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文理之辨——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们如何超越“文理”边界?
热度 3 纪语 2022-12-17 07:35
文理之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也许听上去非常自然,然而在美国的很多大学里,什么是“文科”却并不那么容易界定。笔者所在的芝加哥大学,语言学系和文学系同在听上去最“文科”的人文学部下,但是语言学系里既有学者用数理逻辑方法做形式语义学,也有学者专攻计算语言学,还有教授在墨西哥 ...
个人分类: 学问|5287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从陈寅恪先生的史学题看昨日今日学院派
热度 4 纪语 2020-1-10 09:10
小时候读历史大师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说是他们那届庚子留洋的史学方法科目的考试,由陈寅恪先生出题。共三题,其中第二题是中文和英文互译,中文翻译英文选的是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中讲 “舍己为群” 的一段文言文,而英翻中的考题,是下面这么一个讲科学的 ...
个人分类: 学问|6238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我眼中的盖尔曼,兼谈反思科学
热度 6 纪语 2019-5-27 09:32
昨天听闻盖尔曼先生辞世,一些往事涌上心头。我在本科低年级的时候阴差阳错幸运地到他参与创建的圣菲研究所做研究实习。与盖尔曼有过些交流。当时的我是一个之前没什么科研经历的小毛孩,而盖尔曼这样的大人物是我在初中着迷物理科普书的时候就印象深刻的传说中的名字。 ...
个人分类: 学问|13469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6
物理学与脑科学里的“美”与“丑”
热度 8 纪语 2015-3-1 14:12
前几个月去听物理系的凝聚态物理,第一节课,教授在黑板上一字一字郑重地写:“物理中的基本定律——美、对称、简洁( beautiful , symmetrical , elegant )”;而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特征,则是“丑陋、复杂、混沌( ugly, complex, chaotic )”。 我之前知道,对于理论物理学家,尤其是爱因斯坦和他以后 ...
个人分类: 学问|9884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8
亚马逊部落语言撼动乔姆斯基?
热度 8 纪语 2013-7-10 11:08
这几周一直在参加美国语言学会的双年会。上周的电影时间放的是关于著名的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的挑战者,语言学家埃弗雷特( Everett )在亚马逊森林里的纪录片 The Grammar of Happiness 。埃弗雷特本人亲自到场。他本人在亚马逊的一个叫比达哈( Piraha )的部落断断续续生活和研究了三十年。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三 ...
个人分类: 学问|9684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8
《春之祭》、音乐与认知科学
热度 5 纪语 2013-6-4 09:05
这学期上了一门作曲系和音乐理论系的 20 世纪音乐理论课。用一堆数学方法,集合啊矩阵啊什么的理解音乐。然后还要用那些方法自己写曲子。一开始倒还挺兴奋,但是越到后来越觉得差了点什么。说白了那些理论就是十二以内极其冗繁的加减乘除,完全可以编几个程序瞬间搞定(后来才知道老师的丈夫 ...
个人分类: 学问|7029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5
麻省理工教授讲音乐与语言之比较研究
热度 4 纪语 2013-4-11 22:36
上周五听了麻省理工语言学系教授Pesetsky的讲座。他介绍了他和他的同事Jonah Katz提出的关于音乐和语言的关系的新理论。音乐和语言之比较的基本问题是,二者既是有明显区别的,但是它们之间又有惊人的联系和相似。 音乐学和语言学本来看起来是应该老死不相 ...
个人分类: 学问|9289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无调性音乐里的数学?
热度 10 纪语 2013-2-4 13:12
这学期上课,除了钢琴主课以外,还开始修一门给作曲和理论系修的研究生 20 世纪无调性音乐理论——本来在上学期之前我这辈子都还没有修过一门理论课,系里权衡再三把我放到一门高级本科理论课里试一试,本来这学期还要继续,但是我和老师协商决定再往上跳一跳,再往上就只有这门给作曲和理论系修的研究生课了(最尴尬的是 ...
个人分类: 学问|11063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0
由盖尔曼谈物理学中的美与真想到
热度 9 纪语 2012-8-25 18:20
今天突然想问题想到盖尔曼先生在很久以前的 TED 中讲到美和相似性的 问题。 所以拿出来重温一下。 盖尔曼说,一个很惊异的事实是,美是物理学探索中百试不爽的一个检验理论成功的标准。这种美是指数学上的对称和简洁。他用剥洋葱皮为例,当科学家们每深入一个层级,每多剥开一层洋葱皮后,都会发 ...
个人分类: 学问|9157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