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诗歌情结

已有 2513 次阅读 2017-12-13 22:47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生活随笔

   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要求背《三字经》及若干古诗词。许多内容,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有些虽然识得字,但并不知其义。有几分惭愧。

   回首自己的从小学到高中,语文学习花的时间少,其中一大块又是与诗歌密切相关。也许一定程度上是受父亲影响,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从中学调到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父亲是1962年高中毕业的,那一届全县只有36人参加高考,且全未考上,父亲毕业后“顶编代课”成了一名乡村教师。父亲的语文功底是比较扎实的,喜欢诗歌,会背不少且会用,我很羡慕。家里有一本《唐诗三百首》,我从二年级的时候,父亲鼓励我背一些,之后朗诵。今非昔比,我那会根本不知道幼儿园是咋回事,虚岁7岁直接上小学一年级。因此,比起儿子来,不知道差多远,因为儿子上了三年幼儿园,已经认得好些字,诗歌也会背好些了。要比背诗歌,同小孩没法比,比如我接触《三字经》大概是在30岁之后,我已不大可能背诵全文。一年级的小孩到第二学期,绝大部分都能熟练背诵。

   大约是上高一、高二的时候,琢磨写诗花过不少时间,当年的日记倒是还在,估计会有一些诗歌,有新诗,也有律诗,只是不知道字迹是否仍能看得清。水平方面,非常有限,因为所处的环境、生活的阅历,均乏善可陈。可贵的大概就是——精神可嘉。我曾“斗胆”请语文老师批评指正,语文老师邱老师给予了中肯的建议,建议我多写写随笔。我听进去了,且自以为因此受益。诗歌方面,作为一种兴趣爱好,也还是偶尔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比如我在做高校校报学生编辑的时候,在副刊选刊过一些诗歌,自身也曾发表过为数不多的几首。

   曾有数年,家中的对联,父亲让我来拟好,父亲来写,然后我协助粘贴。几幢老屋是清晚期的建筑,是家族多户共有的,父亲是家族中读书最多的,因此每年除夕贴春联是由父亲主动承担起来的,还是有些“工作量”的,对联有长有短,还有斗方。虽然农历历书等有对联可参考,但是会努力“标新立异”,父子俩还会或斟酌或“推敲”。2005年8月, 应家父之命为自己的婚宴作了一副对联:积极进取而立年喜结良缘喜登金榜洋洋喜气,饮水思源孟秋月笑迎亲朋笑邀师友盈盈笑语。横批:喜笑颜开。原本我是希望父亲来写字,父亲告诉我写毛笔字会抖,另请其同事帮忙。

   我已经有很多年不写诗歌了。原因是“没时间”、“没心情”,较为“残酷”的是,我结识的师友中,偏偏有多位诗人,其中数位出版过诗集并获签赠,令我好生羡慕。近段时间,有位新近任高校馆馆长的好友,在QQ空间中几乎天天都有诗作,事事皆成诗歌(有不少是词作),功力日新月异,令我七分羡慕两分嫉妒一分恨,咋就那么有才还那么有闲呢?

   老陆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不知道是否可以借他老人家的“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稍安勿燥?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1089550.html

上一篇:《图书馆报》刊发随笔辑录
下一篇:《图书馆报》之“圕人堂话题”辑录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