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为什么报刊社刊登作者作品可以不与作者签订书面合同(外二则)

已有 8520 次阅读 2009-10-21 22:47 |个人分类:编辑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学术期刊博文大赛

 

        “报社、期刊社刊登作者的作品可以不与作者签订书面合同”,这是一个不少博友还不清楚或还存在模糊认识的问题,值得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讨论。本篇博文试图分析为什么报社、期刊社刊登作者的作品可以不与作者签订书面合同,同时附带分析一稿多投的界定,以及如何判定投稿两个广大博友关心的问题。如有谬误之处,诚望广大博友指出并予以赐教。

一、作者一经向报刊社投稿,就意味着已经和报刊社达成出版协议,并授权报刊社专有出版。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第二十三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的,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是报社、期刊社刊登作品除外。”《著作权法2001修正》第三十二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两条规定说明,报刊社专有刊登作者的作品可以不与作者签订书面协议;作者一经向报刊投稿,就意味着作者已经同意报刊社专有使用其作品(作者与报刊社另有约定的情况除外),不需要再签订合同来明确其是否同意报刊社使用其作品。

这个规定不仅适合普通报刊,同样适合学术期刊。

二、“报社、期刊社刊登作者的作品可以不与作者签订书面合同”的规定,更多地是从出版单位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来考虑的。

以《人民日报》为例,该报目前每天20个版面,除去新闻稿,每天一般都要刊登近百篇稿件,一年算下来大约要刊登四五万篇稿件。如果每位作者来稿,报社都必须和作者签署书面出版协议,且每个作者的出版要求都允许千奇百怪,那么,这个工作不仅不可能可持续进行下去,而且,对于那些具有很强时效性和针对性的评论文章,通过艰难谈判签订好书面出版协议再刊登见报,到时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期刊出版的情况也类似,尽管其出版周期要比报纸长,但与图书出版相比,每个月刊登的作品量同样相当可观。以《科技导报》半月刊为例,我刊每月刊登学术论文近40篇,各类评论性文章约20篇,如果每篇来稿都要和作者签订出版协议,全年就要签订700多份出版协议。对于只有十几个工作人员的期刊编辑部来说,这样的工作量将不堪重负。

相反,受人力资源和书号等限制,图书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却是有限的。六七年前,我曾在一家大学出版社担任社长,当时,我所在的那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出版社每年新版图书还不到200种,重版图书大约150种,每年只需与作者签订不到400份的出版协议,但整个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却多达近百人。

我个人理解,从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来考虑,报刊社也不应该和作者签订书面出版协议;否则,报刊社将是一个没有任何效率的单位,评论的新闻性、学术论文的时效性等都将因工作效率的降低而得不到保障。

三、报刊作品和图书作品的出版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了出版单位与作者签订出版协议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相对而言,出版社出版图书比报刊社出版报刊要复杂。就单个作品而言,一本图书的文字量通常比报刊上刊登的一篇学术论文或一篇文学作品等要大,作者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协议时需要协商的事情也更多:(1)是授权出版社以一种文字(如中文)专有出版,还是授权出版社以多种文字形式专有出版;(2)同种文字如中文,是授权出版社仅以简体字出版,还是仅以繁体字出版,或是同时授权出版社可以出版简体、繁体文本;(3)是仅授权图书的纸介质出版物出版,还是同时授权网络出版、电子出版;(4)稿酬是一次性支付,还是按版税形式支付,或是按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方式支付;(5)图书若重版,上述问题又如何约定。如此问题,作者和出版社要是较真的话,还可以列出很多很多。

以上所述还只是从著作权人的角度考虑,如果站在出版社的立场来考虑,出版协议牵涉的问题同样众多:(1)这部图书市场前景如何,能不能为出版社挣钱?——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确实很有学术或文化价值的图书出版社却不愿意出版的原因之一;(2)这部图书作者能否按时完成?(3)为保险起见,作者最好能包销一部分图书;等等。

而报刊出版相对简单。(1)作品出版的文字形式是限定了的。按我国现行的出版规定,中文学术期刊里就不允许刊载英文论文,英文学术期刊也不允许夹载中文论文,报纸也如此。(2)稿酬支付的形式也是固定的。报刊的稿酬没有图书稿酬所提到的后面那两种支付形式。(3)报刊刊载的作品不存在重印的问题,只存在汇编的问题。(4)只有网络出版和电子出版是一个有争议并应该认真讨论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通常,报刊社都采取先下手为强的办法,先行制订了“霸王条款”:“投寄给本刊的稿件自发表之日起,其专有出版权和网络出版权即授予本刊,允许本刊在本刊网站和本刊授权的网站上传播。”

由此可见,作者投寄报刊社稿件时,需要和出版单位约定的事项已经很少,且重要的事项已经通过《著作权法》约定好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报社、期刊社刊登作者的作品时,如果还要去与作者签订书面合同,那就显得多此一举了。

四、报社、期刊社刊登作者的作品可以不与作者签订书面合同”的规定,实际上也是作者和报刊社共同维护各自的权益最终博弈的结果。

当然,从充分保证著作权人的权益角度出发,如果修改《著作权法》,规定报社、期刊社刊登作者的作品时,必须与作者签订书面合同,也是完全有道理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将不得不以牺牲出版的效率为代价,将有可能使得科学家的创新研究成果因为要与学术期刊协商签署书面出版协议而耽误最佳出版时机,最终导致学术论文首发权的丧失,使得作者多年来辛辛苦苦的劳动付诸东流。将有可能使时评家一篇精彩的时论因为要与报纸协商签署书面出版协议而失去时效性,最终导致文章一文不值,同样使得作者的劳动变得毫无意义。

如此看来,“报社、期刊社刊登作者的作品可以不与作者签订书面合同”,实际上也是作者和报刊社共同维护各自的权益最终博弈的结果。

 

注:“外二则”等我写完后再上载。请各位博友原谅。

又:“外二则”没有想到写成了又一篇博文,只好放进10月22日的博文中。抱歉。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

3】苏青的博文:转载还是发表,本不是一个问题。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7-264117.html

上一篇:娄成后院士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
下一篇:“一稿多投”问题浅析(外一则)

12 陈龙珠 梁进 陈儒军 蒋永华 曹广福 周春雷 王坤杰 苗元华 柳东阳 尤明庆 唐常杰 刘晓瑭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