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漫谈主题征文来稿标题的制作——以“我与科协”征文活动为例

已有 4260 次阅读 2007-7-3 09:01 |个人分类:编辑心得|关键词:学者| 文章, 标题, 写作, 征文

        

          所谓主题征文,就是以具体的某个题目或确定的内容范围,面向特定的人群、行业或者社会公众,征集相关的看法、感想、经历等文字的作品形式。在我国,各行各业、不同地区每年都要开展大量不同主题的征文活动,不少征文还择优编辑成书公开出版发行,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征集、反映民众心声的重要文化形式。

        但是,对于编辑来讲,主题征文乃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具有作品主题限定,作者水平参差不齐,对来稿的内容要求不同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等特点,从而使大量来稿出现了诸如标题重复、平淡、副题太长等特殊问题。笔者曾参与策划2006年中国科协举办的“我与科协”征文活动,并担任《“我与科协”征文优秀作品集》图书编辑,切身感受并认识到,在将优秀征文汇编成书的过程中,每篇文章标题的修改、拟定和制作乃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环节。

       虽然主题征文是一种广泛开展的文化活动,但是,目前对于主题征文作品编辑的学术探讨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笔者通过“‘我与科协’征文活动”的个案,试图对主题征文作品在标题上存在的“先天缺陷”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并试图提出修改、制作标题的若干原则和技巧。 

一、主题征文的“题目之痛”

        一项主题征文活动,尤其是面向全国开展的主题征文活动,动辄会征集到成千上万的来稿。来稿作者的经历、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大部分情况下为非文学专业人士的特点,使得这些来稿的文字水平差异巨大且整体偏低;不过,只要是有感而发,情感真实,来稿就会有动人可取之处。但是,大量主题征文来稿的标题却如同“阿喀流斯之踵”有着同样致命的弱点——雷同、类似、平淡、副题太长等问题,这不仅直接破坏了审稿人对来稿的阅读兴趣,影响了审稿人对来稿质量的准确判断,更给后期的编辑出版成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1) 标题雷同或类似

        主题征文来稿中,最容易出现也是最明显的症疾就是标题的大量雷同:标题或者直接“撞车”,或者文辞类似、相近。标题无意的相似,使得来稿内容的精彩个性被“埋没”,继而在评选优秀来稿中容易被忽略。

        例如,在“‘我与科协’征文活动”征集到的1245篇随笔、散文、诗歌等来稿中,直接以征文的主题“我与科协”或“我和科协”为标题的就有56篇之多,“我与学会”、“我与科普”等类似标题比比皆是,而“我与科协有缘”、“我与科协的情缘”、“我与科协结情缘”这样只有一字之差的标题也随时可见。另一种情况是标题类似,例如,“我爱科协”、“情系科协”、“科协工作大有作为”、“科协是成就事业的舞台”等标题,虽然文字并不相同,但标题的模式、语言风格却十分雷同、一致。此外,还有不少来稿用“第一次亲密接触”等社会流行语做标题,标题“撞车”现象也不少见。

    (2) 标题冗长或滥用副题

       在主题征文来稿中,还往往会出现标题冗长、滥用副题的问题,造成作品“头部”过大,不符合标题简洁明了的原则。

        在“‘我与科协’征文活动”来稿中,类似于“重庆江北老科协让我再次获得服务于社会的机会”、“我与西安科普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普及科学技术”、“社会责任使我与科协结下的不解之缘”的超长标题并不鲜见,“科协是我的引路人——记我参加科协的一次有意义的科普活动”这样带有长长副标题的来稿同样可以信手拈来。

    (3) 标题平淡乏味或不恰当

        除标题“撞车”、滥用副题这种显性症疾之外,标题平淡无味或设置不当也是主题征文来稿中的一大弊病。不少来稿叙述的经历、情感很独特,也很感人,却由于标题过于“大路货”,使得文章魅力顿失。“‘我与科协’征文活动”优秀来稿并不少见,但是,精彩的标题却非常罕见。“我爱科协”、“我热爱测绘学会”、“在集体中成长”、“科协伴我成长”、“科协在我心中”、“科普偶感”等标题俯首皆是,“闲事几桩话新远”、“赖有神笔绘宏图”、“石榴花儿开”、“科协送来‘及时雨’”等优秀标题却少之又少。

       在主题征文中,还有一种情况是来稿的标题设置不当:或是不准确,或是文题不符,或是故作新奇而失当。例如,“我与科协”有一篇来稿征文的标题“我与科协的俄底甫斯情结”,就属于典型的不恰当标题,因为“俄底甫斯情结”乃是指西方心理学上偏执的所谓恋母情结,这里用来表示作者与科协的关系显然失当;还有不少作者动辄使用“第一次亲密接触”这类社会流行语做标题,与“我与科协”征文主题和语境就显得不那么协调了。 

二、标题是主题征文的“先天病灶”

       根据笔者对“‘我与科协’征文活动”来稿的分析研究,主题征文标题的缺陷其实是这种活动形式的“先天病灶”。

       首先,主题征文本身可谓是一种命题作文,它必然导致应征者选题的集中和雷同。来稿作者或者干脆直接以征文主题作标题,或者将主题稍作引申拟制标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标题的雷同、相似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其次,主题征文活动的来稿作者一般多为非专业文字工作者,对文章标题的制作自然不会像专业人员那样上心、精心;即使上心、精心,受写作水平的限制,他们制成的标题通常也难以达到让人称心、赏心。因此,征文来稿中出现大量以征文主题为标题、标题平淡乏味甚至不恰当或滥用副题等问题,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主题征文活动形式的特殊性已经决定了其来稿标题上的这些先天缺陷,那么,来稿标题的上述问题从根本上讲就只能靠后期的编辑工作来解决了。由此也可见,标题的修改甚至重新制作,对于一项主题征文活动的举办成功,对于出版一本高水平的征文优秀文集,乃是多么的重要。

