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生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tiscience

博文

河大学生读书笔记之五:中国科学界需要自律和他律

已有 3419 次阅读 2010-1-2 21:4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

中国科学界需要自律和他律
——山崎茂明《科学家的不端行为》的启示
08传播学   莫铮
近期,不断有媒体提出我国高等学校的教授、科研人员学术造假、剽窃等新闻,中国科学界被学术腐败的阴影所笼罩。频频见光的学术不断行为使得我国整治科研人员诚信问题成为新时期的重点工作。
    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界、政界开始关心学术腐败问题,我总认为只有中国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此猖獗,直到读到日本学者山崎茂明所著的《科学家的不断行为》(日文原著发表于2002年,中文译文2005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一书时,我才了解到科学家、学者的不端行为不仅存在于我国,而且在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发生的历史更为悠久。
在《科学家的不端行为》中,山崎先生通过列举真实的事件和详细的统计数据,说明了这种行为存在的普遍性。他指出随着科学的全球化,科学已经跨越了国界、人种、性别、组织、地位、身份、年龄的差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在科技全球化,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同时,也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国与国之间沟通的越密切,交流与深厚,越容易产生攀比,国家间研究开发的竞争,使得科学界的不端行为蔓延全球。
山崎茂明在全书前言的部分首先阐明了写作目的,即“并非揭示科学界的丑闻,而是出于从正面加以研究的目的。”他以“发表研究成果过程中发生的不端行为”为中心,将科学活动以一种随处可见的形式,向人们阐述透过相关现象考察科学界中的种种问题。
全书大致归纳为三个部分。一是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科学界不端行为的表现和分析,以及这些国家处理不端行为所采取的措施。第二部分是阐述了在美国被指出有科学不端行为的日本科学家的行为和处理结果。第三部分是为日本政府和科学家们在以后应该怎样做,采取怎样的应多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全书主要内容不足200页,但是山崎先生用他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对真理的追求与向往,对祖国科学事业的负责态度,以客观实际的角度,以人性化的批判手法,从各国具体的学术环境和整个世界的大环境,对科学家的不端行为产生的背景和深层次的根源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
山崎茂明虽然是针对日本国内存在的科学不端行为的现象而萌发的写作意图,但是日本存在的许多问题和我国存在的问题十分相似。所以,这本书不仅能够使我们了解日本和欧美等国科学家中存在的问题和各国的对策,还对如何认识我国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具有启发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技术逐渐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但是和其他国家一样,科学研究在中国也开始变得功利化。科学不再是以探索奥秘、奉献人类的纯科学,而是成为一种科学家谋生的职业,一种活力的社会活动。像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等中国老一代科学家一心只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终生的人已经很少看到了。现在的研究者迫于导师的压力和经费的限制,促使他们在没有成果的时候编造结果,凑论文数量。粗制滥造、拼凑编造的论文因此得以发表,使我国的论文之间数量不见质量。
通过阅读山崎茂明的这本书,在我看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必须借鉴其他成功国家的措施,“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力保我国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在这里,我说的“他律”是指中国要建立一种严谨、完善的社会监督和审查制度。山崎茂明在书中用大概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了美国的研究诚信办公室的内部机构以及诚信办公室在处理科学不端行为的方式方法,这对我国建立相关机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①在严格的法律约束前提施行人性化的审查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山崎先生指出,由于科学家从事的研究一向难度很大,承受着来自多方的压力,所以对于一些犯错误的研究者不能采用批判的态度,这往往会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在我国动辄就将不端行为定义为学术丑闻,这在山崎先生的书中都是错误的解决策略。他把审查机构由“科学界的警察”强调为“将科学研究的诚信推向前进的组织”,这在以往人们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中更显得更加人性化,也符合我国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
②重视基础教育。
山崎茂明指出“作为不端行为的预防措施,教育与启蒙比调查更为重要”。可见,要消除不端行为,就像预防流感一样,教育与启蒙活动是成功的关键。近些年,我国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率最高的是高校。高等学校是我国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大学是我国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因此,应当从大学生开始就进行与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发表的相关的伦理教育。让大学生一入学就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今后学术上出现问题。这种措施,不仅可以教育学生,对于接受教学任务的教职员工也是一种变相教育。
③适度的科技传播——媒体的力量。
老百姓所得到的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信息,大都是依靠电视、收音机、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可是在我国真正能够写好科学报道的记者和专栏作家少之又少。在山崎茂明的调查中,他发现在欧洲科学编辑者协会中,会员半数是研究人员。也就是说在审查过程中,这些研究人员多少会利用职务之便发表错误的文章。这就要求了新闻从业人员作为“无冕之王”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加强自身科学知识方面的修养同时,本着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催化剂的特点,广泛传播有关造假事件新闻的同时,不夸大、不炒作,排除人身攻击,保证舆论的正确方向,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山崎先生在书中提到“在走向信息公开化的过程中,即便是体制上做出了改进,但如果人们的意识不发生变化的话,也很难使制度上的东西得到恰当的应用。”[2]这也就是说,在解决科学不端行为的问题上,关键在于研究人员的“自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甫祥院士指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家必须加强自律,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责任感,做高尚道德情操的践行者”。[3]只有研究人员自身意识到自己的职责,自己的历史使命,才能真正改变学术不端行为不断涌现的现状。
科学不端行为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奢望完全根除不端行为,就像我们不能根除流感一样。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抵御来自各方利益诱惑的自身道德修养和完善、高效的外部控制机制。“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才能保证我国科学事业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山崎茂明(日)著,杨舰、程远远、炎凌纳译,《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41
[2]《高层观点》,2006年,第21卷,第4期,《路甫祥:科学道德建设要“四管其下”》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2-283713.html

上一篇:河大学生读书笔记之四: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一篇:河大学生读书笔记之六:读了环境工程之后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5: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