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赠书心情

已有 3412 次阅读 2016-3-19 23:03 |个人分类:闲情偶寄|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随笔, 学术生活

   每一本书出版之后,我都会尽可能及时赠送一些。最近这一本也不例外,但心情有所不同。

   上周一出版社责任编辑告知拙作(王启云著.图书馆学散论——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2.)样书50册发出。我立即对50册书的去向进行“规划”。列了份清单,部分赠书对象需要确定通信地址。“为书找人”的工作不轻松,赠书对象大致是师长、朋友、亲戚,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对方可能会开心的或者对对方有一定帮助的,可以说是基于感恩与感谢。

   为了兼顾节约与效率,我选择邮寄印刷品及快递两种方式,可以邮寄的尽可能邮寄。因为邮寄的成本是3.3元(0.5元信封+2.8元邮费),快递的费用,我选的一家是省内6元,外省10元为主(有的要12元甚至更多)。书本身以作者身份去买,也需要近40元一本。累计起来于我是一笔开支。

   我出版的数本书归属学术图书范畴。据任翔先生《海外学术图书出版面临三方面挑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3928-961273.html)“从全球范围看,学术图书出版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传统出版模式面临3 方面严峻挑战:图书馆等机构市场购买力不足,读者对学术图书的阅读需求减少,以及学术图书的传播价值日益受到质疑。”“据统计,目前英文学术图书的平均印数(包括电子书销量)已经下滑到了200-300 册。”“学术图书市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读方’市场——写的人越来越多,读的人越来越少。这一市场变迁,正在影响和改变学术图书出版的商业模式与运营规则。”“越来越多的学术图书出版商,甚至包括著名出版品牌,开始从商业角度思考学术图书的供需变化,并试图从作者方获取更大利益,尤其是无偿获取作者的智慧劳动成果,低成本占有学术版权资源。很多情况下,学术图书作者只关注自己的作品能否出版,而不太关注稿酬收益和版权所有,所以出版商只要出版图书,只要凭借自己的品牌效应颁发给作者认可其学术成果的‘出版凭据’,就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占有作品版权。”“学术出版的商业模式由此发生微妙变化,无论追求单品种收益的印刷模式,还是追求规模范畴经济(Economics of Scale and Scope)的打包模式(Big Bundle),都开始让位于以囤积学术版权为核心的资源模式。原则上讲,只要质量达到基本标准,品种多多益善。 换言之, 出版商筛选把关的职责开始弱化;对学者而言,出版学术图书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当然,销量与读者越来越少。”上述言论堪称真知灼见,其中滋味,可谓感同身受。

   有人曾向我打听我的书是怎么卖的?其实我算比较幸运,我出版的数本书,我自身从未卖过书,赠了一些、买了一些。也就是我自身不用操心销售的事情,出版社方面做主。有人曾向我索书,甚至以机构名义索书,一下子要若干本,其实自身从未想过向机构赠书(自身所在机构除外)。也许有人以为是白云出版的《月子》,可以随便取用。然而,对于我来说,其实我也不那么宽裕。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图书馆员,我的出版费用及赠书费用,可以说是自身的脑力与体力付出,加上各方支持与提携所得来的,可谓来之不易。

   对待赠书这事,我算是比较认真的,也有一些经验了。出版社之前发物流发错书,重发的今日上午10点收到,收到之后立即寄送。因为字太丑,原来纠结半天是否签名,上午原打算签名免了盖个印,收到书之后,发现书是带膜的,干脆不拆。这省了不少功夫,就是觉得有点对不住大家。由于前期已买好信封并写好通信信息,快递也事先联系了。因此比较顺畅,花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办妥。办妥之后,还向可能需要提醒的赠书对象提醒留意查收。尽可能地避免寄丢,曾经为寄一本书寄过4次才寄达(邮局+快递)。办妥之后,感觉如释重负。因为上周我索要通信地址时,告知人家是本周寄出。经历了一点小波折,赶上了“本周六”,算是言行一致了。

   赠书这事是需要勇气的。我的勇气多半源于“无知无畏”。我的第一本书,我视之我做的第一只小板凳,我在努力越做越好。实际上,确实是每做一只均有进步。

   自2005年1月28日开始写博客,已有11年多,期间未曾中断。有的人瞧不起“博文”,我出“博客书”出了三次,据个人的观察与判断是“有点意义的”,我做不来“大事”就努力做点“小事”,因此我选择了坚持。读秀平台上的收藏馆数可以作为一个观测点,第1本(2011年12月出版)有180家,第2本(2013年8月出版)有124家,第3本我期待有更多,因为第3本是尤为用心的,个人用心、出版社方(包括责任编辑、审稿与校对人员)也非常用心,自认为此次这本,从内容到图书版式,乃至所用的纸张,均较上一本有所进步。第二个观测点是我自身收藏近千册图情专业图书,购买的为主,也有师友赠送的,我的收藏是为了用的,以我有限的学力、目力,我认为我所做的非主流工作,时间或将证明是有益的补充。

   我希望赠书对象收到书之后,是愉悦的;如蒙不吝教正,荣幸之至。给予我帮助与支持的人有许多,我难以做到一一赠送,不周之处,尚祈谅解。


延伸阅读:

《图书馆学散论——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前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958853.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963638.html

上一篇:Brown Biggers获美国《图书馆杂志》的2016年非专业馆员奖
下一篇:圕人堂“学《规程》,用《规程》”征文启事

7 姬扬 史晓雷 曾荣昌 武夷山 俞立平 刘欣 魏青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