 三、如何修改或重新制作主题征文标题

        笔者认为,面对数量甚巨的主题征文来稿,解决其标题存在的诸种问题,应该遵循在尊重作者文章内容的前提下,按照概括准确、简洁凝练、醒目生动、传神达意、富有文采等原则,来修改乃至重新制作来稿中的那些不合格的标题。

    (1) 体现质朴特点

       作为一种不同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的特殊文体,主题征文对于来稿在新闻性、文学性上不应作太高的要求,重点应该以讲述的故事或经历是否有意义,抒发的情感是否真实感人为择用、选优的标准。这种作品体裁的特殊性体现在标题的制作上,要求编辑尽量保持标题的质朴特性,尽可能尊重作者原本具有的那些朴实的“原生态”标题,以充分体现来稿作者非专业文字工作者的特点。

       笔者在编辑《“我与科协”征文优秀作品集》图书时,也努力遵循了上述这一原则。例如,“最美的花献给咱科协”一文是安徽省肥西县一花木种植专业户写的,讲述了科协如何帮助他发展风景苗木事业的动人故事。作品标题非常平实,却把作者内心对科协的感激之情表达得充分而又自然。这种基层人员饱含感情却不造作的文章标题,无疑是好的标题,自然应该予以充分尊重,原样保留。还有少数来稿的标题具有相当的专业文字水准,如“情系科协二十秋,陇上行走未尽头”、“赖有神笔绘宏图”等,其标题既“文”又“雅”,同时与作品风格也很贴切,其标题当然也不能改动。

    (2) 力求直接贴切

       主体征文标题的雷同、“撞车”问题,反映的是一些标题的空洞无物和大而无当的倾向。这样的标题自然就需要编辑重新制作了。笔者的体会是,不妨在认真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或者寻找其中某一生动、朴实的短句直接作为标题,或者从中提炼出能准确概括作品内容的贴切标题。主题征文来稿的标题虽然通常会“不约而同”,但每件作品叙述的故事或经历、讲述的感受却一定不会相同,这就为我们制作出贴切的标题提供了可能。

       例如,“老科协就是我的家”一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加入老科协后受益非浅的生动故事,是一篇不错的征文,但不少文章都有类似的标题,标题需要重新制作。笔者在思考重新制作标题时,看到作品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近几年来,我时常有一种‘满肚子的话不知从何讲起’的感觉……当‘我与科协’征文活动6个字扑入眼帘时,……嘿,不就从这里说起嘛。”于是,“满肚子的话从这儿说起”立刻跳进笔者的脑海,一个与作品的内容和朴实风格相契合的标题就这样诞生了。

       同样,在处理重复率最高的标题“我与科协”的一篇来稿时,笔者同样通过通读全文后,发现作品统篇述说的都是科协向社会奉献“爱”,在把握住了“深入科协,才知道科协是一个释放爱的熔炉”这一主题句后,笔者即以“释放爱的熔炉”制作出了新的标题。这样提炼出的标题是不是既贴切又传神?

    (3) 尽量简洁精炼

       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文学作品,标题都忌讳啰嗦冗长;同样,主题征文的标题也需要简短精炼,尽量避免长标题和副题的出现。面对那些啰嗦冗长的标题、滥用副题的标题,此时,编辑者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前提下,则当毫不犹豫地“笔则笔,削则削”。

       例如,笔者在编辑《“我与科协”征文优秀作品集》稿件时,“我心目中的中国科协——贺中国科协七大胜利召开”、“我进科协‘四步曲’——我进科协三年一席谈”两篇文章,它们的副题就被笔者统统删掉;而“情系科协,事业永远——一个老科协工作者的心愿”,则被笔者把副题变成了标题;“我与西安科普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笔者重新制作为“只需手指轻轻一点”。如此一来,原来拖沓、冗长的标题,立刻变得更加直接醒目,凝炼而不失其本意。

    (4) 适当增添文采

        非专业文字工作者占作者主体的主题征文来稿中,一些标题尽管不存在雷同、相似或者不确切的问题,但往往缺乏文采,不够醒目和新颖。原本很有新意和趣味的作品,却由于标题的平淡、乏味,无法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岂不惜哉!对此,编辑应该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以增添标题的文采。

       例如,一篇题为“科协在我心中”的作品,讲述了科协工作人员为作者排忧解难的感人事迹。文章着重描写了那些科协工作人员眼神的执着和坚毅,由此,笔者将“那坚定执着的眼神”专门抽出来用作了文章的标题。同样,一篇题为“我与科协同成长”的作品,笔者最终采用了文中“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的诗句作为标题。这一生动形象且富有文采的新标题,一下子让整篇文章为之增色,立意也大大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主题征文标题进行润色增彩的过程中,要求编辑具有一定的艺术鉴别能力,避免“伤害”那些看似文采不够但却很有特色的“原生态”标题。例如,前面提到的“最美的花献给咱科协”这样的标题,本身已既具文采又颇具特色,就用不着编辑再“画蛇添足“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广泛开展的文化活动,如何解决主题征文来稿在标题上存在的“先天缺陷”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在某中程度上,这项工作的好坏将决定着整个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并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和效益。为此,笔者希望,对今后开展类似于“我与科协”这类的主题征文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自觉地对这种很容易让人忽略的征文标题问题予以特别重视,以提高我们社会主题征文文化活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本文与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李万刚先生合作完成)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7-4120.html

上一篇:王益寿教授的中国情结
下一篇:我所结识的四位研究生导师(1)

1 樊采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