中的车票化作对亲人思念的符号——这一年,我们一起走过。

网易为7位普通人梳理他们的2010——他们的辛酸与无奈。这7个人用他们的故事感动着周围的人,装点着2010年这个最后的周末。他们的故事被记录,被感知,被其他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别人生活在他们的故事中,他们生活在别人的感动中,最终做出自己义无反顾的选择——于是在这周,被感动的印度人民不惜血本为他们准备了这个浪漫假日里最绚丽的焰火。我也在想,或许有一天我也不再重复今天的故事,放弃探索;去当编辑,去当记者,去主持节目,去以其他的方式为各种辛酸和无奈划上句号;许久不去打扫心中的角落以至于忘记日子匆匆地走过。但我必须要问,为什么我们对这一年中最后的几个小时还这么吝惜呢?

随手记下的事情,也就像田姨桌上的实验小条,越堆越多,最终成为一堆废纸;很多没来得及实现的想法也不得以被拖入了20112011我即将离开南开,成为下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这里写下的文字,送给自己,送给我的朋友们!

年底写贺卡的时候不要忘了送给自己一份祝福!Happy New Year!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1157-399314.html


下一篇:我的2011

4 罗岚 赫英 丁甜 瞿辉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