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有一种牵挂叫文丰笔健

已有 3722 次阅读 2020-8-19 11:28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生活随笔

    身为凡夫俗子,有着七情六欲,牵挂种种。于我,有一种牵挂叫文丰笔健。

    我最早知悉这个词,印象中是大学时代投稿收到编辑回信中出现的。《天津日报》肖秋生先生给我回信,鼓励我写随笔,文末的祝愿语中出现,署名是秋子。我试图找出这封信(应该还保留着),结果只找出了两封回信的信封及其中一封回信的内容,时间是1997年7月22日,内容为“为本版写稿即为通讯员,业余作者。其稿件参与公平竞争,以质取胜。本版文章以叙事为主,抒情为辅,强调讲故事。《父》文在此方面尚有欠缺。肖秋生 97.7.22”。另一封可能出现“文丰笔健”祝愿语的未找到,颇为遗憾。我对“文丰笔健”四个字格外喜爱, 有一种向往或神往,实际影响着我。我会用以下词语进一步阐释:优质高产,笔力雄健,才思敏捷,文笔优美,喜闻乐见,源源不断。

    前些日子,居然梦到有数篇论文在等审稿结果,投稿投的什么内容想不起来。看来是心系学术,朝思暮想。之前还梦见过数回,学生时代若干投稿发表了,但却没收到样刊,找不到样刊。有段时间确实格外勤快,投过不少稿件,包括小小说、随笔、小幽默等等。《南风窗》曾录用两则小幽默,收到40元稿费,美滋滋的。因为那会我的生活费,每天为6元左右。除了高校校报刊发的文字,社会报纸、期刊的若干投稿,属于杳无音讯的。那会的投稿是方格格子一个字一个字写的,大多未留底稿。或许因为曾经播洒希望,若干年后仍念念不忘。

    受到诸多制约,我读的书少,社会阅历、生活阅历均平淡无奇。稍微有点与众不同的是,在持续书写与思考,与此同时,在做些努力充实与提高。我从10岁开始写日记,实际坚持了很多年。2005年至今是写博文,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类日记”。我早年的日记、书信等,大多仍保留着。只是,时过境迁,大多看不上了,或者属于没工夫再读了。偶尔重温一两篇,感觉稚嫩归稚嫩,但觉得还是有些许味道,我会选择继续保留,或许算是“敝帚自珍”。

    当前,各种禁忌或者说需要注意的方面甚多。圕人堂专题博文,多是我在“供货”,早已意兴阑珊,勉强撑持,与初衷相距甚远。从2019年开始想了一招,推“圕人堂文摘”,一方面算是试图做些类科学普及工作,一方面省点力气(相对推出纯原创文字会省点力)。实践表明,也不好做。比如2019年2月做的“图书馆领域常见名词选辑”,该摘编原本是比较受欢迎的,发布之后被屏蔽(可能的原因出现了不能碰的字词)。冷不丁被屏蔽,或者发布时直接被系统屏蔽,无法通过审核,屡见不鲜。博文中,尤其是周讯中,部分字词需要技术处理,比如用拼音代替或者换表述等,这样的工作基本是依靠“直觉”,有的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找错、纠错。之前形容周讯的发布环节为“周考”,考试时间一小时甚至数小时是比较经常遇到的事情。2020年,没敢主动为圕人堂专题约稿。一方面是圕人堂化缘能力退化,稿费吃紧;另一方面是,无法预料能否发布出来(需要通过两道关:一是系统的自动检测,二是人工审核),自身写的内容也存在发布不出来的,如是约稿无法发布出来更为尴尬。上述信息,算是圕人堂“群务公开”范畴。期待有助于增进了解,共同呵护,共知共建共享,让圕人更好的受益。

    也许是一种机缘。我与图书、期刊、报纸等是有缘的,且行且珍惜,一直在努力经营着、维系着,因此,牵肠挂肚、魂牵梦萦。如果再进一步追问“文丰笔健”为了什么?这类思考,其实是相伴相随的,但很难准确回答。简答一下便是:有所乐,有所为,积极进取,拥抱生活。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1246964.html

上一篇:港城地方文献,荟聚德平书店
下一篇:图书馆界的“17年”研究果实熟了

2 郑永军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