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qxiao 博主,广西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医院高管者

博文

送别施焕中教授 精选

已有 38366 次阅读 2009-2-7 11:19 |个人分类:医生-医院-医改|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生活, 医院, 情感, 送别友人, 人才流动, 送别友人, 人才流动

                                           

                                                 

        施焕中教授对我们说“拜拜”了!年前办好了调离手续,今天携全家飞往武汉,正式到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报到履新,就任该院呼吸内科主任,给过去20年的广西医科大学工作经历画上一个句号。

       施博(我们对他的习惯称呼,其姓氏与学位之组合也)!说他是个不可多得的科研奇才,这话保证没有语病。他在自己的职业医生生涯中,始终对自己专业领域的未知数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敏锐性,往往能在别人看似很正常的地方提出很有趣的科研题目来,经他一说,你就会觉得确实很值得去探索;他对课题的研究常常与众不同,综观他的专业论文我们可以看到,其科研成果不是以高端实验技术得分,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和新颖、周密的设计取胜。这种智慧加上勤奋和执著,保证了他能在广西这个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研究条件相对欠缺的地区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且取得“雷人”的成绩。20年间他在国外各种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5篇,这些文章在国际上被他人引用超过460次,刊登这些文章的杂志影响因子超过150分,成为全国同行中的佼佼者,深得同道们尊敬,也受政治人物关注。为此他获得许多的学术头衔和荣誉称号,囊括不少的大奖和实惠。其人其事此处不赘述,有兴趣者请看他本人开设在新浪网上的博客。

       施博曾经是我的学生,因为在他的本科生阶段我给他授过课;但不久他就变成了我的先生,因为在科研成就上他很快就让我自愧佛如,难以望其项背,再也不敢妄称“为师的”了。出于教师的职业敏感,我从一开始就感觉到他是个可造之材,在其大学毕业时极力怂恿,并帮助他留在我工作的科室(那时我是科里的党支部书记),此事在科主任朱树雄教授和老院长叶馥荪教授的鼎力支持下得以如愿,两位老专家都是“慧眼识真金”!此后作为他的上级医生我还曾经想努力培养他成长,报考硕士时极力拉他到我从事的专业。如果成功,今天的施博就是国内顶尖的内分泌专家而不是呼吸专业的了,可惜那时我校内分泌专业还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故而没能留住他,这一直是我深感遗憾的事情。在20多年的接触中,他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始终努力维护地道读书人那种“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在我看来,他这是在维护知识分子的灵魂,唯恐失之而变成纯粹的商人、政客或“机器猫”,这也是他能取得“雷人”科研成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后来我很快就发现,施博的成长无需刻意培养,只要提供合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他自己就可以做出很多创造性的工作。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奇才,不是想培养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那种。这些年我非常用心地培养了20多名优秀的研究生,其中的一些还请施博亲自调教过,试图“克隆”出一、二个施博式的人才,但至今仍然只是美好的愿望,这也可以作为佐证。因此,在送别施博的此时此刻,我尤其为广西科技界深深地感到痛惜。

        施博离开广西的原因很多,但“良禽择木而栖”这句古训的影响恐怕是最主要的,他在骨子里本就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曾经有网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质问我对他的调离有什么感想。记得在先前的博文《与网友的讨论》中我曾提到“广西牌”这个背景对专业人员的影响,这里再转抄作为回答:客观地说,近些年来“我的医院”中许多专家非常努力、非常优秀,有些成绩也很骄人,……。假如工作在北京、上海的同道们握有同样的成绩,许多人应该是国家级的著名专家了,有的甚至可能成为某个领域里的学术权威,领军人物,至少也是全国学会的常委级以上人物,影响力穿透全中国。但“生不逢地”,工作在广西,他们就只能是“广西牌”专家,最多是国内小有名气,想当全国学会常委都很难。“广西牌”使他们影响本领域的穿透力大打折扣,同样的成果别人可能只需七分努力,而他们则要付出十二分,得到认可的说辞还很别致。我曾经随课题组赴京到人民大会堂领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大会组委会点评我们的成果时有一句话如是说:“在广西能做出这样高水平的成果,实属难能可贵”!潜台词里饱含同情,听着让人心情复杂。广西经济相对落后,科技尚欠发达,要改变外界的偏见不容易,需要整个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的全面提升,医院能做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在经历了这种自己很难改变的现实影响后,专家们往往会转而对自身许多问题的重新审视(包括去留问题),这对我们是很不利的。如前所说,只要我们能提供合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施博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当然也就会安心在广西工作;但如果不能,选择离开那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他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且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无论是“闯关东”或是“走西口”,他都想去搏一搏。对于他的调离我既感到无奈又不无担忧,这件事情必然会在广西的专家们思想深处引起不小的震动,影响到队伍的稳定。

        施博离开广西的心情也是复杂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毕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热土难离,他几乎是含泪与我们话别!好在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其背景和实力都比广西医科大学要优越得多,可以为他的事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就此而言,这实际上是其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战略性转移,从一个阵地转到另一个阵地上去,以期更有利于接近战略目标。华中科技大学的人才引进工作十分到家,简直是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三顾茅庐”,主动诚邀施博去任职。他们深谙中国知识分子“士为知己者用”的传统心理特征,求贤之心切、视才之珍贵、待人之诚挚,令施博大受感动,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相信他在那边会干得开心,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事业取得更大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他感到高兴!

(本文2009-02-04曾发表在新浪博客)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1835-213358.html


下一篇:鞭炮伴我过大年

16 刘敏 武夷山 王晓明 薛长国 孟津 吴雄斌 向峥嵘 刘进平 杨远帆 曹聪 杨秀海 李宁 任国鹏 贾淑果 王启云 gzyang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0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