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九十年代初学校的“承包”和“聘任”

已有 1770 次阅读 2022-10-20 22:56 |个人分类:往事钩沉|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虽然人们说到80年代往往很神往,但“过去的好时光”往往只是幻觉和臆想。90年代高校的总体氛围并不乐观,尤其是对青年教师。

 

1992年上半年酝酿工资奖金教研室“承包制”。学校负责工资单上的钱和每小时1.5元的基本课时费。其余的钱,包括年终奖200元、教师节50元、每月5元奖金和自费工资(原来记录如此,但我想不起了是什么,可能是从项目中提取的钱)由教师创收解决。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体育、制图、力学等基础课教研室,学校格外优待,负担创收解决部分80%,另20%由系里负担。力学教研室所属的机械系里说没有钱,要教研室自己挣。

 

理论力学教研室除个别青年老师外,都是教书匠,没有挣钱的能力和渠道。幸运的是,后来有两位青椒下海了,就是到校外干活了。他们每年交2000元,此外工资奖金照发。如果需要教学工作量,可以安排其他老师上他们名下的课,他们给报酬每小时5元。他们交的钱应该算是教研室的“创收”。

 

年底时,学校又准备出台“聘任制”方案。教学和研究累计标准为250小时,教学直接按课时算,研究按项目论文等折算。完成200小时以上全聘,166以下缓聘,两者之间半聘。聘任状态影响晋级、调资和分房。教学课时每小时4元,科研课时2元,校内立项、论文仅记工作量没有报酬。上述绩效,对前述基础课教研室学校承担90%,其他教研室70%

 

现在推测,当时学校搞“聘任”的目的似乎并不是要提高产出绩效,只是希望减少开支。感觉那个方案并没有实施。教师的经济压力已经很大了。随后两三年,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上级要求不拖过月),好在还是足额发放。当时学校财务经常因为没有现金,无法办理报销。因此初到上海看到《财务不缺钱》,很意外,留下深刻印象。

 

顺便说一下当年收入。92年上半年我是晋升两年的讲师,工资单上每月不到210元。大学同学邹积国去深圳高就,似乎在华为(记不准),月薪3000多,是我的15倍。鞍山的物价,所谓美国炸鸡一只25元左右,女儿喝的进口品牌奶粉0.45kg一袋20元左右(她肠胃弱,吃国产奶粉和米糊就拉肚子),外国品牌米粉也很贵。当然,那时候房子便宜。1993年学校分给我两室户只收1.5万。只是很难分到。我是所谓“无房户”,分房时为入职9年多、结婚近6年、小孩3岁多的副高。能分到房子,主要是因为我前一年破格晋升副教授(30年前的一则简讯)。不然分房可能还要等上几年。

 

当然,我个人的感知未必全面反映那时候的生活。很难说是一叶知秋,还是管中窥豹。更何况,我那时候过得其实也挺开心,并没有觉得多艰难。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0220-1360248.html

上一篇:扬州个园之古园
下一篇:徐家汇空中绿地

5 王安良 张晓良 刁承泰 郑强 冯圣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