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新年寄语

已有 4694 次阅读 2010-1-6 22:27 |个人分类:编辑心得|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新年, 科技导报, 科学技术, 祝愿

将刊载在《科技导报》2009年第1期

 

光阴冉冉,白驹过隙,又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当元旦的钟声敲响,中国巨轮驶进了更加生气勃勃的2010年。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2008年和2009年,本刊编辑部分别以“做个好博士生和博士后”、“做个好专家和好教授”、“做个好博导”、“我们需要学术大师”,以及“做个世界级的专家”、“学会在课题上与人交替领跑”、“不仅要听别人‘讲故事’,更要自己‘讲故事’”、“流行的‘成功学’不值得效仿”为主题,向科技界献上新年寄语,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以下是本刊编辑部献给科技界的2010年新年寄语。

要避免学术上的“看电影”现象。新年期间的贺岁片是中国人文化生活中的一道靓丽风景,你被电影里的故事所吸引,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其实,你根本不用关心周围的人是如何看电影的,这是我们很容易在电影院看到的现象。但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这种“看电影”现象正在妨碍我们成为科技强国。有人只关心自己的课题、自己的实验,为此,他们终年累月地不屑于参加学术交流,不屑于参加科学共同体的活动,甚至发表学术论文也只是迫于给晋升职称积累“分数”。也许,你从来没有想到过,你周围的科学共同体及你的同事们积极参与的学术交流,其实正是你学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的周围值得你关注和重视。你会看到成功的科学家经常出现在学术交流中,本专业的学术会议他们一个不拉,本专业的学术期刊总能发现他们的论文和身影。在学术会议上,他们总是坐在会议的前排,总是与演讲者做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当他们做学术报告时,你会受到激励,你看到了科学的荣誉、成功的价值。最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成为这个专业的领军人物。

“长跑”不用“抢跑”劲。你一定观赏过长跑运动,你也一定观赏过短跑运动。这两种运动都是关于速度的竞争,但它们是一样的吗?在百米短跑中,起跑的速度至关重要,以至于“抢跑”或“不易发现”的抢跑成为运动员耿耿于怀的“追求”。但在马拉松运动中,一两秒钟的抢跑是毫无意义的。作家郑渊洁说过:“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如果是马拉松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起跑线上论输赢。值得指出的是,科学研究在本质上不是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为此,本刊2009年《新年寄语》郑重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学会在课题上与人交替领跑”。你的成功是一辈子的事情,没有必要每一天都去拼“短跑”。你真有精力天天都成为“破格”、“抢跑”、“擦边球”、“加分”这样的幸运儿吗?媒体宣传的“小神童”、“少年大学生”“高考状元”、“最年轻的……”这样一些个案,无意中竟然把许许多多的家长和孩子拖入了天天搞“短跑”的窘迫境地。这种现象值得深思。有材料表明,10.7%的科技工作者经常甚至频繁觉得活着没有意思,35.7%经常甚至每天感到精力下降、易疲劳,22.4%经常感到失眠痛苦,24.6%经常甚至频繁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26%经常出现情绪波动。我们需要一支健康、豁达的科技人员队伍。我们衷心希望本刊寄语不仅能为你送上一份打拼的智力,更能为你增添一点走向成功的耐力和意志力。该休息就休息吧,即使是好几天的旅游,你也可以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些都不会影响你走向成功的行进速度。记住,人生的成功和科学研究一样,都是一场“马拉松”,你不必为了“慢”了一会儿而恐慌。

有了高原和高山,才有高峰。中国正在攀登世界科技强国高峰,“科教兴国”战略无疑是其中强大的动力之源。自1978年“科学的春天”以来,我们看到了许多堪称领先的科研成果。但科技领域大规模的战略推进,也使许多人添了一些浮躁,只关注高峰,不关注别的,好像没有青藏高原,没有喜马拉雅山,就会有珠穆朗玛峰。我们不应该如此乐观。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上,是不会长出中国的珠穆朗玛峰的。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虽有成千上万所高校、研究所和开发机构,但仅仅30年的积累远远不足以支撑我们在更多的领域登上科技高峰。在学术论文中关注积累是当务之急。在学术论文中加上“时间”因素,你会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发展和积累的生命之“链”。把你们的科学研究放入这个“链”中,是一种神圣的职责和崇高的荣誉。要重视学术论文中同行工作的引用和评价。不仅国际上的论文要引用,中国科研人员的也要引用。这些被引用的论文构成了你学术论文中的“上位论文”。实际情况是,在国内学术期刊上的一些学术论文中,“上位论文”并不来自这样的“链”,也不贡献于这样的“链”。有些人干脆自己宣布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又说不出“高原”和“高山”在哪里。这里也有期刊编辑方面的责任:如果期刊社、出版社都不浮躁,就不会诞生浮躁的学术论文。

学会在科学共同体层面思考科研。本刊在2008年《新年寄语》中曾呼吁:“我们需要学术大师”。这个题目仍然需要中国科技界高度重视。我们不是没有优秀的甚至杰出的科学家,但我们仍然缺乏学术大师。当我们把眼光投到国际视野,我们可能发现,我们不缺战术意义上的“神枪手”之类的优秀人才,我们也不缺战役意义上能够带领一个团队的“营长”、“团长”之类的杰出指挥人才,但我们缺乏战略意义上的学术大师。这样的大师,超脱了个人层面、学科组层面,能够站在本专业(本领域)科学共同体的层面进行思考和研究,他们有一种把本专业(国内国外)许许多多科研人员分散的、独立的智慧整合上升为科学共同体的集体(整体)智慧的能力。我们在中国科技界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很难得碰上这种智慧的结晶。没有高原和高山,哪会有高峰?请关注科学共同体。需要指出的是,学术大师必产生于科学共同体的有分量的综述报告、学术专著和那些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学术活动之中。让我们以更高的质量开展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新的一年伴随着牛奔虎啸来到了,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新年的曙光,拥抱新的一年里美好的憧憬和希望。祝愿我们的读者、作者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事业发达,阖家欢乐,万事如意。祝愿中国的科学技术虎年虎虎生威!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7-284851.html

上一篇:2009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下一篇:老天爷的微笑

18 武夷山 刘玉平 任胜利 马昌凤 梁进 罗帆 曹聪 杨秀海 陈国文 孔玉侠 吕喆 王启云 苗元华 柳东阳 陈湘明 李泳 左正伟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